婚姻有时候只需要加几滴水--评电影《革命之路》


  很难想像一部美国电影居然用了《革命之路》这样的片名,因为自从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似乎就很少听到革命一词从大洋彼岸传来,而且,已经夺取政权的资本家们、以及属于资产阶级的人们,也似乎从骨子里排斥或反感革命这样的词汇。

  然而《革命之路》还是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尽管按照字面的意思,Revolutionary Road只能翻译成“革命路”,好比团结路、湖滨路一样,只是一条路的名称,但加了“之”之后,其引伸意义就更加丰富了,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是生活在这条路上的人们,而且是他们如何与命运抗争,如何进行革命的。

  革命自然首先在发生在男女主角身上。他们联合起来要对抗的是渐行渐远的爱情,以及越来越平淡无聊、几乎没有激情的婚姻。许多过来人所经历的七年之痒,仍然不可避免地降临到了他们的头上,尽管当初他们是那么一见如故,彼此在对方眼中也都是那么地有趣而富有吸引力。爱情的替代品是争吵,没有节制的、缺乏理性的激烈争吵;温馨家庭的替代品是女主角眼中那整理不完的房间和做不完的家务。而他们所想出的革命的手段就是搬迁,从纽约搬到巴黎,那座男主角曾经去过、依然留恋、并且充满新奇的城市。在发主角爱波(April,凯特·温丝莱特饰)的观念中,新鲜感是她当下唯一的追求。她可以不在乎未来巴黎生活的质量,不在乎男主角弗兰克(Frank,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失去固定的工作,也不在乎自己放弃家庭主妇的闲适而必须参加工作养家糊口。她只想离开革命路,离开这天天如此、索然无味、令人厌倦、如同鸡肋一样的生活。可惜,生活总像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小丑,在他们已经办理了迁居的手续、坐等秋天出行之后,两件始料未及的事打破了他们的巴黎梦。一件是爱波意外怀孕,一件是弗兰克突然受到上司的青睐,面临加薪升职重用的巨大诱惑。这种诱惑是那么强大,以致弗兰克不得不在去巴黎但失去职业由老婆抚养与加薪升职之间重新作出抉择。很明显,加薪升职已经为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新意,他愿意在品尝这种新意中开始新的生活,并愿意为此放弃巴黎之行。但是,这只是他个人生活的变化。困扰爱波的无聊的生活并没有也不会因此而改变,因为她面对的还是那个每天早出晚归的丈夫,还是那个家庭,还是那熟悉的革命路。也因此,她依然执着地坚持去巴黎,甚至不惜为此而自行堕胎,并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革命还发生在男女主角之间,表现为婚外性的接触。弗兰克与女同事有过多次性接触,爱波与邻居也发生了性关系。尽管这些婚外性行为并不是来自爱情,也没有产生真挚的爱情,没有动摇他们婚姻的根基,但他们对彼此肉体的短暂背叛,毕竟也可以看做是对无聊婚姻的一种革命,只不过,这种革命无论对弗兰克还是对爱波而言,都不过是逢场作戏,寻求短暂的刺激而已。所以,我们看到,弗兰克与女同事缠绵之后回到家里,面对妻儿为他准备的生日宴而热泪盈眶,并最终决定向妻子坦白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而爱波呢,则根本不愿意听邻家男人在她耳边说出的“我爱你”之类的情话,她要的只是一夜的放纵,一瞬间的逃离。

  除了爱情与婚姻,其他革命的行为也几乎充斥了全片,包括弗兰克在从事的职业上渴望与父辈职业不同的就业革命,包括爱波对禁止堕胎的传统与法律的挑战,包括房东那患上精神病的高智商的儿子对世俗行为的批判,等等。而正是这一切,组合成了爱情婚姻事业家庭传统现代大我小我的革命交响曲。而曲终人散,当新的房客带着爱波当初的那种新奇和满足住进革命路的时候,当房东向他们讲起爱波们的时候,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新一轮革命即将上演。

  其实这种生活,我们在鲁迅的小说《伤逝》中早已经看到。无论爱情来得多么猛烈,也无论这爱情是来自东方还是西方,当它持续下去并进而发展为婚姻时,最终必然会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日常琐碎,这就是生活。子君、涓生所曾经面对的,后来的人也都会面对。即使不是失业,不是无聊,也还会有其他原因,让曾经有爱情不再光鲜,让曾经幸福的家庭变得缺乏生机。

  这一刻,我们情不自禁地会想起鲁迅在《伤逝》中所说的“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这一刻,我们又想起片中的房东海伦送一盆草花给爱波时所说的话,只要浇一点水,就会开出很好看的花。

  是啊!爱情与婚姻之花的维系有时候要求并不高,只是添加一点点水。可惜,当我们面对慢慢老去的爱情与婚姻的时候,经常会懒得再为它浇水,哪怕只是一点点,哪怕只是举手之劳。这到底是谁的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