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电器逆势扩张有玄机?
作者:端木清言
近日,业内传出在金融危机令众多家电企业减产裁员背景下,苏宁电器逆市扩张09年新开200店、招聘新员工3.6万人的消息。随后则传出苏宁电器年内香港开店,正式进军美国市场的“海外扩张”消息。
一时间苏宁电器与百思买09年资本开支削减50%以上,国美电器削减1/4以上,山田电机将大幅削减09年度资本开支(事实上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山田电机09年将采取削减资本开支举措)中美日三大家电连锁霸主削减资本开支,放缓开店、优化现有门店网络资源,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宏观背景下所实施的S&B(Scrap and Build)战略,划清了界限。
资料显示:08年2月中旬该公司对外宣传稿称:“苏宁将在2007年末600多家店面的基础上,全年新开超过200家店面,预计到2008年底店面总数将达到900家左右。”但是,受下半年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内需不足的影响,08年12月17日这一数据则修订为:“预计到2009年元旦,2008年全年苏宁将新进入近30个地级以上城市,新开门店将超过200家,门店总量将达到近830家,覆盖全国19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而到春节之前,苏宁的连锁门店总数将肯定超过850家,全年的销售规模也将超过千亿元。”
2008年底门店总数量并未达到年初媒体所报道的900家以上,充分表明苏宁电器在门店数量扩张速度方面并非单纯地追求目标达成率,而是进行了积极有效的调控。由此进一步体现了该公司在市场经营风险的自我避险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似乎也标志着苏宁电器资本运营、门店扩张理念方面趋于成熟。
相关公开数据资料显示:2003年~2009年期间苏宁电器新增门店数量分别为: 45家(04年/03年)、138家(05年/04年)、127家(06年/05年)、281家(07年/06年)、198家(08年/07年)、220家(09年/08年基本目标)、270家(09年/08年冲刺目标);门店同比增速则分别达到:109.76%、160.47%、56.7%、80.6%、31.33%、26.51%、32.53%。
相对于04年7月上市伊始,苏宁电器2003年~2007年经历了持续4年的高速发展期,2008年开始则进入相对平缓的下行轨道。
(资料来源:苏宁电器IR资料及相关新闻稿)
销售收入方面,2003年~2008年期间苏宁电器销售收入保持了远高于其门店数量增速的高水平增长,08年/07年销售收入同期增长率更是创149.39%历史新高。苏宁电器也于刚刚过去的2008年度里成功迈进了千亿元级大规模企业行列。
(资料来源:苏宁电器IR资料;08年数据为08年12月17日暂未经苏宁电器核实公示的新闻资料,故作为对比数据。)
美第二大家电连锁零售商电路城公司1月11日表示,如果周五前无法达成公司出售计划,公司可能依据美联邦破产法第13章之规定申请清算性破产。该公司同时透露,目前共有两家公司对收购该公司有“很高的积极性”,并且“他们正在考虑或者为公司提供的资金帮助,或者购买公司部分资产,或者全资收购本公司。”据透露,这位墨西哥最大电子产品连锁零售商的拥有者,同时也是全球传媒业巨头的亿万富翁,正是两家有意收购电路城公司的潜在购买者之一。而另外一家是否是近日宣布进军美国市场的中国第二大家电连锁巨头—苏宁电器?倒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关注的话题。
与此同时,据香港媒体1月12日报道:和记黄浦旗下电器零售商丰泽表示,尽管受金融海啸影响,08年四季度销售收入出现较大的同期下降幅度,但是年度销售目标业已完成。与此同时丰泽电器将向旗下52间分店的员工,合计发放300万港元的花红。并将在本月内在上环及尖沙咀增设两间分店,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加之2003年11月末便已进军香港,目前已在香港拥有17家门店、澳门拥有1家门店的中国家电连锁霸主---国美电器。苏宁电器香港之行,会否得如所愿?则不能不令人暗暗捏下一把汗。“错误的时机、错误的地点,进行了一次错误的进攻”。会否是苏宁电器一年以后的总结陈词或者是人们对其进军香港市场的评价之语?目前我们尚无从得知,但将怀着最美好的期待,守候谜底的最终揭开。
“迎风驾舟,千里不息;纵帆不收,载胥及溺”。个中道理,不言自明。所谓“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唯有走投无路或自寻死路者“日暮途远,吾故倒行逆施”。商贩者,贩卖有无,商量东西也。贩则懋迁有无;量则计较短长。
奉劝热衷于“规模加速度”的企业家们,与其一味的追求高标猛进,强打精神艰难地维持着“高速度、高增长、高业绩”病态三高发展模式,倒不如仔细品味一下“大者耐于计筹,不归小利于旦夕。”古语的含义。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小往大来。”在全球经济形势不见好转的情况下,理智的采取以退为进,变攻为守的S&B策略(Scrap&Build:收编&再建)无可厚非;而逆势扩张,顶风张帆的高风险策略则值得商榷,令人担忧。
资料链接:
S&B战略
所谓S&B(Scrap and Build)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重新调整某地区或商圈内商店的组织和结构,以建立高效、快速的销售网络,从而裁撤、重建某一种店铺或某一处店铺以及将店铺集中于某一地区或商圈的基本目标与对策。国际惯例表明,一般情况下开业一定年限的门店会由于商圈变化、布局老化、业绩退化等因素形成绩效不佳甚至亏损的冗店,因此不定期对其公司既有门店经营状况进行评估自查,考虑是否该裁撤;另外企业要不定期至少3~5年对自己进行评估,降低市场风险。目前,美国的全球性大公司平均每年有100家以上的店铺实施S&B,日本每年则有150家以上的公司实施这一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