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市的结局必然是多输


    没有比2008年的股市更凄惨的了。股指产生罕见的暴跌,超过20万亿的市值遭遇缩水,市场信心丧失殆尽,一切的一切,皆只因牛去熊来。

    股改启动之后到2007年10月份的行情无疑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尽管经历了“半夜鸡叫”的打击,至少其后市场上还存在着赚钱效应。在一个只有做多才能获利的市场中,熊市的来临,意味着从市场中获取收益越来越难,更多的则是亏损。

    来自上证报与某网站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股民中,去年在股市中亏损幅度超过70%的,占比多达60%;亏幅在50%-70%的,占比也有22%;亏幅30%-50%的,占比为7%;亏幅30%以下的股民,占比5%;至今还有盈利的股民仅占6%。此结果也将市场中“七亏二平一盈”的潜规则彻底打破。

    不仅是股民亏损严重,基民同样没有例外。去年上半年基金亏损1.08万亿,如果再考虑到下半年股指的持续下跌,基金全年亏损当在1.45万亿以上,早就将其前十年的所盈利的总和全部“抹平”。也就是说,总体上基金替人理财十年,不仅没有为基民理到财,反而导致其蚀了本。实际上,2007年下半年成为基民的投资者,如果没有及时抽身的话,去年的亏损定然惨不忍睹。

    伴随着股指持续下跌,上市公司股价演绎了一轮“破发”到“破净”的热潮。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于本月1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月12日收盘,沪深两市共有53家上市公司股价跌破了最近报告期末的每股净资产,市净率分布在0.58-1倍之间;而自07年以来共有264家公司首发募资,其中73家公司目前复权后的收盘价已低于首发价,占首发公司总数的27.65%。

    不仅如此,受熊市的影响,证券市场的三大功能受到严重扭曲。价格发现功能如同雾里看花,资源配置功能有名无实,融资功能无法发挥。去年整个第四季度,沪深市场竟然没有一只新股发行与上市,确实为A股市场诞生以来所罕见。

    大熊市注定没有赢家,只有多输的结局。诚然,有金融危机的因素,但更有政策缺陷与监管不足的弊端。同样以2007年5月末的上调印花税为例。其时的市场可谓疯狂,监管层两次祭出“买者自负”的法宝也失了效。但印花税上调的直接后果是,郁闷了半年之久的基金卷土重来。以价值投资为幌子,以“拼命骑马”为手段,以吹大泡沫为目的,最终的结果是放大了整个市场的风险,也为去年的暴跌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中小投资者炒作低价股与题材股充满投机的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狂炒所谓的权重股与蓝筹股,亦是疯狂投机的表现,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中国船舶会攀上300元的高位。但是,面对着所谓的价值投资,监管层却以宽容的心态以应对。如果对于机构的疯狂,能够采取及时的措施,又何至于诸多中小投资者被套于高位而招致亏损呢?

    事实上,监管不足只是熊市产生的一个方面而已。目前来看,股改本身基本上完成了,但股改的后遗症却正在发酵。以财务投资者的小非为代表的大小非大肆抛售,已让市场有不堪承受之重。退一步讲,如果当初的政策措施不是“锁一爬二”,而是“爬五”甚至是“爬八”,或许市场面临着的压力也要小得多。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在今后的数年时间里,A股市场将必须面对大小非的减持套现,也为股指的上行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近几年来,中国证监会一直在大力推行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与市场化,从市场的发展态势来讲,这定然没错。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顾及到市场利益分配问题、公平问题以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问题,只有从此基本点出发,A股市场的明天才会充满希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