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5
中国房地产报:易道进入中国10年,你亲历的印象最深刻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方面的改变是什么?
乔全生:最大的改变是对景观规划的认识。最早,大家认为易道只是一个做景观的公司,认为建设和开发应该先有建筑,再做景观。十年来整个社会从不知景观设计为何物,到认为景观就是绿化,再到现在开发商能够认识到小区和街道在建造之前,要先去营造一个好的环境。现在,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已经远远超过早期,也了解到易道不仅仅是一个做景观的公司了。
景观不仅是绿化,景观在我们生活得城市和环境里可以说是一种绿色胶水,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如何调和这种胶水,为零散无序的城市零件做些结合。所以我们认为景观先行,建筑居次,也许是另一种可行的思维方式。未来城市会经历快速发展和大量人口化,如何提供理想的生活环境是易道的挑战。越是进步,就越能发现不足。现在中国很多城市还是以交通建设为主导,并未做到以人为本。但实际上,环境是由比较抽象的“境界”构筑的,环境并非单指建筑,而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仍然以建筑为主,并不是环境先行。当二、三、四线城市也开始经历人口扩张时,要面对的就不是做建筑,而是“境筑”——对整体环境的构筑。
中国房地产报:当这些想法不能实现的时候,易道如何跟甲方沟通,让他接受你的各种理想?
乔全生: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一个还在成长发展中、不够成熟的社会很难做到对专业的尊重。我们的专业有时候是处在比较不合理的压力之下。甲方包括了私人企业,也有政府部门。有很多时候,有些乙方自己也不够专业,这也难怪甲方不尊重你。很多时候甲方和专业都不成熟,就会出现很多滑稽荒谬的事情。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易道在中国10年,一路走来,很多项目最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妥协。材料、造价、施工不可能事事顺利,但在妥协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自己专业的底线。你可以随着能力、经验、专业知识的增长不断调整底线,让它越来越高。而现在的情况是易道走了10年,已经比较有底气在沟通中占有主动的位置。在专业领域内,我们的斗志要高昂,不断为自己找生路,为你的理想去奋斗。我们现在虽然还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跟5年、10年前比,进步已经很快。
中国房地产报:易道提供了好的景观给开发商,会不会很大程度地增加开发成本?
乔全生:易道倡导的是为甲方创造附加值。而且不光是为甲方,也为市民和政府创造附加值。土地是极为珍贵的资源,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无限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当然,为业主谋划一个二三十年的远景很多时候是不现实的,所以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为业主创造更好的近期价值,是一个好的规划师对自己的专业应有的认识。
中国房地产报:那么易道如何说服甲方接受这个“相对昂贵的”服务?
乔全生:首先,易道队伍阵容精良庞大。我可以告诉甲方,易道的设计师过去有多少经验,操作过多少著名的项目。第二,项目开始前,我们会给业主提出量身定做的工作方法。你去麦当劳买一个汉堡可以填饱肚子,但易道却是精心为你煮一餐饭。我们会深入研究、了解每个项目的性质,打造不一样的方案。
规划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所以每一个项目都要靠开发商和我们共同去寻找答案,每一个解决方法都是独特的。易道在中国发展10年,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知名度,一些复杂的项目我们自己会带不同的专业顾问进来。我们现在也有能力向业主阐述,比如生态、交通的重要等等。
一直以来,易道在国外提供的不光是景观设计,还包括一个综合性的生态、经济规划服务。中国市场目前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个层次的包装,但一年半以前我们也开始为一些业主做经济规划,并帮助他们判断背后开发土地的生态敏感度,我们这种工作方法也得到了甲方的认同。
中国房地产报:如何让现在年轻的规划师和建筑系学生真正意识到城市、环保等方面面临着的严重问题,而不再觉得这些事情离他们还很远?
乔全生: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只是你是否愿意面对它。不是每个人都有未雨绸缪的心态,相对而言,这些规划都是更远期的,但早晚有一天你要面对如何去解决污染、交通这样的问题。比如从北京的华贸中心到SOHO现代城,坐车的时间还不如走路快,可是走路过来,路上又要面对一个非常糟糕的步行环境。我们太多关心的是建筑,而不是“境筑”。我们太多关心的是怎样去创造一个库哈斯式或德梅隆式的建筑,这种建筑是物体,不是环境。我们不应只做建筑,更应该致力于“境筑”;一个环境,可以有形也可以无形,我觉得这应该是规划专业的一个基本认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