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怎么都教育不好,却很少反思自身的问题。
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其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现在,很多家长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在学校那么听老师的话,回到家里却变成另外一个人,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在学校,无论是教学还是课间生活中,老师都坚持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和老师像朋友一样,所以习惯把心里话和老师说,也愿意听老师的话。
举个例子。
周五放学后,小明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写作业,而是打开电视,看了一会儿自己喜欢的少儿节目。
家庭一:爸爸妈妈回来后,见小明没有乖乖写作业,很生气,大声地呵斥他:“为什么不写作业,一点儿自觉性都没有,赶快把电视关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而且还为他制定了周末的学习计划,要求必须全部完成。小明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干什么父母都要管,就连交朋友父母也要为他选择,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这全是为他好,怕他被坏孩子带坏了。
家庭二:父母进门后并没有“摔脸子”,而是面带微笑地问孩子:“明天放假了吗,打算去哪儿玩啊?”孩子一听兴致特高,马上把注意力从电视上转移出来,并饶有兴趣地说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父母征询过孩子的建议后,对孩子说:“按路程和时间来算,我们明天就得出发,而且第二天晚上才能回来。”这时,孩子突然想到,自己的作业还没有做,要想出去玩好,得赶紧把作业完成,于是便关了电视,回屋写作业去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随时查找自身的问题,不要总说孩子的缺点。同时,也要学会放低自己的位置,不要强制孩子做着做那,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或心理负担。
不“俯视”孩子,也许就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