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对于电视节目偏好的调研报告


青少年对于电视节目偏好的调研报告

前言

 

物之不齐,物之性也”,调研的目的在于研究物的“不齐”的状态进而研究出其性质,今天的电视媒体已经进入买方市场,必须本着受众中心来研究受众的收视习惯,节目偏好等,大力培育和开发受众市场,才能全面理清未来发展方向、空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做大做强。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分析得出青少年对于电视节目喜好的类型,试图研究出青少年对于电视节目的偏好,揭示出决定青少年偏好的本质因素。

 

研究问题

青少年偏好哪些类型的电视节目?为何喜欢?

青少年最想从电视节目中获得什么?为什么?

 

假设

青少年对于电视节目的偏好尽管是动态的,但是具有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性。

青少年对于电视节目的偏好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抽样样品背景

以江苏省盐城中学初中二年级16班、23班、25班为调查对象,共200名学生,年龄为1315岁,男女比例55。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比例41

 

问卷结构

采用比较复杂的封闭式、开放式、半开放式三种结合的方式。1、虽然封闭式便于定量处理分析,但是会限制被调查者的思路,看法被局限在给定的答案里,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想法。更严重的是如果发现不到自己想选的结果时,会增加不负责乱选的可能。2、不利于调研的深度和广度,三种结合的方式可以集思广益,收集丰富,特别适合于初步阶段的调研工作。3、目前的主流观点是把理性尊奉为知识行为的唯一基础,对所有事物的判断都依据于定量研究之上,所谓的“靠数字说话”“数字说明一切”,事实上,本人以为,这实际上是一种“至纯”的逻辑,越来越多的无法解释的事实证明没有人文情感的纯理性是不足取的,科学、逻辑也并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本人多年来一直排斥逻辑训练,注重培养自己跳跃性思维(非逻辑思维),使自己得以保持一定的创新力、想象力。因此,在本研究中定量分析只是作为定性分析的辅助,也是没有采用单一的定量分析常用的封闭式问卷的最根本的原因。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本问卷信度较高,发放问卷时正值学生考完试即将放暑假,被压抑的看电视情绪全面激发出来,在填写前,教师采用了鼓励、示范等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的热情,学生以匿名方式填写更可以提高问卷的信度。

由于被调查学生是国家级示范重点中学,还是属于中学生中的“精英群体”,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的普通中学学生,所以不能全面反映这一年龄段的真实情况,有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度。

 

初步研究结果

本调研问卷共计二十题,发放两百份,收回有效一百二十份,回收率百分之六十,经过初步数据统计配合自己的前期定性研究,归纳了以下几点青少年对于电视节目的偏好特点:

1、              最偏好的节目为娱乐类电视节目。百分之六十的同学认为,娱乐性强的节目更容易吸引他们观看。

2、              最喜欢的娱乐类节目应该是集合娱乐性与知识性,有百分之七十二的同学选择了二者结合的选项,体现了青少年对于知识需求的欲望,最需要的是寓教于乐的娱乐节目。

3、              在节目类型、支持人、结构形态等偏好上已经出现游离于现代传统审美惯性的后现代倾向,后现代即伴随着当代青少年文化和意识价值取向的形态重组,体验社会存在方式多样化,表现出与过去一致性相异的多样性特征,这些偏好差异和显著,以至于很难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一个具有共性的偏好。如,喜欢的电视嘉宾中,明星与专家几乎各有近百分之二十的偏好,最喜欢的主持人中,幽默风趣、博学多才、亲切随和、情感丰富也是各千秋。

4、              对于电视节目的收视期望分化显著。由于本研究问卷题型多是半封闭式,几乎所有的选项都有学生青睐,有的甚至选择了多项,所以无法也没有必要作出更精确的数据统计。

5、              在涉及到CETV的开放式的问题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表示没有看过CETV,有百分之五十的同学在CETV印象最深的电视节目中写下了《百家讲坛》、《探索》等中央电视台十套的电视节目。这说明CETV在中学生中的影响力还不高,很多同学把十套当成CETV,这即是坏事又是好事,毕竟为CETV未来理想的电视节目的制作之路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