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居巢县一向以多湖闻名全郡,除了烟波浩淼的巢湖、白湖和窦湖之外,还有一些中小湖泊像蓝色的镜子一样嵌在各个闾里之间。我自小居住的闾里后面就有个不算小的湖,乡人称为碧钗湖,湖水缥碧,一到夏季就荷叶半塘,芙蕖出水,邑中的年轻女子都喜欢荡舟其中,采莲嬉戏。荷叶密密麻麻的,比人还高,间或点缀着几朵红白晕染的荷花,袅娜可爱。采莲舟一进荷花从中,就会没入不见。好在鸳鸯、野鸭等水鸟的时时惊飞,能暴露她们的行踪。我也常在这湖中游泳,有时摸些螺丝,有时捞些菱角,有时跟着舅舅捕些鱼,煮来解馋,这个湖为我们乡人带来了太多的乐趣。但是有一个夏天的清早,情况却变化了。
对那个清晨最清晰的记忆,就是天气闷热,每次回想起来,我都感觉到一种被扼住了喉咙般的窒息。正是早食的时分,我才刚刚睁开惺忪的睡眼,母亲就急匆匆跑到我床前,说再也不要去碧钗湖里玩耍了。我揉着眼睛,不明白她的意思。她说,官府派来了大批士卒,带着武器,要捕捉在湖里捞鱼的人,说着急急出去了,扔下一句:“你在家呆着,别跑出去,我去找你舅舅回来。”
我自然呆不住,像青蛙一样弹了起来,偷偷跟着母亲跑到湖边,果然湖岸边到处都是戴着黑纱冠和赤帻的士卒,气氛凝重。他们全身披挂,腰间挂着环刀,手上彀着弩箭,大声对着湖中吆喝。碧波荡漾的湖中,起伏着一个个的人头,还有散落在湖上的露着白肚皮的死鱼,东一条,西一条。这种情况是以前我们习见的,每当天气闷热的日子,湖中的鱼就会因为呼吸不畅,密密麻麻地将青黑色的头浮出水面,而最后总有一些鱼会因窒息死亡。那时,周围闾里的贫苦人家就会下湖去捞这些死鱼,富人向来是不屑吃这种鱼的,他们锅里有的是市场里买来的新鲜鱼虾。今天也是这样的天气,怎么突然跑来了这么多士卒呢,为什么突然不许捞鱼了呢?
“给我射箭,这帮刁民,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是不会知道厉害的。”我看见一个戴着单梁冠的官吏下命令。
嗖嗖嗖,箭矢稀稀疏疏,像刚起的暴雨点一样射向湖中。湖中起伏的人头突然发觉官府是来真的,吓得面如土色,纷纷举起双手大喊:“饶命,小人这就上来。”同时奋力向岸边游去。我仔细搜寻那些人头,很快在其中发现了舅舅。我的心怦怦直跳,想张嘴大声喊他,但看见县卒们一个个凶狠的模样,又不敢,怕他们打我。而且我看见母亲也挤在岸边的人群中,焦急地望着湖中,很显然,她也正在寻找着舅舅。
舅舅一向强壮,也擅长游泳,很快他爬上岸来,全身湿漉漉的,一丝不挂,胯间一片漆黑,阳具像一条死了的泥鳅,软软地垂在两腿之间,让我诧异。他手上还揣着一尾鱼,这幅滑稽样子,要是平常闾里的妇女见了,一定会跟他打趣,拿他的阳具说笑,而今天,所有的妇女都对他的生殖器视若罔闻,整个人群鸦雀无声,她们面色惊恐,簇拥着各自的丈夫和孩子,小声催促着朝自己所在的闾里走去。我舅舅混杂在他们当中,但是一个声音叫住了他:“站住,那竖子,就是你,快把鱼放回去。”
舅舅涨红了脸:“这是条死鱼。”
喊住他的士卒道:“死鱼也归皇帝陛下所有,你这死竖子,乌头黑壳,哪配吃鱼?赶快给老子放回去。”
“可是往年都可以随便捕的。”舅舅有点不甘心,他很喜欢吃鱼,我们买不起肉,能吃得上的荤腥也只剩下鱼了。见他这么倔强,母亲急得要命:“还给他们罢,快,还给他们,我们不吃。”说着去夺舅舅手中的鱼。
那个戴着梁冠的官吏走过来,二话不说,举起手中的剑鞘,对着舅舅劈头就是一下,喝道:“什么往年不往年的,这鱼被你弄死了,你得赔十条活鱼。”
舅舅躲闪不及,只听到沉闷的一声,他的脸被剑鞘扫中脸颊,当即哀嚎起来。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凄惨的哀嚎,也许杀猪比较像,但那不是人。我当即吓得大哭起来,透过泪水,我看见舅舅突然像发了疯一样扑向那个官吏,但是官吏身边早窜上来几个士卒,劈头盖脸将他打翻在地,还不罢休,又七手八脚在他身上猛踹,像擂鼓一样,发出沉闷的咚咚声。母亲大哭着上去拦住士卒,并许诺一定赔十条活鱼钱,他们犹自不住手,最后终于打够了,才悻悻地扔下舅舅扬长而去。
舅舅被打成严重内伤,虽然遵医嘱喝了几罐陈尿,保住了性命,却从此干一点重活就呼呼喘气,像拉排囊一样。由于心情不好,这种情况还一直坏下去,这个往日健壮的青年男子最后竟要仰仗拐杖才能走稍微长一点的路,没有哪家肯将女儿愿意嫁他。母亲有时难受,也责备他当时应该听话把鱼还回去,或者至少忍住开头一下重击,乖巧一点,就不会被打成这样。我觉得母亲的话说得有点冷酷,谁知舅舅并不生气,也连连自责当时太冲动。后来舅舅一直郁郁寡欢,乡里的女子就是这样实际,嫁人,一定要看男子的身体状况,如果一个男子饭量如牛,笃定中选,否则就不成。事实上天意变幻莫测,许多青壮之人,往往暴病而亡;而看似羸弱之人,却常常得至寿考。然而,这样的例子谁会在意,谁去想得那么周全?
从那件事之后,碧钗湖边一片静寂,别说捞鱼,就是采摘莲蓬都不可。我们只能远远望着那缥碧的湖水和清翠的荷花丛发呆,不知道为什么会闹成这样。过了几年之后,我才明白,原来这普天下的山泽湖海,都是皇帝陛下的私产,里面出产的任何物品,不管树木灵芝,还是野兽鱼鳖,都归皇帝的私人管家少府直接管辖。此前碧钗湖可以让百姓进去嬉戏,是因为先帝仁厚,把部分池泽赐给百姓,那年今上却下诏收回,所以才发生士卒以弓弩射湖事件。
多年以后,我腰下系着六百石官印回到少时的闾里,拜会乡亲,和县令通好,指使人将往日打伤我舅舅的官吏和奴仆全部投入居巢县牢,用土袋压毙。看着他们七窍流血而死,我才长舒了一口气。那时,我的舅舅终因久病悒郁自杀多年了。
而今,这些汉兵射杀蛮夷的样子,和我幼年时那天清早的感觉是何等相似,我头脑中热血一涌,两腿一夹马腹,就冲了下去。我听见任尚在后面喊:“使君,快停下,那边危险。”可是,我绝不会回头。
也许是我下山的马蹄声惊动了张凤,很快有几骑向我奔来,大声喝道:“什么人,有奸人,快给老子下来。”有一个骑卒还干脆弯弓朝我射了一箭,箭矢从我耳边掠过,虽然并没射中,但我躲避时身体一歪,失去了平衡,很不情愿地从马上栽下,一阵剧烈的疼痛让我的半身失去了知觉,我趴在那里不敢动,生怕一翻身就会把疼痛输送到其他部位,恍惚中我听见任尚叫了一声:“使君!使君!”接着,又听见箭矢破空之声,我知道那是任尚发射的鸣镝,几乎是同时听到一声惨呼,大约张凤的一个骑卒被任尚射中了,从马上掉下,并没有死,不住地哀嚎。我倒有点奇怪,任尚的箭法很好,凡是被他射中的人,多半是贯颈而过,少有活口,看来因为是自己人,他还是留情了。我带着的那十几骑则大呼小叫:“快停下,这是交州刺史何使君,你们敢伤害天子使者吗?”但就是没一个人下马来扶我,像任尚那样忠勇的士卒总是少见的,这于我并不新鲜,我也不怪他们。
好在他们的呼唤还算管用,张凤的骑卒们立即勒住了马匹,惊疑地望着我,任尚赶忙跳下马,把我扶了起来。我忍痛站稳,从腰间掏出银印,高高举起:“交州刺史何敞,请你们张府君前来相见。”
骑卒们愣了一下,面面相觑,料想他们开始看不真切,如今我就在他们面前,官服银印,足以让他们不能怀疑我的身份了。很快,他们突然纷纷下马,七嘴八舌地喊道:“不知使君驾临,死罪死罪。”其中一个更是跑到我面前跪下叩头:“下吏刚才以为是叛贼奸细,所以发了一箭,万望使君饶命,下吏家中还有八十岁老母,如果使君要杀下吏,老母将无人奉养。”说着,他竟嚎啕大哭。
为什么每个人求饶都要带着家中老母,这也许就是孝道礼义已经深入人心罢,乃至成为一种乞命的无耻手段,但我又何必跟这些可怜的愚民一般见识。我望了那个受伤的士卒一眼,他的手臂上插着一支箭,还跪在地上,脸上满是痛苦的神情,看着我的目光像湖上的波光一样闪烁不定,我转过头不看他,挥了挥手:“不知者不怪,带我去见你们张府君,命令他们,立刻停止追杀百姓。”
那骑卒的黑色大脑壳像夯地一样,拼命点头,转身撒腿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