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上市”辨疑之一:少林寺遭“商害”


“少林寺上市”辨疑之一:少林寺遭“商害”

 

本刊记者 叶书利

 

因查找少林寺资料的原因,《时代财富》记者在IE浏览器的地址栏内输入了“www.shaolin.com”的网址,然而出现的网页是一个只有几个汉字的英文网站。记者转而在地址栏内输入了“www.shaolin.cn,页面竟是一家英文游戏网站。此时,记者有点疑惑,再输入“www.shaolinsi.cn”时,页面自动转入“www.371dns.com.cn”,页面上显示的公司名称为一家河南郑州的网络营销机构。不信邪的记者在地址栏内再次输入了与少林寺相关的网址“www.shaolinsi.com,页面自动转入了“www.diange.com/sale/”,仔细一看,这是一家SP即手机服务提供商网站,在网页的最上面,一行字吸引了记者的眼光:“您访问的域名可以转让,请联系Email:……,QQ:2536……,手机:135……”。后经记者调查,该手机号来自陕西省宝鸡市。

 

叫卖“www.shaolinsi.com

《时代财富》记者以一位买家的身份与这位“www.shaolinsi.com”拥有者取得了联系。

在沟通中得知,目前“www.shaolinsi.com”拥有者为一位姓王的男性,自己拥有公司。1998年开始参与少林寺有关域名的抢注与买卖,五六年前这位王姓男子从香港一个拍卖现场购买到了这个域名,据他介绍,域名“www.shaolinsi.com”在他之前已转手过七八次了,目前注册于“商务中国网”,即“www.bizcn.com”。

谈到卖价时,这位王姓男子开始叫价为“6位数字,如果有兴趣可再商量”,后变为“几十万”,再经《时代财富》记者的要求,具体至“30万”,后来卖者在该价格上没有出现太多松动,只是强调会适当再优惠一点点,并特别声明,“交易如果需要中介费和其他费用由购买方承担,购买方应付的所有数额不包括在任何司法权区内的所有税项;如需发票另加交易总额6%8%的费用”。

这位王姓男子还向《时代财富》记者提供了多种可选交易方式:首先推荐使用淘宝网进行交易,具体方法如下:

a、出售方在“www.taobao.com”建立产品地址,购买方拍下产品且付款;

b、出售方提供给购买方域名的转移密码,购买方再向自己指定的域名注册商申请转入;

c、各方应于购买方提交转移后的几日内进行一项谁属查询(whois)以确定购买方已获认定为域名的注册所有人;

D、购买方在注册商变更后即刻确认该笔交易成功。

其他可选方式还包括:华南地区于“www.website.cn”;华东地区于“www.hzdns.com”;华北地区于“www.WorldOL.com”;西北地区于“www.zhuoyue540.com”;上海地区于“www.kingnic.com”;北京地区于“www.bangdns.com”。

据王姓男子介绍,这个域名早段时间已委托给张家界一家域名中介机构进行出卖,81合同期限已到,但未能交易成功,所以王姓男子刚从该中介机构取回,过段时间如果还没有交易出去,将把此域名转交给一家国际拍卖机构向全球进行公开拍卖。

《时代财富》记者向少林寺法律顾问黄琨律师提及此事时,他无奈地说,这四个少林寺的顶级域名早已被他人抢注,所以相关交易本身就与少林寺没有关系了,这确实很尴尬。

改革开放后,在商业化大潮中,这种尴尬仅是少林寺遇到的困境的冰山一角,等待少林寺的是冰山下面或明或暗的无尽冲击。

 

少林寺陷舆论旋涡

如同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笔下的武侠小说中少林寺的神秘莫测一样,记者还没有从域名中晃过神来时,坊间又盛传,少林寺欲花二三亿元在郑州另建一座新少林寺。

然经记者调查后发现,原委是这样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欲在郑州开发一个旅游项目,该旅游项目中的一个景点就叫少林寺,但该房地产开发公司与旗下的旅游项目与少林寺毫无瓜葛。

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少林寺上市一说近段时间在江湖上又闹得沸沸扬扬。

229,河南省2008年企业上市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河南省政府要求少林企业、威科姆、郑煤机、生茂光电等19家公司应在6月底前上报IPO申请材料

正是根据这份材料上提到的“少林企业”四个字,媒体便“想当然”地将此作为少林寺上市的确凿证据,少林寺再次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此时,河南省登封市常务副主任、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裴松宪出面澄清道,欲上市的企业不是少林寺,而是组建的旅游公司。

据记者调查,该旅游公司全称为嵩山少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4月,隶属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该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任永立,曾担任登封市财政局副局长一职。而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是登封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时下该旅游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少林寺并不持有该公司的任何股权。据悉,嵩山少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拟上市的业务主要包括索道、动感电影、酒店、旅游车队以及相关文化产业等项目,然而根据20021028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条的规定:“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属于事业性收入的少林寺门票并不计入上市业务。

故事发展至此,表面看起来,一切已较明朗,少林寺上市一说本该画上休止符,然而舆论仍“穷追猛打”,故事情节又得以“峰回路转”。

随后,有媒体质疑,嵩山少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如果只将外围的延伸业务打包上市,未必能保证高盈利的持续性,也就是说,这很难支撑资本市场对该公司的IPO要求。因此,有理由怀疑,该公司是在玩曲线救国,少林寺门票业务早晚会通过另一种变相方式被注入上市公司资产中,到那时,少林寺也就实现借壳上市了。

针对这种推测,少林寺法律顾问黄琨律师向《时代财富》记者直言,嵩山少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与少林寺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登封市政府为整合景区内的旅游资源而成立的一个运作平台。而嵩山少林旅游集团旗下包括几大景区,即少林景区、嵩阳景区、中岳景区等。少林寺只是这些景区之一少林景区内的一小部分,就像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小区内,麦当劳店位于其中,当这家房地产商上市了或准备上市时,你能直接推论麦当劳上市或准备借该公司的壳实现上市吗?

当人们正在热议少林寺与少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上市间的关系时,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名为“2008年河南省重点培育上市公司”的名单里,没有嵩山少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或少林寺的名字,其中的确出现了“少林”两字,却是一家名为“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据黄琨介绍,该企业与少林寺并无关系。

少林寺上市的谣言传到此时,本该歇歇了,但最近,该传说又出了新版本,照样传得有板有眼:少林寺本身上市本无可能,但将旗下相关的文化或旅游资产单独运作上市却是可以的,如少林寺最近欲将旗下的少林国际禅修中心打包上市。

但据《时代财富》记者的调查得知,少林寺确实打算兴建一个少林国际禅修中心,但时下这块用来兴建少林国际禅修中心的地块还是一块荒芜之地,何来上市一说?

此外,不知哪家媒体是始作俑者,网上盛传方丈释永信拿了MBA文凭,就读MBA期间,其MBA学费就由少林寺负责——这完全是无稽之谈。美国体育学院决定授予方丈荣誉博士学位,他当时就拒绝了,后来院长亲自来少林寺,说明是“哲学博士”,是为了表彰方丈在保护、传承、推广少林功夫遗产发走向世界、造福人类方面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同样得到这一学位的中国人只有何振梁一位。至此方丈才正式接受这个博士学位。

正所谓流言止于智者。

 

少林寺成唐僧肉

1982年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少林寺》将沉寂多年的少林寺再次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也间接将少林寺推上了商业化大潮。

黄琨介绍说,伴随少林寺的复兴,一些商人敏锐地意识到,凭借少林寺近1500年的历史积淀,“少林”与“少林寺”在市场上是个金字招牌,设法与“少林”或“少林寺”攀亲搭故,以求借船过海。

国外一家媒体曾直言,少林寺是中国最有号召力的品牌之一,正因为如此,少林寺成了商人心中的唐僧肉,人人都想“吃”一口,实现自己的“成道升仙”。

概括而言,目前市场上采取的方式无外乎两种:傍大款与谤大款。

傍大款,即傍少林寺,时下少林寺最受害于知识产权的被侵害,分别表现在商标权、名称权、域名权、名誉权的被侵犯。

据黄琨透露,少林寺曾委托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对全球64个国家与地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1年底,除香港外,其他国家与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在内,少林寺商标都存在被抢注或使用的情况,其中在南非、新加坡、巴西、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11个国家与地区,共发生商标抢注117起,行业类别集中在教育培训、服装、竞赛表演等,仅日本的少林拳法联盟,在日本就注册了272项与“少林”、“少林寺”相关的图像与文字商标。此外,该联盟还在其他28个国家与地区进行了相关的连锁注册。

少林寺相关商标在国际上遭抢注的身影并不孤单,时下五粮液在韩国、康佳在美国、海信在德国、科龙在新加坡、四大名著在日本等都遭遇了与少林寺相似的困境。

不仅在国际上,在国内,少林寺也遭遇了54起商标抢注事件,涉及海鲜火锅、酒店经营、烟草、啤酒、家具、汽车、轮胎、沙轮、饮料、医药等,如少林汽车、少林烟、少林酒等。

在名称权被侵犯方面,花样各式各样,但武校通过攀亲少林寺的做法是最典型的,据悉,时下挂有“少林”两个字的武校就有50多家。这种通过傍少林寺的做法,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不知情的人觉得自己与少林寺存在某种关系,以便于商业推广,但实际上,他们与少林寺并没有关系。

而少林武僧表演则是少林寺深受名称权侵害的另一表现。

说起这些,黄琨真是憋了一肚子无名火。他说:“过去三四年,我经常会接到来自世界各处的公安部门、工商部门、新闻媒体或当地老百姓的电话,当地去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少林武僧,他们或卖药,或募捐,或表演,查询是不是真的少林武僧。因为他们打的旗帜都是少林武僧。”一个实例可以佐证假少林武僧的猖獗程度。

黄琨回忆说,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亲自带着少林武僧团和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人员到悉尼演出,当时街上出现了几个少林寺武僧团。“当方丈走在街上时,有人直接向释永信发问,你是少林寺方丈,不会吧,你们团才一个方丈,刚才那一个武僧团有三四个方丈,你们是真的吗?”彼情彼景令真少林武僧团成员们哭笑不得,一时竟无语相对。

互联网的出现,少林寺的域名商机显露无遗。时下,少林寺的一些顶级域名大多已被他人抢注,所以出现了文章开头时的一幕。

《时代财富》记者在与“www.shaolinsi.com”的王姓拥有者的交流中发现,通过抢注与买卖,时下仅该人手中就拥有以下23个相关的少林寺网址。

1www.shaolinsi.com

2www.shaolinsi.net

3www.shaolinsi.org

4www.shaolinsi.biz

5www.shaolinsi.info

6www.shaolinsi.name

7www.beishaolinsi.com

8www.chanshaolinsi.com

9www.chinashaolinsi.com

10www.foshaolinsi.com

11www.foshaolinsi.net

12www.nanshaolinsi.com

13. www.zhongguoshaolinsi.com

14www.shaolinsi-kungfu.org

15www.shaolinsicn.com

16www.theshaolinsignal.com

17www.shaolinsingwah.com

18www.shaolinsishop.com

19www.shaolinsisters.com

20www.shaolinsite.com

21www.shaolinsite.net

22www.shaolinsites.com

23www.shaolinsiwangdian.com

此外,“www.shaolin.com”、“www.shaolin.cn”、“www.shaolinsi.cn”、“www.shaolinsi.org.cn”等域名也被他人先下手为强了,少林寺时下也成了“后下手遭殃”的弱者了。

黄琨介绍说,在这些少林寺相关域名的抢注者中,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搭便车型。通过挂上少林寺的相关网址,更利于开拓自己的业务,这与通过注册与少林寺相关的商标来推销自己业务的模式如出一辙,只是商标抢注在这里转化成了域名抢注而已;还有一种就是纯粹的专业域名买卖者。抢注完域名后,寻求通过卖域名来谋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www.shaolin.com”的域名抢注者。对少林寺来说,“www.shaolin.com”是一个最有价值的域名之一,但早已被一位美国人抢注。这位美国注册者后来曾主动与少林寺方丈联系,意欲通过1000万美元将该域名转卖给少林寺。

与少林寺相关的商标、名称、域名被抢注,直接导致了少林寺名誉权的屡屡被侵犯,黄琨举例说,比如一些假武僧团打着少林寺的旗号到处去募捐等。此外,这些人中一些人的行为也与少林寺形象不符,如当众吃肉、喝酒,甚至与所谓的小尼姑当众打情骂俏等,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少林寺的声誉,对少林寺的名誉带来侵犯。

在被傍大款方面,故宫、武当山、五台山、长城、“三孔”等重点文物单位不同样面临少林寺的困境?

另一种就是谤大款,即谤少林寺,通过诽谤或谩骂少林寺来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这招在娱乐圈随外可见。

在这些对少林寺这块唐僧肉垂诞不已的商人中,当地政府是一个特殊的商人。

原国家旅游局正局级巡视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克夫在接受《时代财富》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的一些重点文物单位,尤其是寺、庙、观、堂,或文化底蕴深厚,或位于风景秀丽、依山傍水之处,或两者兼备,本身就具备旅游开发的条件,因此在时下以GDP标杆的政绩考核制度下,当地政府一定存在对这些重点文物单位进行旅游开发的冲动,如少林寺的旅游收入已占当地政府GDP的近1/3

正因如此,为了整合一些重点文物单位的旅游资源,一些重点文物单位相继陷入了上市的舆论旋涡,少林寺不是如此代表吗?此外,乔家大院、秦兵马俑、岳阳楼、“三孔”、云南丽江古城、江南水乡周庄、平遥古城、四川九寨沟等亦如此。

如果调查一番,你会发现,这些上市事件背后的主导者都是当地政府。在这股旅游开发的浪潮中,少林寺等重点文物单位自己也是受害者之一,然而他们却成了舆论攻击的替罪羊。

以少林寺为例,黄琨说,从19749月开始,当地政府就将少林寺以5分钱的门票价格对国内游客开放,但直到1984年,少林寺的寺产使用权、寺庙经营权与管理权才被下放回少林寺。时下少林寺景区的门票是联票机制,40元时,少林寺分得10元,时下100元门票中,少林寺得30元。少林寺一直试图将少林寺从商业性质的景点中分开出来,单独收票,当时物价局已批准,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实行。2005510,当河南省发改委将少林寺景区的联票价格从40元涨到100元时,少林寺曾试图从法律的角度,如没有经过听证等对此行为进行制止。但河南省是全国少数几个景区涨价未需听证的省份之一,所以将少林寺从其他商业化运营的景区独立出来的想法一直没有成行,但外界却屡屡以门票一事攻击少林寺。门票收取是政府行为,受害者少林寺反倒被质问了。

写到这,记者耳边不禁响起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孤独而又沙哑的呐喊与呼吁了。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在足球场上,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这句话用在少林寺身上再合适不过:面对商业化大潮冲击,少林寺要么被动防守,坐等他人对自己球门的“狂轰滥炸”,生存空间被挤压;要么主动进攻,寻求主动权。也许你会觉得这句话有些言过其实,其实不然。如因相关少林商标已被日本人抢注,时下少林寺的武僧团如果去日本演出需要当地同名机构的同意,否则少林寺武僧团就会被当地同名机构“打假”。

黄琨介绍说,商标一旦注册成立,拥有专属性。时下国外一些假武僧团开始通过注册商标来反打假了,比如在美国将少林武僧的商标注册下来,到时假武僧团在美国就可以转正了,而真正的少林武僧团就不能对他们打假了,反而变成被他们打假的对象了。

主动进攻已箭在弦上,然而最终促使少林寺走上这条路,两件事情是幕后的直接推手。

1993年,河南省漯河市一罐头食品厂推出了一种“少林”牌火腿肠。公司所做的广告画面就是在少林寺山门前,一堆和尚正在练武,此时,一根根“少林”牌火腿肠在他们头上飘来飘去。这对作为宗教场所的少林寺带来了直接性的名誉破坏,被迫无奈之下,1994年,少林寺将该公司告上法庭。

另一件事就是在1998年年中,在北京的长安大剧院,当时有一个假冒的武僧团搞演出。该武僧团成员实际上来自于少林寺周围的一些武术学校,跟少林寺没有关系,但演出广告上打出的旗号却是少林武僧团到此演出,这明显侵犯了少林寺的名声。

据黄琨介绍,正是在这两件事的直接刺激下,致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认识到,少林寺知识产权被侵犯已成事实,但当时还没有想到知识产权大规模被侵犯的现实。

当释永信在与国家工商总局商量知识产权保护一事时,他们告诉方丈,根据当时的商标法,少林寺作为一个寺庙,没有资格去申请商标,个人也不能申请商标,所以国家工商总局给方丈出了个建议,少林寺不如成立一个公司,将这个公司作为一个壳来申请注册商标不就行了。正是在此背景下,19987月,少林寺全资拥有的少林智业(原名为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了。同年底,少林寺正式聘请黄琨律师作为其法律顾问,少林寺主动维权的行动随即展开了。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黄琨介绍,少林寺的策略就是:“能申请的就补救性申请,能回收则回收。”毕竟对于一些已注册了与少林寺相关的商标、域名,要求相关部门将其撤销,不具可操作性。

据悉,在域名方面,少林寺目前已“亡羊补牢”了不少。

少林寺己注册的各类网址

 

[英文域名]

1www.buddhism.org.cn

2www.buddhism.net.cn

3www.gongfu.org.cn

4www.gongfu.net.cn

5www.shaolin.org.cn

6www.shaolin.net.cn

7www.shaolingongfu.org.cn

8www.shaolinkungfu.net.cn

9www.shaolinsi.net.cn

10www.shaolintemple.com.cn

11www.shaolincharity.com

12www.shaolinculture.com

13www.shaolincharity.org

14www.chinashaolin.org

15www.shaolin-kungfu.com

16www.shaolinwubonze.com

17www.shaolinwubonze.org

18www.chinabuddhism.org

19www.chinabuddhism.net

20www.shaolin.edinenie.ru

21www.shaolin-tempel.eu

22www.damo.org.cn

23www.chaohua.org

[中文域名]

1、少林寺

2、少林

3、中国少林

4、少林文化

5、中国少林文化交流中心

 

 

对于一些已被他人抢注了的域名,黄琨则认为,如“www.shaolin.com”注册者要价1000万美元,少林寺是没有这个资本买回来的,也没必要买。“有些事,我们可能改变不了既成的事实,但我们可以去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如‘www.shaolin.com’、‘www.shaolinsi.com’被抢注了,我们无法改变事实,在既成事实下,我们坚持,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比如当观众进入了‘www.shaolin.com’网站后就会发现,这不是真的少林寺网站,他或她可能就不会第二次再进去了。如果观众真想寻找少林寺网站,一定会找到真正的少林寺网站,久而久之,当真正的少林寺网站被更多人认知的时候,假的就逐渐失去了其真正存在的价值。”

对域名的这种“真金不怕火炼”的态度,是时下少林寺在无法改变既成事实下的无奈之举,这种无奈也体现在国际上的一些假武僧团表演对少林寺名称权及名誉权的冲击方面。

在无法对国际上一些假武僧团表演进行全面打击的情况下,少林寺自己的武僧团近年来频频亮相国际舞台,希望凭借自己的货真价实打下的品牌来逐渐消除假武僧团的生存空间。

在知识产权保护大项——商标上,少林寺表现得刚柔相济,“刚”表现在少林寺对相关商标所有权的不退让上,在此基础上,一切好谈。少林寺从德国人戴勒手中拿回商标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00年时,德国商人戴勒则已在欧盟部分成员国注册了11个类别的“少林”商标,黄琨受少林寺方丈的委托赴德与之谈判,一场国际商标争夺战打响了。历经一年多的努力,最终戴勒将这些“少林”商标权无偿转让回少林寺,而少林寺也无偿于2001年授权其在德国建立少林文化中心。

另一个成功实例发生在国内。

河南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不是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一位少林功夫造诣非常高的大师所办,早年因经营药品的缘故,在该领域注册了“少林寺”商标,后来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这个项目也没有开发成功,所以这个“少林寺”商标一直空置着。2004年少林寺因申请中国驰名商标时,这个事件对该申请工作形成了障碍,所以少林寺主动与他们进行了协商,既然他们已不用这个商标,可否就将此商标转让给少林寺。友好协商后,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愿意将此商标无偿转让给代表少林寺的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现为少林智业),后来出于感谢与回报,拿回商标后的少林寺又通过授权允许其继续使用此商标。

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少林寺也表现出了其“柔”的一面。

黄琨介绍说,少林寺知识产权保护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赢利,而是维护少林文化的纯洁性与完整性,如果一个已注册了的商标,其背后依附的产品或服务不会对少林文化的纯洁性和完整性带来影响,少林寺也没有太多必要对此采取什么行动了,如少林汽车就是一例。

在刚柔相济的背后,黄琨心中已谋划好了少林寺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布局:通过打造“少林”与“少林寺”两个中国驰名商标为基础,从而延伸保护少林寺的名称权、域名权。因为根据法律规定,一旦某个商标成了驰名商标,其就会保护到名称权。而在法律实践中,域名的争夺也是以商标为基础与最终依据的。一旦名称权被保护下来后,就会更有利于保护少林寺的名誉权,因为名誉权的侵犯往往是以名称权为基础的。

在这个整体谋划中,驰名商标成了点睛一笔,为此,少林寺积极为“少林”与“少林寺”的驰名商标化而奔走。

20041122,在宗教教育、体育教育领域,“少林寺”正式被批准为中国驰名商标,但“少林”商标冲击中国驰名商标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据此,黄琨解释道,“少林寺”商标因加了一个寺后,使用范围有了一定的局限,在申请的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纠葛便更少,摩擦更轻,更易于被批准为中国驰名商标,因为“寺”就相当于“有限责任公司”。而“少林”商标的使用范围就更大众化多了,涉及的利益纠葛更多,阻挠更大,所以时下少林寺仍在为此而努力申请中。

为了更好的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少林寺还采取了曲线救国的策略,那就是对少林功夫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工作。

黄琨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块招牌本身对少林寺的知识产权并不是一种保护手段。但一旦少林功夫被认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中国政府也有义务对少林功夫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保护,所以当一些与少林寺有关的商标、域名、名称权等侵犯事件发生时,如果其对少林功夫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一定损害的时候,少林寺就可以将此作为一个依据与手段来更好地保护自己。此外,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也会加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舆论对少林寺的重视与支持,而少林寺在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时,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及社会舆论的支持。

少林寺在进行以上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时,2001年新商标法出台前,其运作平台是少林智业,但2001年新商标法出台后,少林寺等类似机构也被允许可以注册与持有商标,所以后来少林智业已将已注册或取回的一些商标转让回了少林寺。但因操作上的一些原因,目前少林智业还持有部分少林寺商标。

到此时,你可能会发问,少林智业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其实不然。

少林智业的最初定位为:“保证‘少林’、‘少林寺’这一中华千年品牌保值升值、永续发展。”在阶段性地完成了少林寺的知识产权保护大任后,该公司的重任已悄然转向了“少林”、“少林寺”的保值增值上,由此派生出的一场新的布局又悄悄展开了,少林寺的这场布局无疑又在市场上引发了一场新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