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资不上涨 世界经济跌不休


中国的工资不上涨  世界经济跌不休

    资本以它特有的魔力将全世界经济都联到了一起,中国凭它特有的优势在参与进来之后,在这个世界上占有的位置越来越重,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它国家的人们,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中国,已是无法逃避它的影响。
    当八十年代的中国开始步入世界时,中国为发展生产、追赶世界,进口了不少设备,为发达国家摆脱七十年代暴发的经济衰退做出了不少贡献。进入九十年代,中国加大了开放,自身对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渐显露出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九四年突然将人民币贬值一半,结果引发了后来席卷多国的金融危机,甚而日本这样的大国也未能躲过。中国主动自贬,使得中国的人工成本实际大幅下降,这就使外资纷纷涌来,中国更便宜的商品开始向世界大举挺进,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相关国家相同的产业便无法顶往住冲击了,竞争力丧失的结果只好也向中国转移,实体经济滑坡使得这些国家经济危机相继暴发,没了实体的支撑,持续的经济繁荣只剩下一堆泡沫,这些国家最终只好也贬值自身的货币,也就是说降低工资来维持竞争力。当年朱总的这一个动作几乎将半个世界的经济掀翻,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由此可见。
     中国走低工资策略,使得世界资本向中国集中,中国这些年,一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接受外来投资的国家之一,在加入世贸后,更是超出美国,独占鳌头。生产线加速向中国转移,使得相关国家的产业发生萎缩,实体经济遭到打击。不过,由于中国的工资太低,使得产品比之以前更具有价格优势,很多产品就是因为中国成为了主要生产商,商品价格得以大幅降低,成了大众消费品,因此产品的需要也得到扩大。但这也就使发达国家供应的生产设备,以及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零件的需求量得到增加,发达国家没有因为中国经济的崛起而陷入困境,而是一同繁荣起来,中国经济规模越大,他们获得越多;同样的,中国渐渐成为主要制造基地使得中国对原材料的需要也得到增加,那些原材料供应国的经济也被拉动起来。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不觉间也就成了与美国并列的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进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产品开始横扫世界,很多国家都得跟着中国起舞,中国的影响力也就更为强大。中国经济带动着相关国家一同繁荣发展。
    世界虽大,但是有效需求毕竟是有限的,在供给渐成饱和之势后,问题就来了。一方面大规模的生产使厂商对石油矿石等初级材料的需求放大,价格因而节节上升,十年间,石油甚而涨了十多倍,生产成本已是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开放式的生产,使竞争更加激烈,这就使得制造商很难把PPI的上涨同比转嫁到产成品上,厂商利润日薄,产业发生危机,那些随中国起舞的的国家,经济跟着就要下跌,数据显示,中国的进口量已是历史性的负增长,这对相关国家就意味着出口收入的下降,经济开始滑坡。
     与此同时,做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的美国,泡沫经济开始破裂,经济开始进入困难时期,以借债来维持消费的模式受到严重打击,包括美国在内遍及全世界的投资者在美资贷风暴中损失巨大,很多国家不得不采取紧缩的方式来抵消物价的上涨,世界需求开始走下坡线了。美国这个发动机眼看就要熄火了。
    两个火车头都出现了问题,世界经济步入衰退就无可避免了。
    世界经济如何走出困境?
     经济要想走出困境,要么是产业重新来一次革命,使经济结构出现大幅调整,但是在眼前,这样的具有划时代的技术革命还没来到;要么是类似中国的故事再出现一次也行,从长远来看,这样事是会发生的,但是生产要想实现大规模的转移在当前是不可能的,虽然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比中国还低,但是他们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从劳动者的素质到基础设施、再到生产链条的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在这方面不到位,那么生产线大规模的转移就不会发生,新的更廉价的生产基础就不会出现。
    因此拉动经济只能从生产转向消费。   
    在当前的情形下,美国要摆脱泡沫经济的后遗症还需要一段时间,美国现在只是在拖世界的后腿,所以不能指望了。环顾世界,欧盟同样的陷入不景气之中,俄罗斯人口太少,而且其收入主要依赖石油,石油价格回调,其收入就下降,没法起到拉动世界经济往前奔跑的重任,新兴大国印度这几年的成就不小,但是硬件设施的改善远没有到位,国民收入的增加乏力,其它经济实体也同样的没法起到领头羊作用,看来,要想力挽世界经济于不倒,还真的得靠咱们中国。
    如果中国的工资水平大幅提升,因为中国的人口规模的巨大,那么需求就会明显提上来,这不断避免了自身经济的衰退,也必大大利于世界经济景气的恢复,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与世界紧紧联系到一起,中国厂商再次扩大进口规模,世界经济就会再次活跃起来,而这反作用于中国,就会更利于中国的对外出口。
    之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中国的身上,就是因为中国工资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现实基础。就象许多文章分析的那样,中国的工资之所以水平很低,除了它的企业主要位于产业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分配体制很不合理,使得工资被人为的压低,如果将这个分配机制改一改,那么,中国的工资水平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实现倍增乃至翻一翻都不是问题。中国的国民人均收入仅仅2000多美元,如果能够增一倍,以中国将近14亿人口的规模,世界将会新生出一个多大的市场啊。中国的企业不但摆脱困境,整个世界都因之而盘活。世界经济要继续前进,无疑,希望就在于更多的中国人步入中产阶级。
    实际上,分析这次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不能说中国没有责任,而其问题就在于通过一套极不合理极不公平的分析体制严重的压抑着普通工人的工资。
     中国坚持低工资策略,前期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但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如果继续走低工资路线,就会严重的制约经济的再往前发展。
    因为中国经济影响扩大的结果,使得其它国家的工资水平不得不受中国工资水平的制约。原先工资低的国家,可能因为中国的缘故而提了上来,但是与中国挂钩的结果就是它自己的工资水平也与中国的工资水平紧紧相连起来,如果超出中国的支持,升上来也要被打回去。这也就是说,中国坚持低工资的结果,就使世界的工资水平受到压制,提不上来。经济往前发展,消费却缺乏内力,因此持续往前走就没有动力了。
    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方面而言,生产线往中国大转移就意味着原先由其它国家的人干的活就由中国人接手了,然而中国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赚取外汇,并不是想提高工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它通过一个分配体制将利润的大头拿走了,工人们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收入不高,因此只能糊口,没有消费能力。有意的低工资使得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了三十年之后,变通民众的消费能力还是没有提上来,加拿大的外交家说能够经济喝得起可乐的中国人只有30万,一语道破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就只好对准海外市场。现代化的大生产线和中国的民工结合使得中国的产品每年都高速成长,它低廉的成本将很多国家的同类产业挤跨,但是,它又需要国外来消纳它的产品,因为它自己的人工资太低,无法足量消纳,这时问题就出来了。本来有供给才会有需求,只有为社会提供了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取得相应的收入,才能有支付能力去消费产品,而供给者能够取得多少收入,又是建立在它人需求的基础上,对应的需求才会有对应的供给,才会产生相应的收入。如果有供给者在为社会提供产品取得收入后,有意的降低自己的消费,那么,从它这一块出发产生的需求就要小于它的供给,这样一来,供过于求就会产生,因此正常的情形下,中国的产品必定要有一部分无法为市场接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消耗掉这些产品,中国政府就把从工人身上剥削出来的钱,再借给那些有消费意愿的人,实际上是让别国的国民来替代自己国家的人来消费,以此弥补国内消费能力的不足。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美国的制造业竞争不过中国的,只好倒掉了,但是它的国民仍然要维持体面的生活,因此有借钱消费的愿望,于是两国间的交易就达成了,中国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将钱借给美国,美国人在拿到钱后就大手大脚的消费起来,大量的消费中国的产品,为中国政府帮忙,一个经济模式就这样无意中形成。
    在这个时候,如果中国随着出口的繁荣逐步的提高工人的工资,那么,总的需求就会随之上升,那些被挤掉岗位的工人就可以在其它位置上找到工作,因为社会总的需求增加必然使社会对其它产品,比如就美国而言,那些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与服务肯定会有更多的需求,对初级材料的需求也会增加,对在国际分工中有比较有优势的产品的需要同样随之上长,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国际循环。经济发展使大家一同进步,美国就可以通过扩大供给增加国民收入,来偿贷款,并支持其消费了。
    然而,中国实行的低工资制使得实际上,只是意在出口,不求消费,这样,总需求在达到顶位后就难以再上升,那些被挤掉岗位的人,就没法再取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它的开支,因此只好靠信用卡了,向银行借款了。
    小布什搞的信贷消费,使穷人也能过上了好日子,从这方面来说是值得肯定的,在经济不佳的情形下,中低收入者靠贷款起劲消费,无疑拉动了需求,有助于产业的振兴,从而减少了失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一些,反过来支撑它的消费。不过,由于美国搞的是高工资(原先想通过多发钞票来贬值,可是一直没有贬到位,结果工资还是虚高,影响了竞争力),产品成本很高,所以消费兴旺相当一部分是帮助了别国产业的发展,我国出口业发展迅速就是美国鼓励消费的直接结果,自己工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激励。不过房地产却是被刺激起来了,国外的楼房再便宜也不能建好了再运到美国来卖,所以这一行业的发展乃是美国国民经济的真发展。鼓励消费使得大量资金参与进来,结果使房产价格一涨再涨,越涨人气越旺,房产和为它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业繁荣异常,一时间维持了美国经济的景气。然而,这样的繁荣是靠价格不断上涨来支持的,这引发了美国政府的忧虑,为了遏制投机,避免泡沫进一步的扩大,美联储后来又一改低息政策,连连提息,开始关闭资金的大门了,九十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故事于是在开始美国上演。泡沫开始萎缩,产业进入萧条,用于投机的资金大部分成了坏账,金融业受到重创。
    不过,好在美国的金融家毕竟很聪明,它就象提前预知道早晚有还不上账的那一天,所以它以金融创新为手段,将这些潜在的坏账打包高息卖给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国外投资者,或许是为高息所诱吧,中国等纷纷上套。持债人现在已是身不由已了,他们成了美国泡沫经济危机破灭的最终买单者。中国投入到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资金超过万亿美元,而这些钱实际上都是广大人民的血汗所换,政府不愿用它来改善民生,而是放到美国去搞投机,谁知投机不成遭受重大损失,中国的损失是所有投资者中最亏不过的了。
     美国的消费者虽然得到了便宜,但美国的信用就不免要发生危机,美国政府现在正为帝国的尊严做最后的努力,它宁可让一些金融部门破产也不愿让美元立即崩溃,应该说头脑还是清醒的。不过,美国要想摆脱危机,除了对即有关国家战略做出大调整之外,实现由防务向经济的转向(比如将国防开支削减五千亿美元,回到正常防备水平),还得中国配合。如果中国继续坚持自己的一套,那么美国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被逼上绝地。现在国际贸易依然是以美元结算,防止美元贬值的大堤一旦决口,世界性的通胀就如熊熊大火燃起,全球经济只能等待着在欲火中重生了。
     届时的美国就会被打回原形,美元再没人相信了,充当世界货币的的历史彻底结束。不过,美元的大贬值,却又有助于美国工业的复兴,一套复杂的动作引发一场不平凡的动荡,使得巨额的债务被消除大半之后,由于美国在技术上的优势,美国仍将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这是后话。
     随着雷曼兄弟的破产,各国央行紧急注资,人们越发感觉经济危机的咄咄逼人之势。中国与世界已经深深联系到一起,一荣俱荣俱荣,一损俱损,由美国引发的危机如果继续下去,对全世界不利,对已高度溶入进去的中国同样非常不利。为了免于世界经济陷入不劫之地,为了免于中国的崛起大业中途夭折,中国是站出来出手相救的时候了。
    对于当前的中国,拯救世界的最好手段即是改变自己不合理不公平的分配方式,让那些辛勤的劳动者得到合理的报酬,以此使中国的国民收入,特别是中下层收入者的实际收入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使这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一群变为真正的消费者,以有力的消费拉动经济。总需求提了上来之后,美国的出口就会相应扩大,就会减少贸易赤字,经济就能进入到良性循环,其它国家同样也会搭上中国的便车,一同实现经济的增长,世界经济就会摆脱目前的困境,进入新一时期。
    不过,中国假如要是看不到这一点,依然维持低工资的国策,非但使自己躲不过劫难,其它国家的经济同样难以走出低迷状态,世界经济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没有未来。
    所以我们也希望世界各国能看到问题的实质,决不能允许中国继续坚持低工资了,因为这直接损害了包括你们的国民在内的全世界人的利益,所以你们有权向中国提出改变低工资制度的要求。
     如果中国坚决不同意,为了全人类的未来,你们就只能集资沿着中国的国界建起一道高墙,将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隔离开来了,或者改劝中国移民别的星球。
    中国老是这么整,其它国家如何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