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计生人的喜忧录(人口安全理念)


        农民对人口安全与生存环境的理解
       “人口安全”是在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分布,解决就业压力,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建立公共卫生保健体系,预防易发的艾滋病等新问题的情况下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告诉人们不仅要关注国家经济安全、军事安全、信息安全,而且要更加关注国家人口安全。

   人口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不因人口问题而受损害,能够避免或化解人口方面可能出现的局部性或全局性危机。其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以及人口迁移等因素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要求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目前,人口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卫生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国防安全等构成了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基本框架体系,其中人口安全是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一方面,人口安全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地影响着其他安全问题的缓解或者解决。例如人口总量的大小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我国粮食生产所必须的耕地和水资源总量虽然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虽然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良好,但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使得现有农业耕地受到威胁,这些必然制约我国的粮食生产,人口总量过大依然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另一方面,人口安全问题解决的好坏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新增国民收入的1/4被新增人口消费掉;人口素质偏低也影响了我国经济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人口结构不合理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呈蔓延之势,严重威胁人口健康,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我国的人口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人口安全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切实解决,将有可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这就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对人口安全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根据国际标准和通常做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衡量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致要求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0元。以上这一切都要以人口控制到一定的数量为条件,因为在经济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人口数量少则人均水平高;反之则低。如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人口得到有力控制,人均水平则会更高,人民生活则会更加富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有增加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才能使我国庞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体现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稳定。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没有人口素质的提高,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此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要求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以及人口流动等因素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要求相协调。只有优化人口结构,协调人口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分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才能有利于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总之,人口安全是我国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之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关注和维护人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