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安获奖作品欣赏


 

 

 

 

 

 

荣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作品:

(一)2006年度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二等奖

边境乡村的两栖农民

本报记者 黄学安   

在中越边境龙州县的县城附近乡村,有一批既过着乡下人生活又过着城里人生活的新型两栖农民。农闲时,他们住在县城自己用蔗款起的房子,平时做些小买卖,或打些零工,以补贴家用。农忙时,他们返回乡下忙起农活,住在乡下原来的旧房。或早出晚归,白天是农民,晚上是城里人,像城里人上班下班一样往返于城乡之间。记者日前在龙州县上龙乡民强村、板汪村采访时,目睹与感受了这些两栖农民的生活过程。

两栖农民的出现与甜蜜的事业有关。上龙乡党委书记韩日辉介绍,该乡是距离县城较近的一个乡,乡府所在地离县城仅有8公里,这些两栖农民多数是该乡与县城近郊的弄平、民强、板汪三个行政村,这里许多村屯,离县城远的十来公里,最近的只有一二公里,有的村屯离边境十多公里。他还说,该乡是甘蔗生产大乡,全乡平均每个农户拥有十多亩甘蔗地,有的农户有几十亩甚至百把亩。近年来由于甘蔗丰收,收购价也一路攀升,农民的钱包也日渐鼓了起来。农民有了钱,就想向县城发展,于是有许多农民来到县城买地建房,农忙农闲城乡之间两头跑,过着一种特殊的生活。民强村、板汪村就有几十户村民过着这样的生活。仅民强村岜炉、下尾那、陇罕等村屯,就有十来户。

岜炉、下尾那这两屯距离县城较近,我们驱车前往探个虚实,去体验两栖农民的另一种生活。5月18日,乡宣委和县委宣传部小许给我们带路,先后来到岜炉屯和下尾那屯采访,所见所闻让记者眼前大亮。中午时分,我们来到离边境约有七公里的岜炉屯,在村里,一曲曲悠扬动听的卡拉OK声从几户人家里飘渺传出,记者进屋一看,才知道是村民们在进行甘蔗护理后回家小息时,用家庭音响自唱自乐呢!有的村民说,他们晚上还要赶回县城看护那另一个家。

据村民介绍,这里蔗地肥沃,产量高,甘蔗一般长高3米左右,可称广西之最。看着眼前一片片蔗海,看着一个个砖瓦结构的房屋,记者疑惑地问村委主任:群众种蔗不是小发了吗,为何还不起新楼?村委主任笑着解释说:这些房子是以前建的,现在村民都不想在这里建楼房啦,很多人都到县城买地建了新楼房啰! 如今土生土长的农民,想不到他们也在城里潇洒了起来。

两栖农民的城市生活如何呢?当晚,我们来到龙州县城寻找两栖农民的踪迹,感受他们的城市生活。在县委工作的一位小伙子说,他家在上龙乡,知道一些村民在县城买地建了房,并给我们带路。穿过几条小巷,便是龙州县城都兴街二区。记者看到,眼前一栋新盖的三层小洋楼,看上去很气派。户主闭汉醒被带路的从厨房里请了出来,此时是晚上9点多钟。闭汉醒说,他是来自民强村岜炉屯的,现在很晚了仍在厨房里做晚饭之缘,是刚从乡下给甘蔗施肥后才赶回县城的。妻子则在客厅里忙着给橄榄核去壳,说是帮别人加工的。

主人告诉说,这栋楼是2004年6月动工兴建,去年春节才入住,一家6口都没有城市户口,他们现在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乡下另一个家离县城9公里,那套旧房子主要用于农忙进出。县城这栋楼房是用了3万元的甘蔗款向别人买的旧房,拆下后再用了9万多元的甘蔗款建起来的。他家三兄弟都在这条小巷买地建了新楼房,过着城乡两栖生活。兄弟仨在乡下共有几十亩甘蔗地。每当榨季,兄弟仨就组织各自家人,协作收割甘蔗。2005/2006年榨季,他家入厂原料蔗达160吨,收入4。8万元。几年前他花4万元买了一辆中拖,平时用于拉甘蔗,每年营运纯收入达7千多元。农闲时,他们兄弟仨各自在县城搞营运,家人则搞上些来料加工,比如加工橄榄核之类的,每人每天可赚几块钱。他说,在都兴街二区买地建房的岜炉屯村民就有十多户。

龙州县城中波台巷是两栖农民聚居最多的地方,约有四十多户,且多数是上龙乡民强行政村来的村民,还有来自上金、武德等乡镇的村民。仅上龙乡就有三十多户。

当晚,记者从都兴街赶到中波台巷时,真是不巧,没与村民聊上几句,整个街道便停电了,在路灯下对恋棋牌的村民颇有幽默感地说:哎呀,供电公司怎么就不给点面子,我们的夜生活才开始呢,要不与记者聊个通霄,让记者也感受我们乡下人的城市夜生活!

为了解中波台巷 两栖农民的真实生活,次日早上,我们再次光顾这个小巷。这是一条楼房与砖瓦平房结构建成的街巷,几十户人家拥挤在约几百米长的巷子里,此时正遇上一居民家里办喜宴,门口的桌子上摆满了刚买来的排骨和猪肉等,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忙着洗碗筷。一打听,原来是来自民强村的莫海英三兄弟给父亲操办62岁寿辰酒宴的,寿星公衣着整齐地在家里等候客人们的到来。莫海英与记者闲聊时打趣地说:我们这些乡下人呀,是离土不离乡的。我们一半是在城里生活,但还是离不开乡下那些养大我们的每一寸土地啊!闲聊时,邻居们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来自民强村的,有的在这里住了七八年了。每到农忙季节,他们就骑摩托车早出晚归去忙地里的农活。农闲时,有的做些小买卖,有的帮人家打零工,还有许多人是开车搞营运的,如今日子过得十分红火。他们还介绍说,在县城,他们与街道上的邻居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红白喜事大家都相互往来,如果谁家有困难也相互帮助。还说,如今他们虽然多数时间在县城里度过,但家里的土地依然是他们最大的牵挂。

据龙州当地人说,两栖农民生活变化的缘由,是甘蔗给他们酿造了今天如此的甜蜜生活。说起甘蔗收入,上龙乡党委书记韩日辉喜形于色地告诉记者,该乡 2005/2006年榨季全乡入厂原料蔗达29.38万吨,人均16多吨,仅甘蔗人均纯收入近3000元。

民强村委主任农林山介绍说,该村本榨季入厂原料蔗达41230吨,平均每人18吨,人均甘蔗收入达5310元。村民靠种甘蔗逐渐富了起来,生活也在发生了巨变。他还说,近几个月来,民强村村民买车掀起了风潮,新买三轮车100余辆,奇瑞小车2辆,QQ小车5辆,奥拓小车3辆,面包车3辆,多功能农用车6辆。村民们买车后,农闲时到县城搞营运,农忙时到乡下种蔗与护理,依然过着农村-城镇的两栖农民生活。

 

 

 

 

 

 

(二)2006年度全国少数民族报纸好新闻一等奖:

 

(1)闪 光 的 红 盾
           ——追记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广西优秀青年卫士、

              原南宁市福建工商所所长黄振磊(上篇

 □ 本报记者 黄学安

     编者按 黄振磊是我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先进典型人物,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他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本报将分三期刊登黄振磊的先进事迹,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中感受到他立足本职、勤政为民的高尚情怀,并向他学习。

      

初春的小雨淅淅沥沥,邕城上空的寒气仍未散去。22223日,记者来到南宁市福建工商所和淡村市场进行采访,向工商管理员和个体户了解情况,追寻全国工商系统优秀管理员、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广西优秀青年卫士、原南宁市工商局江南分局福建工商所所长黄振磊走过的足迹,聆听同事们对他的评价,倾听个体户述说对黄振磊充满感激的肺腑之言,追忆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这位人民公仆、优秀公务员和共产党员先进性杰出代表,采撷他生前的言行风范与闪光点。

 

 五千市民自发含泪为他送别

说起黄振磊,接受采访的福建工商所干部职工和淡村市场个体户,人人都眼含热泪直夸黄振磊是个好领导和贴心人,人人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无比的痛心与惋惜。他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记者述说了与黄振磊告别的难忘时刻——

    2005年6月3,邕城的天空没有往日的晴朗,厚厚的云层如同一幅巨大的挽幛。上午时分,南宁殡仪馆道路两边排满了送葬的车子,一拨拨自发而来的市民,几乎把殡仪馆挤个水泄不通。南宁市和自治区工商局的领导来了,一批批工商干部赶来了,一群群个体工商户和普通的市民也赶来了……5000多名干部群众自发涌来,他们怀着极为沉痛的心情,挥泪送别因公殉职的南宁市工商局江南分局福建工商所所长黄振磊。送别的人群足足排有1公里多长。江南区的淡村市场、海鲜市场、禽蛋市场和一些私营企业共1000多名个体户,自发组织包了20多辆公交车,早早开车赶到殡仪馆为黄所长送别,还特制了一个大花环和2多长的横幅,横幅上写着:“黄所长,淡村市场经营户忘不了您!”

    在悼念会上,年近七旬、曾得到黄振磊帮助过的残疾老人胡发民一进殡仪馆就丢掉拐杖,在黄振磊的灵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并泪流满面地说:“好所长,你一路走好啊!”

七尺铁汉劳累过度而倒下

一个普通工商所长的去世,为何引来如此之多的群众前来悼念送行?这位平时被同事们称为铁汉的所长,为何在他的事业正如日中天、英年40岁之时就划上了人生的句号?

    所有了解黄振磊的人都说,他是为工作而累死的。让我们把时光倒流,追随他匆匆的脚步——

    2005年5月3,首府一家媒体报道了南宁市一些农贸市场有人用松香来褪鸭毛,报道引起了市民广泛的关注。由于松香被人体摄入将危及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已明令禁止松香在食品中混合使用。身为工商所长的黄振磊,他按照市工商局的部署,对管辖区域内的所有市场进行全面检查整治。

    “五一”长假,他放弃了休息,带领全所人员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整治市场。他组织辖区内的宰鸭老板开会,禁止松香褪鸭毛的水盆鸭上市。他白天巡查,晚上突查,时常工作到凌晨二、三点钟。他多次组织市场开办方、管理方和市场经营户开会,商讨如何改进褪鸭毛的加工方法和用料。他还到处打听寻找松香的替代品。

    他知道,淡村市场是全广西最大的鸭子批零交易中心,每天交易量达4万只,日交易额达48万元。如果用手拔鸭毛,一天就少卖2万只,这对个体户的损失太大了。他通过互联网在梧州市寻找到了经卫生部批准使用的松香替代品——松香甘油酯。

    为了彻底取缔松香褪鸭毛行为,5月19日晚,南宁市工商局布置了代号为“零点行动”的活动方案,决定在全市市区范围内进行统一行动。为了使“零点行动”方案万无一失,当晚,黄振磊加班至次日凌晨4时,在对辖区内工作布置完毕后,又参加当天的两个紧急会议。

    从5月4日至20日,在黄振磊倒下之前,为了彻底取缔松香褪鸭毛的行为,他没有很好地休息过一天。

    5月20晚,几天“连轴转”的黄振磊当晚加班后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约晚上10时,他洗完澡后准备参加当晚的“食品放心工程”“零点行动”,并计划第二天再赶去梧州,为经营户联系购买拔鸭毛用的松香甘油酯。然而,他突然感觉身体不适,便到床上躺下休息。他对妻子说:“我先躺一下,你帮我调好闹钟,等会儿还要去所里加班!”谁能想到,这句话竟成了黄振磊跟妻子的最后告别语。

    黄振磊躺下不久,妻子发现他全身抽搐。无论妻子怎样拍打、叫喊,他都没有反应,妻子急得直哭。他13岁懂事的儿子便拨打120急救中心,将他送到自治区人民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过度疲劳引起突发性大面积脑溢血。然而,经过6天的全力抢救,最终未能挽回他年轻的生命。5262210分,因积劳成疾,抢救无效的黄振磊,带着满身的疲倦,不幸英年早逝,年仅40岁。

   口碑与荣誉 告慰了英灵

黄振磊辞别而去,对他的同事和那些得到黄振磊帮助过的个体户来说,他们的心情是无比的悲痛。

    个体户忘不了黄振磊常说的一句话:“我们与你们是鱼水关系,朋友关系,你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我们应好好为你们服务。”

    黄振磊是个体户的贴心人和好朋友。记者在淡村市场采访时,个体户围着记者道出了他们的心里话:“阿磊呀,对待我们就像兄弟和好朋友一样,对待工作也是那样的投入。”

    “在我们眼里,他就是一个随时可以给你帮助,却又不要任何报酬的邻家好大哥。”淡村市场水盆鸭经营大户苏老板接受记者采访时热泪盈眶,她述说黄振磊如何帮助她在紧急的情况下把生意做活了。

     南宁海鲜市场周老板伤感地告诉记者,他如何得到黄振磊的帮助与指导,救活了他的海鲜生意,让他发了海鲜财。

   “肥姐烧烤城”的唐老板更是悲痛万分地说,她的烧烤分店能有今天的红火生意,全靠黄振磊的帮忙与关照。

     ……

     个体户良好的口碑与评价,诠释了黄振磊正直的人生、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品德,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博大情怀。

     黄振磊对待个体户亲如兄弟,对待同事更是关爱有加,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难得的好撂导,工作上的“拼命三郎”,他是个清正廉洁的好所长。

     有关部门做了这样的统计:黄振磊参加工作21年来,他亲手处理消费者投诉1000多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帮扶个体私营企业20多人(次),为群众做好事850多件,先后拒办人情案80多起,拒绝吃请600多次,拒收红包、好处费10多万元。福建工商所的政绩曾多次得到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耕耘之后是收获。黄振磊在工作中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脚印。一张张奖状,一个个荣誉,诠注了他的人生价值——

     在福建工商所会议室里,记者看到,人们为黄振磊所设的灵台和荣誉栏上,许多荣誉证书、锦旗和牌匾让记者感动不已:“全国工商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青年文明号”,所监管的淡村市场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全国工商系统先进工商所”,“南宁市十佳诚信工商所”,这些证书、锦旗和牌匾,就有近50件。其中:黄振磊自己有16次被评为“先进个人”;2002年以来连续3年被评为南宁市“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评为“全国工商系统优秀工商管理员”,20055月初被14个部门联合评为“第三届广西优秀青年卫士”。这些奖状、锦旗和证书,铸就了黄振磊正直奉献的人生和高尚的品德。

     2005年10月24,自治区党委追授黄振磊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全区广大干部、党员向他学习。

 

 

    (2) 短暂的青春  大写的人生

           ――追记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广西优秀青年卫士、

   原南宁市福建工商所所长黄振磊(中篇)

本报记者 黄学安

一位伟人曾这样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黄振磊,这位广西优秀共产党员、广西优秀青年卫士、优秀公务员,带着对事业对亲人的眷恋,匆匆地走了;他走了,没有留下钱财,只留下良好的口碑和几千名个体工商户深深的怀念。这位年仅40岁的工商所长,在他短暂的生命里,诠释了一名工商干部的公仆形象和一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谱写了大写的人生。

他走了,然而,在人们心中,他似乎未曾离去,有关他的感人故事在人世间流传……

              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在淡村市场采访时,个体户围着记者倾诉他们对黄所长的怀念与感激。个体户说,黄振磊长年在基层一线,经常与个体经营户打交道,当经营户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向他们伸出热情之手,热心帮忙,并引导他们守法经营,发家致富。

说起黄振磊,南宁市“肥姐烧烤城”老板唐丽姬眼泪往下淌。她怀着沉痛的心情向记者述说黄所长无私帮助她打理生意的往事。20039月,她到福建工商所辖区内的南宁剧场门前开一家烧烤分店,没有办理营业执照,被黄所长巡查时发现,要求她停止营业,办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后再正式营业。唐丽姬一时想不通,认为黄所长故意为难她。第二天,黄所长主动登门拜访,给她讲清了无照经营的危害,并且告诫她,只有办理营业执照,守法经营,取得顾客的信任,才能赢得顾客,赢得市场。黄所长还建议她把南宁市民喜爱的柠檬鸭、灵川狗肉等品牌餐饮引进烧烤城。后来,她在黄所长的引导下办理了营业执照,并引进了柠檬鸭、灵川狗肉等烧烤品种,现在烧烤城生意非常兴隆。今年初,唐丽姬筹划在南宁剧场门前开办一个游泳池,黄振磊又帮她出了很多好点子。唐老板一边不停地抹眼泪一边说:“黄所长为人很正派,为了感谢他,我先后送他3张价值300元的豆腐购物卡和一张游泳优惠卡,都被他谢绝了。。。。。。”

海鲜市场老板周康铨流泪说,20025月,他刚经营海鲜时,由于经营不善市场很冷清,黄振磊知道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对市场布局进行改造,对闲置的场地进行招租,现炒现卖生猛海鲜等建议。周康铨采纳了他的建议后,不到半年,海鲜市场生意就火爆起来。周康铨操着因痛哭而沙哑的声音说:“黄所长不仅是个好所长,也是个好兄弟好朋友啊,他这么早就走了,真太可惜了,如果没有他帮忙,我的生意就没有今天这么好啊,但他从来不肯接受我的任何回报。”

淡村市场“水盆鸭”经营大户苏桂秀面对记者低声哭着说,20036月,她拉着1000只“水盆鸭”到大化县去卖,由于走得太急,所有的证件都忘了带,到达大化农贸市场时,因没有相关的证件,整车鸭子被大化工商部门扣留。当时天气炎热,如不及时将鸭子卖出,价值将近1万元的“水盆鸭”就会发臭。急得团团转的苏桂秀赶忙打电话给黄振磊,请他帮忙。黄振磊知道后,马上着手将她的相关证件传真给大化工商部门。最后,苏桂秀的“水盆鸭”全部得以及时卖出。事后她拿着礼品上门感谢黄振磊,被他婉言拒绝了。苏桂秀说:“黄所长帮助我很多次,可从没吃过我一顿饭,不是我小气,是他不肯。”

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贵美提起黄振磊更是感激至深。1999年,林贵美的企业在改制中碰到困难,时任南宁市高新区工商所登记科科长的黄振磊知道后,主动帮林贵美出谋划策,夜以继日地深入调研,帮助他们沟通协调,才使公司改制成功。现在公司培育出的农业高科技种苗由改制前的3种增加到现在的17种,每年仅仅香蕉这一项目就带来经济效益25亿元。

提起黄振磊,个体工商户和许多公司老板都能说出几个感人的故事,说黄振磊可亲、可敬。他们说:“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成了黄振磊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使他们与黄振磊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清清白白的一生

黄振磊曾这样说过:“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工商所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一定要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为民办好实事,要做到两袖清风,一生清清白白。”

黄振磊,1965年生于广西贵港市农村,1984年考入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后在南宁市工商局机关和5个分局工作,去世前为南宁市福建工商所所长。

黄振磊家境不好,他有1个大哥、3个妹妹,都在农村务农。黄振磊和养母、岳父母住在一起。他自己患有10多年的高血压病,生父患有肝炎,生母因大腿粉碎性骨折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养母有脑溢血症。岳父、岳母因摔伤而腰椎错位,腰一直不能直起,心脏又不好。黄振磊13岁的独生子患有先天性地中海贫血,需要长期护理。赡养5位老人,抚养一个患病的儿子,全靠他和爱人不高的收入,家庭压力非常沉重。他们家原来仅有50平方米,住着6个人,其中有4张床分两处上下铺摆放,隔壁的同事实在看不过去,就把另外一间让给他家住。

作为一名工商所所长,官虽不大,但来求他“办事”的人不少,而对权力与利益,黄振磊始终做到洁身自好,做到“常在河边不湿鞋”。他给自己订了个“三不”原则:不占国家和别人的便宜,不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安排一个亲友,不凭自己的身份和权力为亲朋好友说情办私事。即便他的家境如此困难,他从来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也没有因家庭的困难做出有损党的形象、有损党的事业的事。他以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黄振磊的爱人是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工,2001年企业破产后就下岗了。当时,她以为自己的丈夫可以托关系帮她找到一份安稳满意的工作。但是黄振磊说:“这是自家的事,不能麻烦别人,更不能麻烦组织。”他的亲妹妹一直在农村务农,知道自己的哥哥是掌握实权的工商所长后,就托他在辖区内的淡村市场要一个摊位做生意。淡村市场有摊位1800多个,要一个摊位对一个工商所长来说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了。可就是这个小小的要求也被黄振磊拒绝了:“我没有权力要求市场方这么做。如果这么做,群众会对我们整个工商所有看法,要做工,好妹妹,自己去找吧!”最后他妹妹在其他市场找了一份临时工――在鸡鸭行帮别人宰杀鸡鸭。

一个私营老板打算在黄振磊管辖区筹办一个食品加工企业,因前置审批手续不全,不能办理营业执照。这位老板知道黄振磊的家境后想去“通融通融”,来到黄振磊家,双手递上一个信封,说:“这是2000元钱,好好孝敬老人,给儿子买点好吃的。”可任他怎么说,黄振磊都严辞拒绝了。这位老板感慨地说:“黄所长,看到你家的困难,我不想把这钱拿走。但是,看到你的威严和正气,我觉得自己把你想歪了。你这样的工商干部,我服!”

20036月,在全国清理整顿网吧专项行动中,南宁市江南路的一家网吧――“宁鑫网吧”营业执照已到期作废。为了让网吧“起死回生”,网吧老板决定变更经营地址后高价转让给别人。老板找到黄振磊,拿出6000元钱要他以变更经营地址的方式延长营业执照的经营期限,黄振磊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黄振磊从来不为权势、金钱和亲情所动,参加工作21年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从不破例。他任福建工商所所长3年来,先后拒办人情案近100次,拒绝吃请200多次,拒收红包近4万元。

。。。。。。

黄振磊就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铸就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在他的鼓舞和带动下,全所干部廉洁自律,依法行政蔚然成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