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汴梁人的幸福生活(图)


  我家书房的一面墙壁上,依然挂着一位朋友送的2007年的挂历。之所以一直没有摘去,为的是我爱看那上边的图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的这一张名画,被均分为六幅,还着了色,看起来很清楚。读书写作倦乏之时,椅子一转就能看见图画。看得多了,有时候不免产生幻觉,以为自己走进了画卷之中,徜徉在繁华的北宋京城——汴梁——的街巷之间,汴河岸边。

  我对北宋京城的向往,开始于少年时代的读《水浒传》。

  《水浒传》讲梁山好汉108人排好座次之后,首领宋江突然想要开开眼界,带几个弟兄到京城观赏元宵灯会。到了东京城外,为了安全起见,柴进建议由他和燕青两人先入城探一探路。两人进了城门,“果然好一座东京去处”之后,就是一大篇骈文赞语。赞语前半部分追溯开封府的光荣历史,不是我感兴趣的。我感兴趣的是写眼前之景的后半截:“……黎庶尽歌丰稔曲,娇娥齐唱太平词。坐香车佳人仕女,荡金鞭公子王孙。天街尽列珠玑,小巷内遍罗绮。霭霭祥云笼紫阁,融融瑞气罩楼台。”不必讳言,我从小就对这种繁华世界充满好奇。可能是那个时候起,我就对这座北宋都城心向往之,恨不能梦游、神游一番。多年前有一阵子,我经常做同样的一个美梦:在一座风景极美、古迹众多的城市游逛。梦醒之后,我总想,那可能就是北宋的京城吧。

  初次读到林升的《题临安驿》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我最感兴趣的内容,不是诗人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恢复的讽刺,而是北宋京城汴州的繁华,觉得南宋的杭州肯定是比不上北宋的汴梁的。

  仔细观摩《清明上河图》,城郊外风景如画,皇城里殿宇巍峨,汴河上百舸争流,街巷中店铺林立,北宋京城汴梁的繁华富贵,当时人民生活的富足安逸,似乎已经尽收眼底。但我以为,张择端所画出的不过是汴梁城表面的繁华富贵,号称当时“天下第一国都”的汴梁,它内在的繁华富贵,是难以用画笔表现出来的。若想真正了解这座十一世纪天下最繁华的城市,还得阅读那个时代的人留下的文字描述,比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为了方便懒得翻看古书的朋友们领略古代都城居民的生活状况,我根据《东京梦华录》一书的描写,编写出如下几节文字:

  先来看一下东京城东南角一带的一条小巷。这条小巷名叫“界身”,里边都是金银绸缎的店铺。这些店铺,房屋雄壮,门面广阔,看起来气象森严。店铺里的每一次买卖交易,动辄上千万钱,骇人听闻。

  再来看一下京城的著名酒店。当时京城的酒店,门口无不张灯结彩的。进得门去,是一条长达一百步的中央走廊。南北天井两廊都是小阁楼。到了傍晚,楼上楼下,灯烛齐明,一片辉煌。数百名浓妆妓女(宋代妓女多有精妙的文艺表演才能),聚集在中央走廊的柱子边,等待酒客的召唤。远远看去,宛若仙女。

  会仙酒楼是当时东京一家著名的酒楼,十分豪华。北宋京城人士生活奢华,进酒楼消费,往往出手阔绰。凡是进了这家酒楼的,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是两个人对坐饮酒,也要用酒碗一套,盘盏两副,点心果品碟各五个,汤菜碗三之五口。即使是这样的基本消费,也得耗费银子近一百两!

  中秋节快到了,手机里不断收到“中秋快乐”之类的祝福短信。为了应景,最后来看一下当时京城人过中秋的情况。中秋节前夕,酒店便开始出售新酿的酒,重新装饰门面彩楼。百姓争先恐后,纷纷到酒店饮酒。从早晨开始,一刻不停喝到中午。直喝到每家酒店都酒缸空空,只好拽下幌子,停止营业。到了晚上,富贵人家用彩缎、彩灯装点亭台楼阁,普通百姓争相去酒楼占领有利地形,以便赏月。整个晚间,管弦齐奏,音乐不断。靠近紫禁城的居民,深夜远远听见笙箫歌吹,仿佛天外飞来。胡同里普通百姓家的儿童,也是通宵玩耍。夜市也是熙熙攘攘的,一直到第二天早晨。

  我以为,跟真正的生活相比,文字描写是苍白的。但是,仅仅根据这些苍白的文字记录,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近一千年前的京城汴梁,人们是过着怎样幸福的生活!

  20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