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四大抑价因素“匆”来“匆”去
白明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8月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其中,城市上涨4.7%,农村上涨5.4%;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6.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从月环比来看,8月份的CPI总水平比7月份下降0.1%;食品价格下降了0.4%,其中鲜菜价格下降0.1%,鲜蛋价格上涨3.7%。不难看出,抑制通货膨胀这一项前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完成得不错,又要抗震救灾,又要开好奥运会,能够做出这样的成绩,不容易啊,值得表扬。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稳定,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而确保基本生活品价格的相对稳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一切“维稳”作为之前提。实际上,如果老百姓不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柴米油盐与衣食住行价格有比较明确的预期,无论是对宏观经济层面来说,还是对微观经济层面来说,发展的基础都不会很牢固。
不难看出,有四大因素对此番CPI的回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前段时间针对宏观经济的各种调控措施会对CPI的进一步上涨构成压力,同时,前段时间不仅赶上了楼市低靡,一些企业的效益也不甚理想,居民对收入与支出的预期缺乏明确的方向感,再加上赶上了证券市场的疲软,股市的波动“套”住一部分老百姓的积蓄,而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果真能做到持币待购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相当一部分老百姓却是欲购乏币,连持币都没有资格,更不用说待购了;二是今年以来对国内价格的监管力度十分强有力,特别是在奥运会和残奥会闭幕之前,“维稳”是大局,有关部门在出台涉及价格方面的改革措施相当慎重,除了成品油、电力等价格小心翼翼地有所微调外,绝大多数预想中涨价举措都被“冻结”住了;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出现明显回落,特别是在8月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从历史最高点每桶149美元降至不足每桶110美元,油价跌破每桶100美元的心理关口似乎指“月”可待,而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在大宗原材料方面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必然会通过进口渠道起到向国内物价水平传导;四是由于去年下半年的CPI已经明显走高,今年8月份CPI指数的同比回落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翘尾”因素。
固然,8月份CPI指数的同比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述四大因素的作用,但也应看到,上述四大因素对8月份CPI的压制作用却好似“来也匆匆”。事实上,这四大因素的发展趋势并不一定会带有单向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可逆的,也不排除由“来也匆匆”的情况向“去也匆匆”的情况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当前对CPI的暂时回落不能过分乐观,因为:迄今为止,上述四大因素对抑制CPI来说基础并不十分牢固。如果忽视了上述四大因素的不稳定性,那么,CPI回落很可能也会“去也匆匆”。
首先,针对宏观经济的各种调控措施,抑制通货膨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依然会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但不再是唯一的“首要”任务,而“一保一控”却是各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既然CPI同比水平已经明显回落,那么,至少到年底,对于“一保一控”中的“一保”来说,就需要加大一些力度了。从总体上看,确保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是相辅相成的,但在特定条件下,往往“渔与熊掌不可得兼”。比如说对房地产调控是十分必要的,但房地产业毕竟会对宏观经济拉动巨大,对房地产的调控的方式和力度就需要十分讲究,而现在看来,美国政府出手救“两房”意义重大,的确有必要结合国情加以借鉴.其实,只要以健康代替盲目,房地产行业还是要稳步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房价上涨没有失控,都会引发人们更多考虑货币的“含方量”,也就是过去10000元货币的“含平方量”可能是3平方米楼房,而现在10000元货币的“含平方量”会不会变成了2平方米楼房?又如,中国的证券市场业需要一个相对温暖的发展环境,股市进一步大幅度波动下去不仅仅会伤及老百姓利益,而且也会弱化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今后,针对股市“维稳”而出台的措施肯定还会有,而一旦这些政策措施完成涉及而最终“落地”,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势必会相对宽松,就如同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情形一样,如果真要下决心“一保”,“一控”的压力肯定要加大。
其次,尽管今年以来对国内价格的监管力度十分强有力,特别是在奥运会和残奥会闭幕之前在物价方面的“维稳”力度相当强悍,但特定时期的政策并不能在日常经济工作中照搬。事实上,前段时间CPI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政策“勒住缰绳”的效果,而并非CPI主动站住。应当看到,在8月份CPI同比回落至4.9%“低”水平的同时,PPI同比上涨10.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3%,增速仍维持高位.不难看出,与正常情况不同的是,国内CPI与PPI不仅出现倒挂,而且形成越来越大的“剪刀差”。种种迹象表明,下半年还有一系列价格改革措施尚需进一步到位。否则,国内物价长期扭曲下去对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危害更大。
再次,尽管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出现明显回落,但由于虚拟资本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定价的作用加大,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往往并不体现出国际市场供求关系,而对于中国中央的大宗原材料进口大国来说,在“择价”方面的自由度更小。事实上,无论是石油,还是有色金属,或者是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只要创出“新高”,就不会轻易回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行情的历史数据表明,即使国际市场价格最终“走熊”,也需要经历一个“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过程。现在看来,油价接近每桶150美元的高位也仅仅出现一次,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目前,国际市场上针对油价顶部是否成立的测试过程尚未完成,其他大宗商品的情况也大体类似,因而,也不敢轻易断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已然出现牛熊转换的“拐点”。既然“拐点”之说不成立,那么,也不能指望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会对国内物价水平继续产生抑制作用。
此外,由于“翘尾”因素已经在7月份和8月份得以体现,至少在今年9月份到每年1月份这6个月时间内,“翘尾”因素对压低CPI同比上涨幅度作用不大。
总之,数据出来了,大家都比较欣慰。不难看出,前段时间过猛的CPI上涨势头已经初步得到充分遏制,但还要再强调一句,这种遏制只不过是“初步”的。客观讲,近期支持CPI进一步回落的基础并不牢固,“来也匆匆”的四大因素难道就不会“去也匆匆”?这个胸脯恐怕谁也不敢轻易拍。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后一个时期内,对国内价格水平的控制还不能大“松心”。
白明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8月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其中,城市上涨4.7%,农村上涨5.4%;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6.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从月环比来看,8月份的CPI总水平比7月份下降0.1%;食品价格下降了0.4%,其中鲜菜价格下降0.1%,鲜蛋价格上涨3.7%。不难看出,抑制通货膨胀这一项前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完成得不错,又要抗震救灾,又要开好奥运会,能够做出这样的成绩,不容易啊,值得表扬。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稳定,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而确保基本生活品价格的相对稳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一切“维稳”作为之前提。实际上,如果老百姓不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柴米油盐与衣食住行价格有比较明确的预期,无论是对宏观经济层面来说,还是对微观经济层面来说,发展的基础都不会很牢固。
不难看出,有四大因素对此番CPI的回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前段时间针对宏观经济的各种调控措施会对CPI的进一步上涨构成压力,同时,前段时间不仅赶上了楼市低靡,一些企业的效益也不甚理想,居民对收入与支出的预期缺乏明确的方向感,再加上赶上了证券市场的疲软,股市的波动“套”住一部分老百姓的积蓄,而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果真能做到持币待购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相当一部分老百姓却是欲购乏币,连持币都没有资格,更不用说待购了;二是今年以来对国内价格的监管力度十分强有力,特别是在奥运会和残奥会闭幕之前,“维稳”是大局,有关部门在出台涉及价格方面的改革措施相当慎重,除了成品油、电力等价格小心翼翼地有所微调外,绝大多数预想中涨价举措都被“冻结”住了;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出现明显回落,特别是在8月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从历史最高点每桶149美元降至不足每桶110美元,油价跌破每桶100美元的心理关口似乎指“月”可待,而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在大宗原材料方面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必然会通过进口渠道起到向国内物价水平传导;四是由于去年下半年的CPI已经明显走高,今年8月份CPI指数的同比回落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翘尾”因素。
固然,8月份CPI指数的同比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述四大因素的作用,但也应看到,上述四大因素对8月份CPI的压制作用却好似“来也匆匆”。事实上,这四大因素的发展趋势并不一定会带有单向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可逆的,也不排除由“来也匆匆”的情况向“去也匆匆”的情况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当前对CPI的暂时回落不能过分乐观,因为:迄今为止,上述四大因素对抑制CPI来说基础并不十分牢固。如果忽视了上述四大因素的不稳定性,那么,CPI回落很可能也会“去也匆匆”。
首先,针对宏观经济的各种调控措施,抑制通货膨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依然会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但不再是唯一的“首要”任务,而“一保一控”却是各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既然CPI同比水平已经明显回落,那么,至少到年底,对于“一保一控”中的“一保”来说,就需要加大一些力度了。从总体上看,确保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是相辅相成的,但在特定条件下,往往“渔与熊掌不可得兼”。比如说对房地产调控是十分必要的,但房地产业毕竟会对宏观经济拉动巨大,对房地产的调控的方式和力度就需要十分讲究,而现在看来,美国政府出手救“两房”意义重大,的确有必要结合国情加以借鉴.其实,只要以健康代替盲目,房地产行业还是要稳步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房价上涨没有失控,都会引发人们更多考虑货币的“含方量”,也就是过去10000元货币的“含平方量”可能是3平方米楼房,而现在10000元货币的“含平方量”会不会变成了2平方米楼房?又如,中国的证券市场业需要一个相对温暖的发展环境,股市进一步大幅度波动下去不仅仅会伤及老百姓利益,而且也会弱化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今后,针对股市“维稳”而出台的措施肯定还会有,而一旦这些政策措施完成涉及而最终“落地”,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势必会相对宽松,就如同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情形一样,如果真要下决心“一保”,“一控”的压力肯定要加大。
其次,尽管今年以来对国内价格的监管力度十分强有力,特别是在奥运会和残奥会闭幕之前在物价方面的“维稳”力度相当强悍,但特定时期的政策并不能在日常经济工作中照搬。事实上,前段时间CPI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政策“勒住缰绳”的效果,而并非CPI主动站住。应当看到,在8月份CPI同比回落至4.9%“低”水平的同时,PPI同比上涨10.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3%,增速仍维持高位.不难看出,与正常情况不同的是,国内CPI与PPI不仅出现倒挂,而且形成越来越大的“剪刀差”。种种迹象表明,下半年还有一系列价格改革措施尚需进一步到位。否则,国内物价长期扭曲下去对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危害更大。
再次,尽管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近期出现明显回落,但由于虚拟资本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定价的作用加大,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往往并不体现出国际市场供求关系,而对于中国中央的大宗原材料进口大国来说,在“择价”方面的自由度更小。事实上,无论是石油,还是有色金属,或者是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只要创出“新高”,就不会轻易回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行情的历史数据表明,即使国际市场价格最终“走熊”,也需要经历一个“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过程。现在看来,油价接近每桶150美元的高位也仅仅出现一次,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目前,国际市场上针对油价顶部是否成立的测试过程尚未完成,其他大宗商品的情况也大体类似,因而,也不敢轻易断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已然出现牛熊转换的“拐点”。既然“拐点”之说不成立,那么,也不能指望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会对国内物价水平继续产生抑制作用。
此外,由于“翘尾”因素已经在7月份和8月份得以体现,至少在今年9月份到每年1月份这6个月时间内,“翘尾”因素对压低CPI同比上涨幅度作用不大。
总之,数据出来了,大家都比较欣慰。不难看出,前段时间过猛的CPI上涨势头已经初步得到充分遏制,但还要再强调一句,这种遏制只不过是“初步”的。客观讲,近期支持CPI进一步回落的基础并不牢固,“来也匆匆”的四大因素难道就不会“去也匆匆”?这个胸脯恐怕谁也不敢轻易拍。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后一个时期内,对国内价格水平的控制还不能大“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