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声明:此新闻评论为作者在结合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创作完成,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评论中不成熟或错误的观点,烦请读者多多指正,拜谢!】
新闻链接:
ESWC中国区冠军,最近如日中天的wNv.TH000遭美方签证机构拒签,如果第二次的加急面签失败,便无缘今年的ESWC世界总决赛。此事件一经媒体披露,在竞技游戏界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众多竞技游戏爱好者及wNv战队代言游戏《三国征战》的官方在愤慨之余,纷纷声援和力挺wNv.TH000。
签证问题 中国竞技选手难以摆脱的魔咒
自2004年WCG总决赛前夕,中国区预选赛上获得出线资格的中国选手意外经历签证风波,导致多位选手无缘WCG总决赛,此后几乎每年的国际竞技赛事,中国选手都会遭遇总决赛举办地所在国家的“拒签”。截止此事件,被拒签的中国电子竞技选手多达十位,以致签证问题成为中国竞技选手难以摆脱的魔咒。
中国选手竞技赛事遭拒签一览
WCG2004:大规模拒签
2004年9月当WCG总决赛即将在美国揭开大幕之时,在WCG中国区预选赛上获得出线资格的中国选手却意外的经历了签证风波,所有选手第一次面签全部被拒签。后经多方努力,仅FIFA2004 World Cup选手杨正(2004WCG中国区冠军)和Star Craft选手刘强(2004WCG中国区亚军)两位国手获得签证,其余选手皆无缘总决赛。
魔兽方面,DT此后再也无缘WCG和ESWC世界总决赛;Sky丧失了一次去国际大赛锻炼的机会;如日中天的suhO英雄无用武之地,错失黄金年华。
拒签原因:911阴霾不散,山姆大叔分外小心。
ESWC2006:wNv.Sai遭拒签
第一次崭露头角的ESWC中国区亚军wNv.Sai,因为年龄问题无缘总决赛。
拒签原因:wNv.Sai年龄太小。
WCG2007:Lyc遭拒签
又是一个悲剧。惨遭拒签后,Lyc低迷了相当一段时间。
拒签原因:涉嫌夸大工资收入。
ESWC大师赛和暴雪精英赛:Fly遭拒签
因为签证问题,Fly暴雪精英赛的邀请名额拱手让人。
拒签原因:法国签证官认为Fly的祖父存在“政治问题”。(未证实)
ESWC2008:wNv.TH000遭拒签
即使是一代天骄,可在签证面前,wNv.TH000的雄心壮志和美好愿望也是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拒签原因:不明。(美国签证官只丢下了一句话:我知道你是一位伟大的选手,但我还是不能给你签证)
反思 中国选手为何频临“拒签门”
当我们一次次得知中国选手历经千辛万苦夺得出线名额,最终却因为签证而被阻隔在竞技赛事总决赛的门外,除了对签证官的愤慨和怒骂,除了为这些选手扼腕痛惜,我们是否思考过,中国选手为什么频频遭到拒签?
此前有媒体就签证问题对美国签证官进行了访谈,期间就有提到拒签的部分原因,按照签证官的原话意思,通俗地概括,没有稳定收入、英语水平过低、有移民倾向(没有明确的信息证明你必然会回国)、提供的面试信息有假(牵涉到签证办理人的个人素质问题)等等,都会是签证官拒签的原因。
假如现在将这些拒签的原因与中国选手的“拒签门”对应的话,wNv.Sai年龄太小的隐含原因就是有移民倾向,(未婚,便等于说没有明确信息证明他必然会回国。这个解释在中国人看来确实很难理解)而Lyc和此次遭拒签的wNv.TH000,拒签的原因莫过于没有稳定收入。
也许你很难想象,在电子竞技游戏界叱咤风云的选手,会有“没有稳定收入”的说法,现实的生存环境并不容乐观。其实,稍稍了解中国电子竞技现状的人都知道,虽然中国电子竞技界已经出现了电子竞技职业化的现象,但程度并不高,而且,即使是职业选手,主要的收入也是比赛奖金。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电子竞技选手的收入并不都是稳定的,而且收入水平还与其在业界的竞技水平呈正比。除此之外,还牵涉出一个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电子竞技的整体关注度和参与者热情不对称,职业选手的经济来源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近期出现在网络媒体上的新闻,即《奖金拖3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惨状》,中国女子CS战队成员彭洁琳2006年参加国际比赛所获得的约合2万元人民币奖金,至今都没拿到;2007年法国举办的ESWC世界总决赛上,E-HOME得到9000美元的奖金,到现在也杳无音信……
在此前提下,竞技水平较高的部分职业选手便会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经济利益,比如说wNv战队代言竞技网游《三国征战》,以获取代言费的收入。可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没有稳定收入及赛事奖金拖欠所折射出的中国电子竞技现状,以及在此现状下导致的各种恶性循环,致使中国选手摆脱不了签证问题的魔咒,一定程度上来说,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深思 中国电子竞技的发展环境
提到中国电子竞技的发展环境,首先指向的目标必然是中国电子竞技选手自身。也许很多业界人士和关注此领域的玩家都没有忘记2007年发生的这些事件:星际战队联赛的“作弊门”;ESWC上XIAOT、WCG上LX的“弃权门”;PGL上TOD喊出的“空调门”;PGL上PJ的“消极门”……
这些事件归结起来,可以说是中国电子竞技在赛事管理、媒体运营和新闻素养上存在诸多缺陷,但不可避免的就是赛事选手自身的素质问题。对于中国的电子竞技选手而言,竞技水平和自身素质都是内在锻炼和培养的,而非附属的理念。在期待电子竞技如日中天地发展的同时,电子竞技选手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如此,无论是赛制,还是赛事水平,都会更加体现出竞技精神。
当然,中国电子竞技的发展环境,不可或缺地要说到外在的推动和压制因素。不可否认,电子竞技早在2003年就被确定为我国第99项体育运动项目,并在官方解释和说明中,电子竞技被认为是一项在电子信息科技时代发展起来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因为其集科技、体育、益智、休闲于一身的特性,深受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现在已经发展成一种具有广泛参与性、健康向上的体育运动。
的确,官方的这些解释和说明,对人们纠正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属同类型游戏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贴上了游戏标签的电子竞技,即使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在五年如此长的时间内,也始终无法脱离人们对游戏存在偏见的窠臼,在这方面,正面宣传的力度不够,恐怕不只是次要原因吧。(还是对比毗邻的韩国电子竞技产业来看,该国的各种大型电子竞技赛事,通常都会在主流媒体上宣传,而且多有直播和转播,但在目前的中国,这些无异于天方夜谭)
中国电子竞技游戏的玩家,也许都还记得2006年的“投票门”事件。当这一事件在网上被曝光后,无数电子竞技爱好者都为Sky鸣不平,然而,更多人的选择是放弃他们所喜爱的电子竞技。原因很简单,看似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中国电子竞技,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实际地位。
放眼近年来的电子竞技产业,即使被国家体育运动项目的光环包围着,也不得不在泡菜网游的挤压下艰难生存;即使每年都有大规模的赛事举办,可缺乏盈利模式,行业没有规范化,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机构,低水平的赛事也只是对电子竞技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即使还有各种大赛在继续举办,可残酷的现实已经让很多生命力不够顽强的电竞单元大面积消亡,中国在2007年举办的大型品牌赛事只有15项,相比于2006年锐减7项,WEG、CIG、GOC等赛事相继成为历史。
期望 中国电子竞技路在何方
“随着越来越多电子竞技爱好者的参与和电子竞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这项运动必将成为广大网民的‘第一体育运动’……我从事了几十年的体育工作,亲身感受到了现实世界里体育的辉煌,但我没想到电子竞技竟然通过数字和网络在虚拟世界里,同样演绎出体育的无限精彩……这项运动是科技、文化、体育和媒体四大产业结合的产物,需要来自各方的呵护和帮助……”
上述这段话是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何慧娴在8月1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媒体见面会上,针对中国的电子竞技产业做出的预测和呼吁。而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主办的,以进一步提升电子竞技运动的社会认知度、规范电子竞技赛事的组织和管理为主旨的这一高峰论坛,也将于1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
同时,第二届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祁书彦指出,电子竞技是一个需要正确解读和引导的产业,期待更多媒体的关注度。除此之外,国家审批通过国家级电子竞技裁判员,相继出台了《全国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办法》、《全国电子竞技竞赛规则》、《全国电子竞技裁判员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以确保电子竞技公正规范地开展。
以此,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希望,看到了更多中国选手走出国门获得佳绩的希望,即使我们为这点希望不知失望了多少次,也即使这些希望是姗姗来迟的,但有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有了这个好的开端,电子竞技终究会走出冰封的冬天。
当然,这只是现在的希望,而要想把这些希望变成现实;要想“拒签门”不在中国选手身上再次上演,电子竞技所要走的路还很长。无论是选手,还是政府机关;无论是商家,还是媒体,竞技游戏产业的所有参与者都有义务尽到自己的责任,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到最好,如此才能完善电子竞技产业链,拉动产业经济的增长,以使电子竞技真正地繁荣起来,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大网民“第一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