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我赌刘翔是奥运主火炬手
随着奥运会开幕式的临近,谁是最后的主火炬手,已成了一个最大的悬念。人们前期猜测较多的刘翔、姚明、许海峰、何振梁、邓亚萍等一些标志性的体坛人物,都陆续在火炬传递中亮相了。这个极具象征意味的火炬手会是谁,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而这无疑是开幕式策划者最期望达到的效果。
我们要知道,谁是最后的主火炬手,奥组委和相关知情者一定投放了足够多的烟幕弹,目的就是为了给观众制造一个最后的惊喜。当这个惊喜真正发生时,没有人会去指责谁在这个环节上讲了假话。
我认为,谁是今天大家认为最不可能的人,谁是目前最低调的人,谁的表现最反常,谁的出现让人们既不感到意外又确保能带来惊喜,谁在整个火炬传递的逻辑解释上能顺理成章又有较强的象征意味,谁就最可能成为在鸟巢手持最后一棒火炬的人。
符合以上所有条件的,男运动员中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刘翔。可以说刘翔近期举动有些反常,目的就是为让大家忘记这个呼声最高的运动员。
烟幕弹之一,刘翔是最早表示不会参加开幕式的运动员。很多人误以为刘翔不参加开幕式是因为压力过大,这也是最先让我感到诧异的地方。开始我相信了这点,但知道这绝不是刘翔的行事风格。在家门口开运动会,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运动员是没有理由不参加开幕式的。刘翔说:“我不会去现场看的,不过我会在电视上看现场直播,电视上可以看得更清楚点,而且还能听解说,不比现场差。”后来我才想明白,刘翔没说假话,他是不会去现场看开幕式的,因为他要在场外等待最后一棒火炬的传递。
烟幕弹之二,教练孙海平面对媒体坚定的否定。孙海平说:“奥运会的开幕式太关键了,举世瞩目,点火的人也是至关重要。为确保无误,要进行多次前期彩排。据我所知,至少彩排6次。对运动员来说,越到备战的最后阶段训练越重要,如果要花不少时间来彩排,刘翔肯定没法参加。”从孙海平这段话,可以推理出,让刘翔成为主火炬手至少是与他们商量过的,否则他很难说得这么详细。而成为主火炬手的这种荣耀,主办方无论与谁商量,是断不会被如此坚定地否定的。敢这么说话,只表明一点,刘翔已被认定为最后的主火炬手。
烟幕弹之三,刘翔的伤病与训练。刘翔身边的人一直在强调刘翔的压力,这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刘翔团队的一位成员说,“旗手和点燃主火炬,对刘翔来说,都是巨大的荣誉,完全不想做那是骗人。但是,刘翔目前的压力太大,他的训练本来就够紧张的了,再浪费两天去参与排练,肯定会影响到他的最重要任务——比赛。” 孙海平说,“我们前面耽误了一些时间,现在每一天都要全部利用起来。”而刘翔的父亲刘学根说,“他在跑道上的责任太重,不能去点燃火炬。”这些话看似有理,但对于一个即将参赛的运动明星来说,一再强调压力和时间紧张,无疑是极为反常的。所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肩负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孙海平所说“前面耽误的时间”,也极可能就是指主火炬手的彩排时间。
烟幕弹之四,刘翔跑了火炬传递的第一棒。这是最容易让人们相信的一颗烟幕弹,很多人拘泥于国际奥委会“一名火炬手只能在一次奥运会上参加一次接力”的规定。我们要知道,当刘翔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火炬时,他是反向转身跑进了象征历史的故宫深处,只有当他再次我们正向跑来时,才能完成这个极具象征意味的仪式。这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象征火炬的传递没有终点,终点同时也是新的起点。白岩松有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真义:“这是一个漂亮的出发,从历史跑进现实,从历史跑向未来。”
烟幕弹之五,国家领导人一再看望中国男篮和姚明。姚明本来也是主火炬手呼声很高的人选,国家领导人两次慰问,一方面是安慰姚明不能成为主火炬手的遗憾,一方面也是在转移媒体对刘翔的注意力。姚明自己也放过一颗烟幕弹,他称点燃主火炬的会是一位德高望众的“前辈”,事实证明不会有这样一个“前辈”出现。
当然还有太多迹象表明刘翔将是传递最后一棒的主火炬手。比如刘翔称不去现场看开幕式后,就基本从媒体的视野里消失了;比如他在比赛前一天才会住进奥运村等等。从刘翔这些反常的举动,都可以推断出他一定是本次奥运会的主火炬手。不过正因为成了主火炬手,刘翔才能处处以低调示人,这样也成功地化解了在家门口比赛的心理压力。这确属一举多得的好事。
一位负责开幕式的官员曾说,“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手其实早就定了。我们选择主火炬手主要按照这样5个标准:第一:符合国际奥委会有关规定;第二,能代表中国人的形象;第三,能够和世界各方交流;第四,能够展示奥林匹克精神;第五,能够为广大群众所支持和认可。”
无论从个人形象、公众期望、国家愿望、仪式的象征意义、或已呈现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刘翔,至少是早已确定的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手之一。这其实更是刘翔身后所有广告和赞助商的集体意愿,可以说,支持刘翔成为主火炬手的经济力量也足够强大。不信,到时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