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07年掀起了奥运概念股的热潮,今年初,奥运股又大放异彩。如今,眼看着离奥运越来越近,奥运股却像打蔫的茄子,并没有出彩的表现。那么,奥运概念股还能不能最后一搏?
被透支的奥运概念股
今年6月中下旬,奥运股激情四射逆市走强。从6月18日起,短短14个交易日里,北京旅游股价翻倍增长,从11.70元上涨到25.89元,涨幅达121%。同时,全聚德、中体产业、中青旅联袂走强,涨幅惊人。但步入7月后,就在游资抢筹之际,跟风炒作的只有散户,而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渐渐从奥运板块抽出资金约30亿元。统计显示,从6月20日至7月4日的11个交易日,机构从奥运板块上撤资29.923亿元,机构持仓比例由13.02%下降至11.33%,散户持仓却由26.78%上升到29.35%。接下来,部分奥运股的换手率有增无减。以北京旅游为例,7月7日换手率达34.63%。此后的整个7月中旬,该股换手率都在20%-40%之间徘徊,成交量明显放大。这反映出市场对奥运股巨大的分歧。
从盘面看,距离奥运会1个月时,也就是7月8日,很多奥运概念股已达到顶峰。据WIND资讯自6月18日至7月8日收盘统计数据显示,涨幅最大的10只奥运股分别为北京旅游92.3%、中青旅57.91%、中信国安57.1%、全聚德51.1%、中体产业51.1%、首旅股份50.5%、北巴传媒48.9%、北辰实业42.5%、新希望40.8%、赛迪传媒40.0%。
据业内人士分析,奥运的预期已被反复炒作了很多次,奥运概念股的估值普遍偏高,行情已透支。目前距离奥运只有几天时间,一旦奥运举办完成,奥运概念的个股就可能失去炒作价值,很可能成为烫手的山芋,最终被投资者抛弃。因此,抢在奥运前出货就成了共识。
韩国样本能否在中国重现
奥运会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比赛,更重要的是孕育着巨大商机。不妨看看其他国家举办奥运会时的股市走势。1988年首尔奥运会时,韩国首尔综合股价指数在1986年、1987年、1988年涨幅分别高达68.9%、98.29%和70.51%,并在1988年12月15日创下930点的历史新高,此后在1989年4月1日股指再创新高到达1007点。至此,韩国奥运大牛市告一段落,1990年即奥运会后第三年,首尔综合股价指数下跌了近20%。而其他奥运举办国的股市大多温和上涨,如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当年上涨19%,悉尼奥运会举办前的8年里,澳大利亚股市年均上涨12.94%。不过,巴塞罗那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期间,西班牙IBEXIndex、希腊ASEIndex指数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下跌。
从各国举办奥运会前后股票市场的表现看,奥运会并不意味着股票市场的上涨。从上涨的股市表现看,除韩国股票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奥运行情外,其余的股市基本上是沿着原来的趋势上涨。历届奥运会举办经验显示,奥运建设的投资拉动主要体现在从申办奥运成功到举办奥运会之前的时间段,一般在举办前一年或举办当年达到最高峰,所以奥运会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应已体现或部分体现。奥运会的举办一般会对举办国的经济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但作用力的大小要看经济体的规模。奥运会对北京的影响比较大,但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作用有限,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对奥运经济和奥运题材给予过高的期望都有风险。
奥运之后鸡肋涌现?
奥运概念股因奥运而起,那么,奥运后,概念股是否会沦为鸡肋?
综合多家券商分析师认为,旅游、消费业是在奥运会前后及期间直接能受益的行业。此前,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熊玉梅表示,奥运期间预计将会接待海外旅游者40万~45万人,按去年旅游的外汇收入来说,人均消费是1005美元,奥运期间消费总量有望达到4亿多美元。另外,全国各地也有大量的游客和观众来到北京,也会带来一定的收入。因此,旅游者对酒店、商业、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影响也十分明显。这其中涉及到的上市公司有首旅股份、中青旅、北京旅游、王府井、北京城乡、西单商场、全聚德、中国国航、东方航空等。奥运有望为这些公司带来靓丽的年报。
此外,奥运后国内股市并非没有亮点。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7月下旬表示,奥运会后,中央企业的重组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不能进入行业前6名的一定重组调整。目前,中央企业总数已由过去的196家减少到了现在的149家,这个数字离国务院制定的80-100家尚有差距。这意味着,央企重组有望成为奥运后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