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来临,我想起这么一档子有关孔子的事:北京奥组委刚刚成立时,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曾征求国学大师、北京奥运会艺术顾问季羡林的意见。季羡林说:“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到处都是你争我夺。而中国向来是一个追求和平、和谐的国度,奥运会正是一个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伟大形象的机遇。”
应对说,奥运会是扩大中国文化影响的绝好机会。办好人文奥运,不是建几座模仿外国的大楼,而是要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气神。尽管对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和影响不尽人人认同,孔子亦有“丧家犬”、“孔家店”的恶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著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孔子也是世界的。在西方人心目中,孔子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西方人看来,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没有留下“亲笔”作品、但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三个伟人之一。流传下来的《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在他去世后撰写的;记录古希腊苏格拉底思想的《辩白》是由他的学生柏拉图在他被处死以后撰写的;描述耶稣言行的《福音书》也是由他的门徒在他被钉上十字架后几十年裏完成的。在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著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基座上刻著“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孔子名言,德国人把孔子和康得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还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早在二三千年的孔子,就对体育有卓越的见解,而且很具体。《论语》记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就是说,比赛也得有规矩,有礼貌,有sportsmanship。孔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体育是培养君子人格成长的一环,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制造一批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社会寄生虫。这与奥运精神锻炼体魄,重视身心健康,完全合拍!而且,君子之争一定要讲诚信,不能投机取巧,不能用禁药,不能损人利己。尽己所能,以期超越自我,为人类社会创造最高的成绩,为奥林匹克诸神呈现最美的盛会。北京奥运若能展现孔子的“君子之争”,也就体现了奥运的体育精神,融会中西,共进文明。
所以,我喜欢孔子,乐见在奥运会期间将孔子进一步地推向世界。为此,我也在想,我们究竟以何孔子之面貌推向世界?
我是个集邮爱好者,据我所知,如果连同解放前中华邮政时期发行的“教师节”邮票算起,孔子的肖像已经在我国邮票上出现过三次。三幅孔子肖像,前两幅的孔老先生都是“于思于思”,满脸的落腮胡子,唯独2000年发行的《古代思想家》中的孔子却是三绺长须,潇洒飘逸,颇像道教中的神仙。然而,这不是我心中孔子!
前些年, 陕西省长武县一位鱼姓和的民间收藏爱好者有一尊孔夫子青铜造像,该造像高约三十厘米、重4.5公斤、青铜质地。造型是孔子盘腿端坐的样子。造像夫子天庭饱满,面庞圆润,发髻高挽,双目自然下垂,胡须飘然搭在胸前,神态宁静祥和。孔子置身失序失范、私欲流泄的乱世,深怀求仁之心,淡定、平和、执着和从容,其所求所修,无疑是一个圣人所为。不过,这更像一个仁义的孔子。与其让一个仁义的、单向度的孔子与全世界人民见面,倒不如展示一个活的孔子------他的长相、身材、力气以及仪容、风度、气质。
我翻览史籍,视接千载:在最早记载孔子体貌的《墨子》有记载,鲁相季孙氏同鲁君发生矛盾,想逃出京城,但城门紧闭,孔子为其“抉植”———撬开城门,帮季孙氏逃走。我庆幸自己,透过历史的密雾,拜见了身体强壮、力气巨大的孔子。这可不是孤证,在《吕氏春秋》里,我“听”到当时人们议论“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说孔子的力气大得能举起国都城门的门闩,但却重德不重力,不愿以力大显耀自己。如果对孔子的力气没有感性认识,那不妨看看二千多年前的专家的评判,《准南子》上记载,“孔子之通......勇服于孟贲,足蹑狡兔”,孟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勇士,气慑猛兽,力能举鼎,孔子的力量和勇气却远远超过孟贲,能举起城门,能追上并踩住兔子。当然,更多的是太史公笔下的信息,《史记·孔子世家》道:“孔子过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在这段话里,说孔子的额头像尧,颈脖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部以下比大禹短了三寸,憔悴,狼狈得像一只丧家狗。孔子听了子贡如实的汇报后,笑起来说:他们议论我的相貌,那实在微不足道,至于说我像只丧家狗,确实如此,确实如此。
原来孔子本人并不看重自己的长相、形象,我等对孔子的尊容孜孜以求,是有违于他老人家心愿的。我明白了,除了与他同时代的亲人、故旧、乡邻、弟子等外,有谁见过他老人家呢?千百年来让我们记住的,不是孔子的长相、形象,是一种道德的风范、思想的传承。我在《论语》中,目睹了孔子拜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连声喟叹色与德的场景。据《左传》,南子是个有“淫”名的女人,狂热地宠爱着著名的美男宋朝,而且闹得沸沸扬扬,举国尽知。正派学人对这样的南子这样女人应避之惟恐不及,但孔子为了求得一用,以实现政治抱负,不顾子路的反对,还是去拜见了南子,虽然没有受到青睐,但留下了“好德如好色”的千古名言。“好德如好色”的孔子,他的神情、仪态和举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孔子的长相可以不俊朗不足以观瞻,史籍上的记载给人的印象是凹顶,突额;耳轮大而后翻;暴牙,长嘴;面黑,貌恶。个高,背驼;长上,短下;粗壮有力,如同莽汉武夫。但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孔子,眼睛大而有神,深蕴高远之志;仪容:威严而慈祥,风度:宏毅而儒雅,气质:朴厚而高贵, 这是 一个“刚、毅、木、讷,近仁”的孔子,平和而不傲慢,刚强、坚毅,朴厚、寡言。
说到这里,我倒不是太介意是不是在“奥运会 ”开幕式上抬出孔子,更多的打算,是希望有机会给老外讲一段发生在孔子身上的故事,送老外一本《论语》,------以一个普通中国公民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