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后中国酒店业依然光明


 

    一、从历届奥运会前后的旅游业、酒店业变化情况来看,北京奥运会后中国酒店业并非一定受挫

    1984年,洛杉矶在奥运会的会前、会中和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均出现了国际旅游者数量的明显下降,与美国整体在同期出现的入境旅游增长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92年,巴塞罗那出现了国际旅游者数量的下降,但是从奥运会结束1年后开始,旅游者数量增长幅度非常大,并且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1997年。

    1996年,亚特兰大经历了国际旅游者的增长,但只是原来增长趋势的延续。

    1998年,汉城在奥运会前、中、后也延续了中期的增长趋势。韩国1986年至1989年入境旅游者数量的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其中1988年达到24.9%,但除了1988年奥运会,这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1986年亚洲运动会。

    1998年,长野第18届冬季奥运会,承办时间19981722日,参赛情况72个国家和地区共2176名运动员。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一是让长野走向世界,二是用新干线和高速公路将长野和东京等其他大城市连接起来。之后,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在巨额投资的负累下,人口30万左右的长野经济陷入长期的“后奥运萧条”。1999年,长野的制造业以30%的速度下降,211家企业宣布破产,下降速度创造了二战以来地方经济衰退的最高纪录。长野市冬奥会的准备工作,得到了中央财政和长野县财政的补助,重大设施建设中央负责50%,长野县和长野市各负责25%。由于仅需承担1/4的投资,市政府压力并非不可承受。1998年冬奥会前的56年,日本的经济泡沫已经达到破碎的边缘,日本全国和各城市经济均一路下挫,只有长野经济在保持着高速增长,长野的这种高速增长,在冬奥会结束的当年便出现了拐点,并开始呈现加速度的下滑态势,收缩到赛前的全国平均水平。冬奥会期间,长野附近大大小小的旅馆都爆满了。但奥运会一结束,客源顿减,市内两家最大的旅馆很快就倒闭了,靠近滑雪场的一些档次较高的大旅馆也常常门可罗雀。主要是由于1998年冬奥会客源开始大增的时候,大家都争着投资建投入大的豪华旅馆。之后几年间,入住率都只维持在三、四成。长野冬奥会之后出现的经济滑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借助奥运良机,培育出赛后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同样举办过奥运会的札幌在这方面发展得非常好,它把北海道新的劳动力吸收过来,产生若干新产业。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举行的十几天里,有25万名外国人到悉尼,如果加上19972000年期间所有与奥运会有关的访问者,人数将增加到150万,在旅游业方面为澳大利亚带来的经济利益高达42.7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入境旅游在1998年出现了-3.5%的负增长,1999年和2000年奥运会当年恢复为正增长,但是由于20019月份澳大利亚Ansett航空公司破产和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2001年又出现了-0.5%左右的负增长。据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估计,悉尼奥运会将澳大利亚的形象提升了10年左右。

    2004年奥运会期间,雅典各酒店房价普遍过高,五星级酒店房价攀升到约合人民币6000元到8000元一晚,导致奥运期间雅典接待的游客数比往届奥运会期间减少。据希腊酒店联盟统计,2004年前4个月,希腊各地酒店的入住率和预订率比2003年同期下降了10%左右,有些地区甚至下降了两、三成。

2006年,夏季在德国举办的足球世界杯吸引了100万各国球迷涌入德国,包括这些球迷在内的旅游者的数目更是达到了150万人。

 

二、从中国的经济和旅游发展来看,中国酒店业前途光明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中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者将达到28亿人次;居民人均出游两次,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旅游市场总量将达到30亿人次。

1978年以来,我国GDP年均增幅9.6%2006年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实际利用外资居世界第二位。估算每100亿元GDP就需要1间五星酒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GDP和同期第三产业,2006年达GDP4.27%,已接近占GDP5%,这一国际通行的支柱产业标准。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旅游消费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我国人均GDP即将突破2000美元,按现在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前后我国人均GDP将达到这一水平,旅游经济将实现翻一番的增长。

旅游业关联我国国民经济的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都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

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6年中国已与美国并列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预测2010年中国将取代西班牙居第二位,2020年将超越法国跃居第一位。

200710月,国家旅游局公布2006年国内游收入和国内游人次的绝对值和增速,均达到了历史最高值。以2006年国内游规模为基础,我国人均拥有中档酒店客房数为0.0007/人次。世界旅游组织(WTO)将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游旅游国的时间,从2020年提前到2015年。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并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游市场。届时,入境过夜游将超过1亿人次,出境游2亿人次,国内人均出游率达200%,国内游规模28亿人次。以国内游规模、消费者住宿消费额意愿、中档住宿单位数量三个指标测算,若我国的人均出游率、人均中档客房数达到美国一半的标准,我国目前的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客房供应量还有近70倍的增量空间。以2006年人口规模为基准,充分考虑中、美两国等差距,假设中国国内游规模保持过去5年中年均12%的复合增长率,2015年国内游规模将为目前的1倍,而人均经济型酒店客房量均达到美国的1/2,即人均客房量达到50/万人次,届时我国市场便能容纳1314万间经济型客房,2007年底,这个数字为18.88万间。

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32亿人次,增长5.5%,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472万人次,增长9.6%;旅游外汇收入达419亿美元,增长23.5%;国内旅游人数达16.1亿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收入达7771亿元,增长24.7%。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09万亿元,增长22.6%;出境旅游达4095万人次,增长18.6%。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的地位。2007年新增旅游直接就业50万人。已开放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134个,其中实施91个。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范围扩大至49个城市。预计全年内地赴香港旅游人数达15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内地赴澳门旅游人数达12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008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900万人次,增长8%;旅游外汇收入460亿美元,增长10%;国内旅游人数17.7亿人次,增长10%;旅游业总收入1.2万亿元,增长10%;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数50万人。此外,预计出境旅游人数增长10%,将达到4500万人次。

根据对495家酒店进行的统计,五星级酒店市场摆脱了2006年平均房价下降的阴影,在2007年增长到826元人民币,四星级酒店保持了适度增长,三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保持平稳;入住率方面,所有星级酒店的入住率连续3年下降,新酒店供给的增加是导致入住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经营毛利润方面,五星级酒店的经营毛利润连续两年下滑,三星级酒店的毛利润在2007年也有所降低,四星级酒店经营毛利润在过去的3年里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国际品牌管理的五星级酒店经营毛利润水平持续降低,并低至每间客房16万元人民币的水平,表现为总收入的43.5%,国内品牌五星级酒店2007年摆脱了持续的降低,达到每间客房毛利润10.9万元,占总收入的37.2%,业主自行管理的五星级酒店保持了稳定增长趋势,达到每间客房收益10.5万元,占总收入的33.7%

仲量联行相关报告认为,2007年至2016年,中国旅游行业增加值将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

200834,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旅游业竞争力报告,瑞士、奥地利和德国继续位列世界三甲,中国在1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62,比上次排名跃升了9位。中国在自然和文化资源方面得分居第13,旅游政策法规方面在1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列第107。这次评估重点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旅游同时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基础设施、交通、卫生状况以及自然和文化资源等也是重点评估指标。瑞士在水质、铁路设施和通信系统方面得分最高,继续占据世界旅游业竞争力冠军宝座,前10名还包括澳大利亚、西班牙、英国、美国、瑞典、加拿大和法国。亚洲地区排名最靠前的是中国香港第14、新加坡第16、日本第23、韩国第31、马来西亚第32

200836,法国《欧洲时报》援引法新社消息,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在柏林国际旅游交易展上介绍了一份研究报告。中国人2008年在旅行方面开支将超过日本人和德国人,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2008年中国人的旅游开支将接近5900亿美元(3900亿欧元),上升到世界第二位;2008年美国人的开支约为1.75万亿美元;日本人2008年的开支接近5140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三;名列第四位的德国人2008年开支约有5060亿美元。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前景暗淡,2008年全球旅游开支的增幅料达3%,略小于2007年。2008年全球旅游总开支仍可达5.27万亿欧元,旅游部门目前在全球雇用了2.4亿人,2008年还将开创600万个工作岗位。2018年之前,旅游开支平均每年将增长4.4%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评定中国杭州、成都、大连三座城市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大连、青岛、三亚以及深圳等城市的高端酒店市场发展有望在20082009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

    2008年7月7,国家旅游局在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透露,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各类资本高度关注的投资领域,每年进入旅游行业的新增资金约1500亿元,且年均资金增长率超过20%;国家旅游局每个月都要批准几家五星级酒店,广东东莞一个地级市就有30多家五星级酒店;天津市仅20082010年预计开工的项目就达到45个,投资总额预计达到838亿元。国际高端旅游产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大型邮轮纷纷在我国沿海港口停靠,旅游房车、游艇等也在国内得到发展。旅游咨询、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也得到显著增强,配套服务更趋完善。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机构的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超过西班牙和美国,成为仅次于法国的世界第二大最受欢迎的旅游目标国,而到了2020年,中国更有可能超越法国成首位。2020年中国大陆的主要机场将从现在的150个增加到220240个。

2015年,中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可达1亿人次,国内旅游达28亿人次,出境旅游约1亿人次,游客总量约30亿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820亿美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国内生产总值的4.8%。基于对中国旅游业的预期,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