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历届奥运会前后的旅游业、酒店业变化情况来看,北京奥运会后中国酒店业并非一定受挫
1984年,洛杉矶在奥运会的会前、会中和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均出现了国际旅游者数量的明显下降,与美国整体在同期出现的入境旅游增长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92年,巴塞罗那出现了国际旅游者数量的下降,但是从奥运会结束1年后开始,旅游者数量增长幅度非常大,并且这种势头一直持续到1997年。
1996年,亚特兰大经历了国际旅游者的增长,但只是原来增长趋势的延续。
1998年,汉城在奥运会前、中、后也延续了中期的增长趋势。韩国1986年至1989年入境旅游者数量的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其中1988年达到24.9%,但除了1988年奥运会,这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1986年亚洲运动会。
1998年,长野第18届冬季奥运会,承办时间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举行的十几天里,有25万名外国人到悉尼,如果加上1997至2000年期间所有与奥运会有关的访问者,人数将增加到150万,在旅游业方面为澳大利亚带来的经济利益高达42.7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入境旅游在1998年出现了-3.5%的负增长,1999年和2000年奥运会当年恢复为正增长,但是由于2001年9月份澳大利亚Ansett航空公司破产和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2001年又出现了-0.5%左右的负增长。据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估计,悉尼奥运会将澳大利亚的形象提升了10年左右。
2004年奥运会期间,雅典各酒店房价普遍过高,五星级酒店房价攀升到约合人民币6000元到8000元一晚,导致奥运期间雅典接待的游客数比往届奥运会期间减少。据希腊酒店联盟统计,2004年前4个月,希腊各地酒店的入住率和预订率比2003年同期下降了10%左右,有些地区甚至下降了两、三成。
2006年,夏季在德国举办的足球世界杯吸引了100万各国球迷涌入德国,包括这些球迷在内的旅游者的数目更是达到了150万人。
二、从中国的经济和旅游发展来看,中国酒店业前途光明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中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亿人次;国内旅游者将达到28亿人次;居民人均出游两次,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旅游市场总量将达到30亿人次。
1978年以来,我国GDP年均增幅9.6%,2006年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实际利用外资居世界第二位。估算每100亿元GDP就需要1间五星酒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GDP和同期第三产业,2006年达GDP的4.27%,已接近占GDP的5%,这一国际通行的支柱产业标准。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旅游消费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我国人均GDP即将突破2000美元,按现在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前后我国人均GDP将达到这一水平,旅游经济将实现翻一番的增长。
旅游业关联我国国民经济的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都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
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6年中国已与美国并列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预测2010年中国将取代西班牙居第二位,2020年将超越法国跃居第一位。
2007年10月,国家旅游局公布2006年国内游收入和国内游人次的绝对值和增速,均达到了历史最高值。以2006年国内游规模为基础,我国人均拥有中档酒店客房数为0.0007间/人次。世界旅游组织(WTO)将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游旅游国的时间,从2020年提前到2015年。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并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游市场。届时,入境过夜游将超过1亿人次,出境游2亿人次,国内人均出游率达200%,国内游规模28亿人次。以国内游规模、消费者住宿消费额意愿、中档住宿单位数量三个指标测算,若我国的人均出游率、人均中档客房数达到美国一半的标准,我国目前的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客房供应量还有近70倍的增量空间。以2006年人口规模为基准,充分考虑中、美两国等差距,假设中国国内游规模保持过去5年中年均12%的复合增长率,2015年国内游规模将为目前的1倍,而人均经济型酒店客房量均达到美国的1/2,即人均客房量达到50间/万人次,届时我国市场便能容纳1314万间经济型客房,2007年底,这个数字为18.88万间。
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32亿人次,增长5.5%,其中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472万人次,增长9.6%;旅游外汇收入达419亿美元,增长23.5%;国内旅游人数达16.1亿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收入达7771亿元,增长24.7%。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09万亿元,增长22.6%;出境旅游达4095万人次,增长18.6%。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的地位。2007年新增旅游直接就业50万人。已开放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134个,其中实施91个。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范围扩大至49个城市。预计全年内地赴香港旅游人数达15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内地赴澳门旅游人数达12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008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900万人次,增长8%;旅游外汇收入460亿美元,增长10%;国内旅游人数17.7亿人次,增长10%;旅游业总收入1.2万亿元,增长10%;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数50万人。此外,预计出境旅游人数增长10%,将达到4500万人次。
根据对495家酒店进行的统计,五星级酒店市场摆脱了2006年平均房价下降的阴影,在2007年增长到826元人民币,四星级酒店保持了适度增长,三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保持平稳;入住率方面,所有星级酒店的入住率连续3年下降,新酒店供给的增加是导致入住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经营毛利润方面,五星级酒店的经营毛利润连续两年下滑,三星级酒店的毛利润在2007年也有所降低,四星级酒店经营毛利润在过去的3年里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国际品牌管理的五星级酒店经营毛利润水平持续降低,并低至每间客房16万元人民币的水平,表现为总收入的43.5%,国内品牌五星级酒店2007年摆脱了持续的降低,达到每间客房毛利润10.9万元,占总收入的37.2%,业主自行管理的五星级酒店保持了稳定增长趋势,达到每间客房收益10.5万元,占总收入的33.7%。
仲量联行相关报告认为,2007年至2016年,中国旅游行业增加值将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评定中国杭州、成都、大连三座城市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大连、青岛、三亚以及深圳等城市的高端酒店市场发展有望在2008、2009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机构的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超过西班牙和美国,成为仅次于法国的世界第二大最受欢迎的旅游目标国,而到了2020年,中国更有可能超越法国成首位。2020年中国大陆的主要机场将从现在的150个增加到220或240个。
2015年,中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可达1亿人次,国内旅游达28亿人次,出境旅游约1亿人次,游客总量约30亿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820亿美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国内生产总值的4.8%。基于对中国旅游业的预期,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预测,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