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版画盛典——为奥运喝彩艺术展”有感
今天,应邀参观了在山东省博物馆举办的“版画盛典——为奥运喝彩艺术展”。据主办方介绍,这是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文化节的展览项目。
展览在为奥运喝彩的主题下,参展艺术家用别具特色的版画作品表达了对2008年奥运会的共同祝愿。三代艺术家共襄版画盛典,为我们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风貌和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参展的老艺术家有吴冠中、罗尔纯、詹建俊、袁运甫,中、青年艺术家有王怀庆、钟蜀珩、刘巨德、罗中立、季大纯、闫博、尹朝阳等,这些艺术家长期为追求艺术的理想,在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对照、融合、创新中,探寻着艺术的永恒与流变,取得了公认的艺术成就。展览展出了这16位艺术家的平时创作的幅丝网版画作品,其中包括吴冠中先生专门为鸟巢创作的两幅作品。
版画可分为复制版画和创作版画,例如初期的铜版画就是作为一种复制手段。现场展出的作品当属复制版画,例如,在吴冠中参展的《黄河》、《鸟巢》、《地火》等四件作品中,《黄河》的素材是水墨作品,《鸟巢一》是画在水彩纸上的彩墨稿,《鸟巢二》和《地火》是画在宣纸上的彩墨稿;袁运甫的《苏州水乡》和《绍兴乌篷船》的版画素材是他独具特色的水粉画;王怀庆、刘巨德、李付元的版画素材也是彩墨,而王怀庆的《清代二美图》的素材是具有实验水墨性质的拼贴稿。但展出的作品已经将原作转换为版画的形式,因此只能以复制品的概念加以定性。西方也存在艺术家用印刷的方式推广、普及名作的做法。但是如果这类作品的价格过高,就和推广、普及的目的不太一致。另外,作为复制版画,首先应该保证“限量”。如果你宣称限量99幅,那就绝不能复制100幅,更不能无休止的复制而欺骗消费者,这是一个诚信问题。如果丧失诚信,无疑会扰乱市场秩序,对画家本人和艺术市场造成伤害。
目前市场上的的一些作品,先由参展艺术家提供制作丝网版画的素材,再由相关企业或画廊进行版画制作,艺术家对制作的版画进行确认或修改,对合格的版画进行编号、签名。当然这种操作模式还是很规范的,从艺术品投资的角度讲,可以保障艺术品的价值和投资者的利益。
复制版画的本质,是在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规模化生产理念的延伸,是当红艺术家或代理人在一定资源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举措,是一种产业化的运作形式,与艺术精神的拓展与提升没有直接关系。当然,当红的艺术家把自己的作品用丝网印刷等版画技术印刷后推向市场,进行艺术普及与推广也无可厚非。但是,艺术行为又存在真诚与虚伪的成分,而区分二者的关键是看种种努力把艺术创造的精神引向何方。艺术的本质是创造,如果在普及艺术的幌子下,无限量的进行复制,并且标以高价,好像就背离了艺术的本质,也破坏了艺术市场的准则。因此,复制版画的伦理探讨,应该是艺术理论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对艺术家、商家与收藏者的考量,这也是这个收藏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