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愛琴海文明——古希腊之旅


解读愛琴海文明——古希腊之旅

古代希腊

 

以古希腊为代表的爱琴海文明,是欧洲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她并不限于希腊本土,而是包括了小亚细亚、亚历山大利亚(港口)以及克里特岛、西西里岛

(叙拉古)等地区。参看上面的地图。

 

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 希腊克里特岛(Crete

 

 

20世纪中叶,学者们解读克里特岛上的古希腊线形文字取得关键性的进展,证实了公元前2500年时,讲希腊语的人们已经在克里特和迈锡尼等地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这个圆盘上面记录了3500年前最早的克里特——迈锡尼文字,

当地居民使用的是古希腊语言。

     克里特岛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曾在此发掘出公元前10000至公元前3300年新石器文化遗迹。公元前2500年,克里特岛出现了青铜器,石瓶、印章、黄金饰物的制作也引人注目。当时,私有制已相当发展。

约在公元前25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从公元前2500到公元前1125年,岛上涌现了著名的米诺斯文化,艺术、建筑和工程技术空前繁荣,并建立了统一的米诺斯王朝。克里特文明的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每个城邦多围绕王宫而形成,宫廷是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下面的一组图就是王宫遗址。

Knossos 
 
(王宫遗址)

Queens Megaron

王后的中央大厅

Dolphin Frescoe detail

海豚壁画细部

 

 

 

 

 

 

 

 

 

 

 

 

East Wing  Ptince with lillies

Detail from a frescoe Water ducts

 

克诺索斯王宫遗址,规模宏大,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中的迷宫相符,代表了米诺斯文化的成就。它依山而建,中央为长方形庭院,四周有国王宫殿、王后寝殿,有宗教意义的双斧宫以及贮藏室、仓库等相环抱,各建筑物之间有长廊、门厅、复道、阶梯等相连接,千门百户、曲折通达,素有“迷宫”之称。各个宫室和长廊,都画有瑰丽多姿的壁画,尤以《戴百合花的国王》最著名。宫外西北角有剧场,附近还有皇家别墅和陵寝的遗址。克里特岛上还有众多古迹,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王宫内部
 

      爱琴文明的特点是简易,它将亚洲母题(motif)和技术简化形成了原始的本地风格。在建筑领域,此时取得最大成就的是克里特岛的米诺斯(Minoan)文明和希腊的迈锡尼(Mycenaean)文明。

克里特是伟大的海洋文明,哺育成了克诺索思(Knossos),菲斯托斯(Phaestus),Ayía Triáda, Mallia, and Tylissos  的宫殿. 克诺索思的米诺斯宫殿尤为重要,
从20世纪初就在亚瑟·埃文斯(Sir Arthur Evans)男爵领导下挖掘和重建。从新石器开始,到米诺斯中期第三阶段(1700–1580 BC)建筑活动发展的辉煌顶点,最后持续到12世纪亚该亚人(Achaean,即希腊人)的入侵为止,它为建筑和艺术发展提供了完整的依据。而宫殿只是后两个中米诺斯时期(1800–1580 BC) 的建筑方式。无所质疑,它与中东和埃及那种庞大的宫殿堪媲美。
 
 
古城迈锡尼绝世美女海伦引发的人神交战
 

希腊神话里流传3000年的传说之城迈锡尼,19世纪才在伯罗奔尼撒半岛重见天日,这座千年古城,在十年战争里成为必争之地;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中,一场因绝世美女海伦引发的人神交战,是最为人熟知的故事之一。然而,直到19世纪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来后,它的灿烂辉煌才得到印证,并与半岛上其他丰富的历史遗迹相互辉映,成为希腊旅游不可错过的考古探秘之地。

 


   迈锡尼卫城入口的狮子门是最著名的景观之一。迈锡尼卫城外围由巨大的回形墙所围绕,墙体窄部为3米,宽处为8米。迈锡尼的文明以城堡、圆顶墓建筑及精美的金银工艺品著称于世。

 

 

这就是闻名天下的 “狮子门”

狮子门是迈锡尼城著名的城门,门宽3.5米,城墙在门的两侧突出,使门前变成一个狭长的过道而加强了防御性。两只石狮子为迈锡尼式风格。

 

 

 

 

这是在迈锡尼坟墓中发现的一个葬礼用的黄金面具,这是施里曼称之为
              "阿伽门农的面具"的金制死人面具它提示我们这可能是一个国王陵墓,传说是特洛伊战役中希腊军队统帅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的陵墓。

  
    城堡中最突出的建筑是统治者的宫廷,它们都比克里特岛上的宫廷简单得多。宫廷的特色是类似较早的希腊底模式的大厅,叫做正厅。正厅形成建筑物的中心,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地炉,两旁各有一根圆柱,还有玄关和接待室。庭院周围其他房间的地面和墙壁都涂上灰泥。墙上有壁画装饰,这种艺术形式显然得自迈诺安人。
在迈锡尼卫城外不远处,还有保存完好的迈锡尼古代弧形墓穴。这里出土了6个王室陵墓,里面出土的15具枯骸、珠宝、武器等充分证明了迈锡尼灿烂的历史和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竖井墓发展为规模更加宏大的石砌圆顶莫,和它同时期的遗物还有迈锡尼的宫殿城堡。因此,圆顶墓被认为是国王的墓,从此出现的迈锡尼国家被称为"圆顶墓王朝"。竖井式坟墓,内有大量金器、银器和青铜器,显然为氏族部落首领所有。 
    圆顶墓王朝是青铜器的繁荣时期。从墓里出土的器物看,圆顶墓王朝明显受克里特文明的影响。阿卡亚人的线形文字B(希腊文最早的一种写法)出现于克里特的克诺索斯王宫,是迈锡尼取得胜利的标志。这些字简上的文字与伊文思在挖掘克诺索斯的过程中研发现的B类线性文字几乎属于同一类型。从线形文字B的一些文献中,可以看出迈锡尼文明时期已大量使用奴隶。他们分属于宫廷、神庙、贵族所有,也有属于金属匠的。他们从事各种农业或手工业劳动,靠领取一定口粮生活。 
   考古发现表明迈锡尼人的王宫内劳动力分工细致,表明该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存在着一个高度发展的制造业。同时它所控制的这个地区是政治和军事中心,还有手工和经济中心。

    迈锡尼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文化中心之一,在公元前12世纪到达了繁荣的极点。
    迈锡尼文化是两座大型城市遗址。这些遗址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有直接反映,这两部史诗对后世欧洲的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