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到,严惠琴回答的这番话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发人深思。
“农民”情结,是做好农村一切工作的前提。农民,是我国占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群体。农村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决定着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最终实现。如何对待农民,反映了党员干部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反映了他们的认识水平、思想感情、工作作风、执政能力和政治境界。如果忽视了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那么我们所说的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无疑成为空谈。
“农民”情结,是一种情怀,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作风。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农民”情结,这些年来,严惠琴才无时不把农民放在心上。当她看到郭有根家的困境时,她哭了,她掏出了身上仅有的300多元钱……当她看到农村老汉委屈流泪时,她火了,从来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发火的她拍案而起:“咱们拿的是老百姓的钱,可不能不给群众办事啊!”……当她看到不把农民的事当回事时,她急了,严肃地对随行的干部说:“干工作是啥就是啥,尤其对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绝不能有半点含糊!”……
可见,严惠琴的这种“农民”情结,没有居高临下的官架子,也没有装饰,是她对农民感情真挚而又自然的流露,让人感到亲切,体现了她平等待人、平易近人的高尚人格魅力,更体现了一个纪委书记的浩然正气。
而与其想反的是,时下在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的心中,缺乏的正是这种“农民”情结:有的人读了书、进了城、当了干部,就开始看不起农村、瞧不起农民,忘了根本;有的干部对农民的疾苦很麻木,觉得他们愚昧、落后、无知,活该受苦,甚至巧立名目乱占农民的土地,与农民夺利;还有的干部嘴馋、心贪,恶意拖欠农民工的工资,把贪污的黑手伸向救灾款、扶贫款,截留、挪用、私分农民的救命钱。而一旦劣迹败露、走上人民的审判台,都会如出一辙地喊出“我是农民的儿子”。想想看,湖北省原副省长孟庆平说过,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伏法前说过,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昭耀、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也说过……但他们在花天酒地以权谋私时为什么不曾想起我是农民的儿子呢?
所以,面对严惠琴的这种“农民”情结,面对严惠琴对农民的感情,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想想、好好反思。农民最朴实、最憨厚、最勤劳、最勇敢,而党员干部只是农民中的一群优秀分子,来源于农民,生活于农民,服务于农民。只有时刻保持“农民”情结,才能处处想着农民、心中念着农民、时时忧着农民,成为他们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如此,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
新闻链接:一位女纪委书记的“农民”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