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秋第五天。民间立秋有“贴秋膘”的习俗。
“贴秋膘”,也叫“填秋膘”、“抓秋膘”。传统中国人认为,饮食要顺应四时之气。夏天暑热,胃口欠佳,人体能量消耗多,吸收少,“一夏无病三分虚”,所以,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食欲也慢慢好转,人们多趁此时调理饮食、添加营养“贴秋膘”,以弥补身体过夏的过渡消耗,保持身体健康。
旧时农家多在立夏日称人,一般以小孩为主,到立秋日再称,将立秋体重与立夏体重相比较,以此作为评判孩童需要“贴秋膘”与否的标准。体重减轻者谓之“苦夏”,这样的孩子需要“贴秋膘”。
民间认为肉是最有营养的,主张以肉贴膘,所以“贴秋膘”首选肉类。俗话说:“人参补气,羊肉补膘”。羊肉性温,有大补之功,并且立秋后的羊羔膘肥肉嫩,所以羊肉最受欢迎。家境好的人家多以羊肉为主,吃炖肉、肘子、涮火锅等。也正因如此,一到立秋,羊肉铺的生意也格外兴隆。但“贴秋膘”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家也选择鸡鸭鱼肉、水果蔬菜等进补;普通人家则在立秋日吃肉馅饺子或喝面条表示“贴秋膘”。
实际上,秋燥多风,受气候影响,人们往往也会口干舌燥,所以秋季讲究“平补”,以润燥益气为主。而肉类进补会过温过燥,身体反而不适。现在看来,立秋“贴秋膘”的本意也在于人们表达对家人健康的美好祝愿。
如今,立秋“贴秋膘”也成为众多商家卖货的推荐招牌,迎合百姓节日之需,以期生意更加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