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连载3)


第六节   主要经济指标
现将l990年(包括l986—1989年间)的韩国国内经济指标列于下表。
 
韩国国内经济指标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区    分
 
 
 
 
全年
上半年
下半年
 GDP
增长率,%
 12.4
 12.0
 11.5
 6.2
 9.O
 9.8
 8.2
农林渔业
增长率,%
 4.6
—6.8
    8.0
—1.1
—3.9
—2.7
—4.2
工矿业
增长率,%
 18。O
 18.2
 13.1
 3.5
 8.1
 7,7
 8,4
(制造业)
增长率,%
(18,3)
(18.8)
(13.4)
(3.7)
(8.4)
(8.1)
(8.7)
 其它
增长率,%
 12.3
 13.7
 12。l
 9,6
 13.O
 13,4
 12,7
 GNP
增长率,%
 12.9
 13.O
 12.4
 6.8
 9.0
 10.2
 8.1
 GNP
亿美元(w)
 
 
 1168
 2100
 2379
 
 
 总消费
 (实际)
 增长率,%
 
    8.4
    8.1
    9,7
    10.7
 10,2
 11.2
 9.4
固定投资
增长率,%
12。O
 15.5
 13.4
 16.9
 23.4
 27,6
 20.1
出口(业绩)
增长率,%
26.1
21,6
12.5
 
—3.8
 
 5.4
 
 3,4
 
 7.3
 进口
 (业绩)
 增长率,%
 
 17.8
 
 9.4
 
 12.8
 
 16.3
 
 13.8
 
 16.7
 
 11.3
 
总储蓄率
   
 32.8
 36.2
 38.1
 35.3
 35.3
 
 
 国内总
 _投资率
   
 
 28,9
 
 29.6
 
 30,7
 
 35.5
 
 37.1
 
 
 
 失业率
 (非农口)
   
   
    3,8
    4
    3.1
    3.8
    2.5
    3.O
    2.6
 (3.O)
 2.4
(2.9)
 2.6
 (3.1)
 2.3
 (2,7)
经常收支
 亿美元
 46.2
 98.5
 141.6
 50.6
—20.5
—15,9
——4,8
贸易收支
 亿美元
 42.1
 76.6
 114.5
 45。O
一18%5
—13.8
—4.7
 出口
 亿美元
339,1
 462,4
 596,5
 614.1
 632.4
 292.2
 340.2
 
(增长率,%)
(28.3)
(36.4)
(29.O)
(3.O)
(3.O)
(0.5)
(5.2)
 进口
 亿美元
397.1
 385.9
 482,0
 568.1
 650.9
 306.0
 344.9

       1、农业。50年代韩国农业的产值约为其GNP的50%。第一个5年计划期间农业生产的增长约为8%,第二个5年计划期间农业生产增长率为3%,而同期制造业的生产增长率为20%。第三、第四个5年计戈0期间农业生产增长率分别为、3%。第五个5年计划期间农业产值仅占GNP的9%。80年代粮食作物的耕作面积持续减少,而小麦、谷类的单产反而上升。l 99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占其GNP的9.1%,l996年将降至6.5%,2000年将减少到4.5%。与此同时农业人口出现老化现象。l988年50岁以上的农业就业人员总数占整个农业就业人口总数的33%。这表明,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导致劳动力紧缺,随之农业人口亦大幅度减少,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低廉的劳动力。
       韩国l 985年的粮食自给率为93.9%,而1990年却降至38%。1990年韩国粮食作物产量为664万吨,比前一年下降7%,菜类生产量为l 76.6万吨,比上一年下降1 6.2%。特种作物产量为9万吨,也比上一年下降16.2%。
       韩国农业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受外国农产品进口的冲击,另一方面受农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之间劳动生产率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所困扰。为此,农民提出补偿等要求。在促进农民团体民主化、农业人口减少、农业人口老龄化等方面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均使韩国农村社会步入急尉变化的状态。
        2、林业。韩国l 990年的山林面积为648.5万公顷,约占其国土面积的65%。国有林为l 33.3万公顷,约占总山林面积的20%。公有林为51万公顷,占总山林面积的8%。私有林464.2万公顷,占总山林面积的’72%。林木蓄积量达2亿3397万立方米。单位林木蓄积量为36立方米/公顷。与之相对照,西德、日本、美国和世界平均单位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50立方米/公顷、n3立方米/公顷、78立方米/公顷、81立方米/公顷,相比之下,韩国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自1 973年起韩国发起两次治山绿化运动,从而使其山林面积增长3倍。按树种划分,针叶林占40%。按树龄划分,幼龄林占72%。这造成韩国木材供应量的85%要依赖进口。1990年韩国林产品的附加价值为3929亿韩元。韩国林业部门的产值/GNP比例l980年为l.1%,自1985年起以0.7%的比例持续下降。这是由于第二、第三产业高速增长之故。韩国林业的大宗产品为农用木材,而薪炭材的产量亦在逐年
下降。其树种大部为幼龄林,即使如此,仍在对其进行采伐。
        3、水产业。韩国的水产业目前业已摆脱了长期停滞于永续作业规模的以沿海为主的形态,并且意识到该产业系具有近代意义的产业。
        1990年韩国水产品生产业绩为327.4万M/T,比l989年下降1.3%。从1987年至l991年各年度均呈下降趋势。1990年内河渔获量为3.4万M/T,摆脱了自1987年以来三年连续下滑的局面。由于渔场管理失误,近海、远洋的滥捕,造成北洋渔场的堵塞,而替代渔场尚未准备就绪,于是1990年近海渔获量较l989年下降1.8%,为321.4万M/T,远洋渔获量下降0.5%,为92.5万M/T,仍保持自1986年以来的持续增长之势。软体动物l990年产量为28.3652万M/T,较1 989年下降4.6%。海藻类产量1 990年为4.1 1 957万M/T,比上一年下降91.3%。1990年水产品出口额达l 5。1 309亿美元,比l989年下降11.7%,仍延续.l988年以来的持续下降之势。出l3总额中的52.8%为鲜活鱼。远洋所捕的鱼产品大部以未加工方式出口。二次加工品仅占总出口量的29.5%。韩国渔业发展方向是增加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出口。按照品种计,远洋鱼产品占总出口量的31.1%,鲜活鱼占2 1.7%,冷冻产品占13.4%,海藻类占1 0.3%,罐头占5.6%。韩国水产品的主要出口对象国是日本。近年来韩国与朝鲜、中国争夺日本市场的商战目趋激烈。当前,韩国正努力开拓欧洲、中东市场,在中南美开辟渔场,以求出口高附加值产品。韩国水产品进口额中,冷冻鱼占62.5%,鲜活鱼占45.5%。
        4、畜牧业。    从韩国人均肉类年消费量看,1 981年猪肉占53%,l989年增到65%。l 990年末每头牛的价格为l 4.7万w,比l989年上涨58%。乳业的现状是,原乳滞销,乳粉生产出现压库现象,但乳制品进口却在增长。
        韩国l 989年食品进口总额为36亿美元。与之相对比的农业资源丰富的、人口仅为韩国之半的台湾省食品进口额为33亿美元。展望2000年,韩国的农、林、水产、畜牧业将朝着以花卉、畜牧、水产等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方向发展。
        5、电气、电子工业。1 990年产值为206020亿w,出口额为1 78.1 6亿美元,比1 989年增长4.3%。其中产业用机器产值为46720亿w,出口额为36.1亿美元。家用电气产值为68500亿w,出口额为54.4亿美元,进口额为l3.8066亿美元。电子零部件产值为90800亿w,出口额为81.8亿美元。
       1991年电子产品出口已突破2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五大电子产品出口国。
        6、半导体工业。1990年半导体工业产值约为52亿美元,出口额为45亿美元。
91年出口额57亿美元,进口额为4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2000年的产值将达到253亿美元,出口额将达到156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产值的83%是供出口用,而其内需的80%以上却依赖进口。
        7、纺织工业。l990年纺织工业出口额为146.7亿美元。1991年出口额为1 55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1992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三位,韩国退居第四位。
        8、造船工业。l990年造船工业订货量为4944千GT,其中出口为4880千·GT,计38.66亿美元,而国内用船64千GT,二者合计为39.98亿美元。l990年共制造出I:I船3210千GT,金额21.98亿美元,国内用船363千GT,金额为3.96亿美元,总造船量3573千GT,金额25.94亿美元。l990年订货余额为7265千GT,金额为62.89亿美元。l990年新船订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占全世界订货总量的25%,居世界第二位,比世界上居第一位的日本尚有接受订货能力。1991年韩国接受订货400万吨以上,仍仅次于日本。l 992年1至7月份受世界海运业萧条影响,造成各船厂竟相压价,致使仅接受1 1 7.5万吨的订货,仅相当于上一年同期的47.6%。
        9、制鞋工业。l989年产值约为44.8375亿美元,出口额约为35。87亿美元,l990年出口额为43.o7亿美元,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位。
      10、钢铁工业。l990年粗钢产量为2312万吨,1995年将增至2950万吨。1990年钢材产量为2312万吨,1995年将增至3200吨。l 990年钢进口量为562万吨,1995年将降至400万吨。1 99 0年钢出口量为764吨,l995年将为650万吨。1990年名义上粗钢消费量为2165万吨,1995年将增至2700万吨。1992年钢产量为2570万吨,居世界第11位。
       11、汽车工业。l990年生产轿车96.4603万辆,商用车35.7027万辆,合计为l 31.630万辆。出口为34.781万辆。目前,汽车生产能力为280万辆,但因国内市场饱和,销售呆滞,1992年仅将生产170万辆;出口45万辆,2000年的产量将达到4 00万辆,出口1 20辆。
       12、计算机工业。1 990年计算机工业产值为1 4360亿w,其中出口l 7.63亿美元,进口7.1 7亿美元,内需用产品总值为71 70亿W。1 992年产值将达到22500亿w,其中1 0790亿w供内需。l992年个人计算机生产陷入困境,价格竞争力下降,国际市场需求饱和,廉价的台湾个人计算机打入韩国市场,其原国是韩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本来就无利可图的、需向外国厂商付出高达销售额1 0一1 2%专利权使用费这一岌岌可危形势,更无疑是雪上加霜。
 
 韩国1990-1992年间有关经济技术指标:
       1990年工矿业劳动生产率为l.4-243万美元/人,年;
       1990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l.4255万美元/人,年;
       1990年农林渔业劳动生产率为6549万美元/人,年;
       1990年第3产业劳动生产率为l.46075万美元/人, 年;
       1990年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191286万美元/ 人,年;
       1990年高技术产品产值约为225.7633亿美元;
       1990年高技术产品进口额约为128.38亿美元;
       1990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约为105亿美元;
       1990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与GNP之比为9.6%;
       1990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与制造业产值之比约为13.8%(1987年为l l. 1%)。
       1991年单位产值所需能耗为l6.000848兆焦/美元。
       1990年国内投资率(经常价格)为37.2 0A,1991、1992年分别为38.6%、38.2%。
       1990、1991、1992各年度对外投资率(经济价格)分别为一0.9%、一3.3%和一2.7%。
       1990、1991、1992各年度国内储蓄率(经常价格)分别为35.5%、35%和34.7 0A。据l992年4月1 8日韩国银行宣布,其外汇储备下降至l50亿美元。
       通货膨涨率及失业率。 1992年1至5月的消费物价比1991年同期的4%要低,而1990年同期则为6%。1990年失业率为2.4%,、共计45·1万人,1991年的失业率为2.3%,共计43.6万人,1992年的业率予计为2.6%,约49.9万人。
 
       韩国、台湾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增幅比较(单位。%))

 年度+
   韩    国
    台    湾
 
制造业工资增幅
劳动生产率增幅
制造韭工资增幅
劳动生产率增幅
    1985
    9.9
    8.0
    4.2
    2.5
    1986
    9.2
    15.0
    10.1
    15.1
    1987
    11,6
    11.6
    9.9
    11.1
    1988
    19.6
    13.6
    10.g
    3.8
    1989
    25.6 
    8.2
    14,6
    3·4
资料来源t韩国大宇证券公司   

       能源供应。现将l991年度能源供应列入下表:

 类 别
 单 位
    物    量
    构成 比
 石    油
    千捅
    423083
    57.7
 无烟煤
    千吨
    17298
    7.7
 烟 煤
    千吨
    24703
    15.8
 水 力
    GWH
    5051
    1.2
 原子能
    GWH
   5631l
    13.6
液化天然气
 
    千吨
 
    2681
 
    3.4
    {
    其 它
 
千吨石油当量
 
    630
 
    0.6
    v
 总 能源
千吨石油当量
    103378
    100,0
 电    力
    GWH
 104400
注:1吨石油当量约合41868兆焦。

   交通、运输。
      道路铺设率:l 990、1 991、1992各年度分别为71.5 0A、83%、87%一991、1992两年的国道铺设率分别为95%、97%。
      地方道铺设率各为79%、85%。都道铺设率分别为62%、69%。
      高速公路延长公里:1991、1992年分别为l 597公里和1957公里。地下铁道延长公里:l991、1992两年分别为263.3公里和291.3公里。
      港湾设施能力:1991、1992两年分别为224百万吨和232百万吨。
      空港处理能力:1991年为20万次/年,1992年为23万次/年。
     
      旅客货物运输量展望

 
    1990
 
    1996
 
 1991~1996年
 间平均增长率(%)
 国内旅客(亿人)
    145
    180
    3,7
国内货物(亿吨)
    3.4
    4.3
    4
国际旅客(万人)
    986
    1857
    11.1
国际贷物(亿吨)
    2.2
    3.2
    6.4
汽车辆数(千辆)
    3395
    8600
    16.8
家用轿车(千辆)
    1902
    6422
    22.8

       旅游业。旅游业经费开支随着l989年解除赴海外旅行年龄的限制而使l990年赴海外旅游人数急剧增长40%,从而出现4亿美元的赤字。。
 
七、困扰中的韩国经济
 
    1992年韩国的GNP增长率仅为4.7%,这是自1981年以来经济增长率最低的年份。1991年出口增长率为10.6%,进口增长率为l 6.9%,贸易赤字为98亿美元,而1992年的
出口增长率锐降到6.8 0A,进口额与1991年大体持平,贸易赤字为49亿美元。l988年消费者物价增长率为7.1%,l989年为5.7 0A,1990年升到8.6%,l991年高达9.7%。为此,1993年3月日本八千代国际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笠井信幸称韩国的经济形态为“龙头蛇尾”式经济。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韩国政府预计l993年经济增长率将介于6—7%,韩国银行预测将仅为5.8 0A。但是,l993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3.9%。自1992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跌入2.7 0A的低谷以来,l993年第一季度为3.3%,第二季度为4.5"A,但回升乏力。其原因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投资下降及劳资纠纷等。
    1990至1993年韩国经济萧条的原因,确切地说是由于卢泰愚执政期间重大经济决策失误造成的,现将其决策失误分述如下:
    ①“6.29民主化宣言”的目的本是推进“政治民主化",但在其实施过程中由于失控而延伸到经济生产领域,造成劳资纠纷频仍、激化,工资急剧上升,出口商品成本上扬、价格竞争力锐减等严重后遗症。
    ②为摆脱出I:1萧条的经济困境不是依靠制造业的增长,而是通过实施建造200万套住宅计划来刺激内需,使建筑业出现超常增长,造成建筑用物资短缺,价格急剧上扬,甚至从中国进口水泥,同时地价、不动产价格急剧上涨,不动产投机盛行,引起通货膨胀。有鉴于此,韩国的一些知名经济学家指责韩国的经济现状呈泡沫经济形态,或者称之为产业空心化。
    ③地下经济失控。l992年韩国的地下经济规模已达到38…79兆韩元,占1 992年GNP的1 9—40%。据韩国经济企划院的国民经济制度研究院发表的数据称,地下经济规模通
常均超过其GNP的10H,这实属60一70年代商人资本投资倾向旧病复萌。地下经济规模失控,破坏了国家的道德基础,助长不劳而获和不动产投机泛滥,地价、不动产价格飞涨,高
利贷横生,犯罪率增加等不良社会风气。
    ④税制不公平、收入差距悬殊。尤其是1986年以后经济繁荣期出现土地、地价暴涨,地下经济盛行,从而加剧了贫富差距,其源盖出于税制不公平和分配不均。收入差距悬殊必然造成人民勤劳意识衰退、企业家意识淡化,助长了产业资本投资向商人资本投资蜕变、不动产投机、高利贷、享乐至上的不良社会风气,进而蚕食了韩国经济实力的基础。近年来象征贫富差距的典型社会现象之一是出现了“橙族",它也是工资急剧上升的副产物,韩国和日本将其称之为奢侈病或者富贵病。
    ⑤韩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每况愈下。以1991年为例,制造业的销售额增长率为17.6%,高于1988、1989年。但是,制造业销售额经常收益率却降到1982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为1.8%,相当于1 988、1989年的l/2水准。这是由于企业外部借款增加、金融利率高,销售额中的金融费用高于经常收益的3倍,达到5。7%。与此相对照的是,l 990年日本销售额经常收益率为4.s oA,台湾为4.5 0A,显示出收益结构的脆弱性。特别是1 991年中小企业销售额经常收益率叉比l990年下降了l.1%,仅为l.5%。特别是1991年中小企业自有资本率仅为24.4 0/.0,而台湾省1990年企业自有资本率为54.5%,日本为30.6 0A。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外部借款增加投资,引起库存资产的增加,造成拒付企业不断增加。
    就劳动市场而言,韩工人厌恶从业于3D(Dirty Difficult,Dandgerous)工作,亦即脏、难、危险等行业,从而加剧了制造业劳动力短缺。随着劳动时间的缩短,1991年工人人均附加价值增长率为l 6.9%、低于工人人均劳务费用增长率(20.7%),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台湾省的9.4%、新加坡的3.9%、日本的4.2%。但是,决定价格竞争力的诸因素中,除劳动生产率因素之外,其它如工资、利率、物价、汇率等因素却处于劣势。
    ⑥限制财团和防止经济力过度集中不力。70年代,韩国政府积极对本国的产业和财团加以保护,以实现韩国工业化。但是,80年代之后,政府与财团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自1991年起,财团的经济实力增强,对政府的经济政策采取傲慢和不予置理的态度。例如l991年现代财团在税金、不动产的问题上经常与政府发生龃龉。由于经济力过度集中和高度垄断,致使财团有机可乘,进行价格欺骗和制造某些商品的人为短缺和垄断,有碍实施合理的竞争政策。
    为缓解韩国经济的不景气,政府将采取下述措施:
    ①放慢经济发展速度。目前韩国经济增长速度业已超过生产设备投资率、国内储蓄率、劳动力等的潜在能力。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必然加重其国际收支赤字和通货膨胀。因此,
为解决经济萧条问题,今后二、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将降到7%左右,摆脱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抑制总需求和工资增长率以求稳定物价。
    ②纠正不公平的税制。通过对过去免税、逃税人进行征税,而对缴纳税金的入采取减税的办法实行征税公平化,加强 继承税和资产税的管理,以减少收入差距,采用金融实名制度 (本铝制)。
    ③治理地下经济。金泳三总统提出的新经济政策重点之一就是“要向多劳多得引导经济,实行金融公开制,企业要公开化,尽量减少不劳而获现象,要根除不动产投机,稳定不动
产价格,增加住房供应,根据不劳而获收入的程度而增加税收,改善分配结构,提倡市民伦理道德’’,以抑制地下经济。
    ④调整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鉴于日本业已从“重厚长大"型产业结构完成了向“短小轻薄”型产业结构的转变,韩国目前迫切需要完成这种转变。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研究开发投资和设备投资,发展高技术产业。
    ⑤与大型财团相比,中小企业具有更为灵活的适应能力。
   为提高韩国的经济实力,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小企业肩负为大型组装加工出口企业提供零部件的重要任务,以前由于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低,使许多大型组装加工企业不得不依靠从日本进口核心零部件,造成对日贸易的巨额逆差。今后,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将寄厚望于中小企业,政府要积极地对中小企业施以长期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以解决其资金不足等闻题。
   ⑨限制财团。采取积极竞争的原则,以实现企业经营的合理化、高效率化。这种政策必然有损财团的利益,造成政府与财团间的摩擦。因此新总统金泳三与财团之间必须建立新的
关系。
    ⑦金融机构的自主化、自力化,纠正高金融利率,进而解决金融机构的高效率化和金融利率自由化等问题。因此,要对现行财政、金融制度进行改革,改组现有经济行政组织机构。
   
第八节 经济实力评估
 
    1.韩国经济的优势、劣势及国际竞争力。关于韩国经济的优势、劣势,业B在产业的优劣势比较分析部分详加论述,在此不拟重新阐述。除韩国经济的产业优劣势分析之外,韩国经济中的另一大优势就是韩国的教育颇具特色。韩国在其经济成熟期(60至79年代),由于对入力资源施以重大的投资才使其在获取外国技术、技术扩散、改进技术和开发技术方面
取得很大的成功。结束日本对其殖民统治的1945年,l 4岁以上的人口中仅有2%文化程度为中学水平,文盲率占78%。自1 945年以后,三级教育的正式教育体制入学率迅速增加。例如小学入学率增长5倍以上,中学增长28.5倍,中等技术学校学生入学人数增长150倍。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对比,受直接教育的韩国人数及受教育的程度比预计的要高得多。如果按照北回归线以内计的78个发展中国家的指定的人均GNP计,若入均收入按90美元计,韩国人的教育成就相当于接近人均GNP200美元国家所取得的教育成就。韩国人均GNP为1 07美元时,其人力资源开发教育阶段等的成就相当于人均收入380美元的国家的教育成就;。其结果是,韩国几乎在所取得的教育全部指数方面超过了其它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相应指数。韩国在早年就业教育方面,特别是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虽然导致受教育人员在短期内失业,但是这为其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且很快地将这些受过教育的失业人员予以消化,吸收到就业岗位上。1 992年韩国青年的应届生高等教育就学率高达39.8%,l 993年将达到42.5%。
    下面分析韩国近期国际竞争力状况:
    ①制造业和出口增长萎靡不振
    自1989年起,韩国经济出现所谓“早老化"现象,亦即制造业增长活力趋缓、服务业异常庞大的现象,过去曾经作为经济增长主导因素的制造业,从1989年下半年起至今低予整个经济增长的速度(1990年、l991年韩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分别为9%、8.6%,而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却为8.47%,7%。制造业就业人员l990、1991两年分别为4847000人和4936000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26.9%、26.6%,呈下降之势;出口下降或者迟滞,国际竞争力急剧下降。究其原因不外是: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对技术开发所做的努力不足;勤劳观念、企业家精神退化l工资上升,韩元升值使过去所具有的廉价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优势丧失殆尽;作为确保其优势的技术创新、营销活动、经营革新等方面落伍I世界性技术、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蔓延;发展中国家追赶韩国使韩国传统出口产品占世界市场的销售份额日益被蚕食f韩国业已进入高工资社会。亟需生产高技术产品和发展高技术产业,否则其出口产品的国际价格竞争力将每况愈下。
    ②按照主要竞争力要素分析其国际竞争力。
(a)国际价格竞争力弱化
    近几年工资上升速度超过其劳动生产率上升速度,自1987至1989年间韩国与其亚洲的竞争对象国和地区相对比,韩国的工资上升率最高,这使依靠低工资成本确保其国际价格竞争力已处于不可行的状态。以月工资平均金额观之,从1 988年起超过了台湾省、新加坡和香港的水平,例如韩国为653美元,台湾为634美元,新加坡为644美元,香港为567
美元。从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趋势观之;到l988年末为止与上述竞争对手相比仍处于有利状态,但是自1989年起,由于日元疲软,造成韩元对日本的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因此韩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全面下降,造成家电产品价格与日本产品价格相近状态,韩国出口服装产品平均售价比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产品价格高出15%以上。
    (b)韩国所处的技术环境恶化,技术开发能力微弱
    过去,韩国的产业增长模式仅限于:引进技术、大批量、少品种地生产价格低廉、性能单纯的组装产品,以OEM方式出i--1。目前,技术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先进国家为确保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对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的技术开发支持,加之包办性技术保护主义漫延,各国纷纷回避对高技术的转让,甚至对单纯的专利使用费也收以高销售额比例。国际知识产权及专利战益加白热化。
    (c)韩国商品出口环境恶化,出口商品结构脆弱
    先进国家持续增加对韩国的纺织、电子、钢铁等主导出口商品的进口限制,韩国仍然象过去那样地暴风雨般地出口其低级产品业已不可行。随着国际化的进展,世界市场益加单纯
化,保有先进高技术的跨国公司业已先行占领世界市场,这使象韩国这类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后继者很难进入世界高技术产品市场。而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韩国企业与发展中国家和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日系企业所占领的市场相比,其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韩国出口产品结构单就价格而言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处于劣势,而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
较亦处于明显的劣势。从而造成其出口市场逐渐丧失和产品开发的目标处于茫然状态o
    (d)劳动生产率、出口产品质量处于劣势
    即使l980至1989年间韩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6倍,但却只不过是日本劳动生产率的39%而已。如前所述,自80年代中期起,日益激化的劳资纠纷,促使勤劳的道德伦理益加淡化,伴随勤劳道德伦理的沦丧,生产的产品质量水平每况愈下。l991年韩国出口商品的索赔率达5%,为80年代中期的2倍,价格昂贵,品质不良,延误交货期时有发生。l989年出口商品检查不合格率韩国为4.2%,日本为1.5%,台湾省为2.5%。造成出口商品索赔事件的原因中,70%归咎于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
    (e)金融费用过高,金融收益恶化
    因财务结构脆弱和金融利率差别造成其金融费用是日本金融使甩费用的3倍,是台湾省的2倍。其销售额的经常利润远低于日本和台湾省,而且增强竞争力的投资能力不足。销售
额经常利润率的国际对比是:韩国为2.5%,日本为5.5 0A,台湾省为13.5%。如上所述,特别是出口企业的核算性急剧恶化。例如其销售额纯利润率l987年为2%,l988年为l.5%,1 989年为0.8%。   
    1993年据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表的“世界竞争力报告’’和世界银行发表的《东亚及太平洋周边国家经济现状》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排序由1991年的新加坡、香港、韩国、台湾省改变为1992年的新加坡、香港、台湾省、马来西亚、智利。并且把韩国从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中除名,排名为:台湾、香港、新加坡、汶莱。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NP都在1万美元以上,其原因是l 988年以后,韩国政府大力推行住宅计划,企业纷纷选择房地产和证券投机,致使“泡沫经济"过度扩张,科研、生产效果微弱l工资迅速上升,消费势头难以遏止;帐面剩余日趋减少,国际竞争力衰退。
2.韩国经济前繁预测。l993年7月2日,韩国新任总统金泳三决定修改第七个5年计划,在此计划(1993至1998)的期末,将使韩国成为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