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意向买家 (广州广交会)
通常在展会上,公司的参展人员都将注意力放在为参观者提供资料信息上,却在无意之间忽视了为企业寻找目标买家的目的。将产品手册、赠品以及样品随意地摆放在展台上,任参观者随意索取---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了解有效的客户及市场信息,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真正有意向的买家也可能因为缺乏和公司的有效交流,而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
其实,有些在展会的现场表现出"浓厚兴趣"的人,并不一定真的有意向和公司做生意,很可能只是"随便看看"。而且这种人可能还会很多,如果一视同仁进行接待,潜在客户反而会被忽略。"所以在现场谈判时一定要掌握技巧,委婉地了解对方的意图和现阶段的要求,分别加以处理。"黎亮说。但他也提醒,不要过于"以订单取人"。因为在展会当时就能够谈妥的订单总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在夏春季节的展会上,"做今年的订单晚了一些,做明年的订单又太早。"所以买卖双方大多是要利用这个机会建立相互的了解,为以后的合作打下基础。
李跃认为,参展商能否在展会上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展人员的表现。"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不仅仅是礼仪、外语、沟通技巧的培训,还要有针对性地让他们了解一些公司产品的资料、竞争对手的信息以及重要客户的情况,把参展的目的和期望明确地告诉他们。这样一来,他们才可以胸有成竹地与客户打交道。公司的参展人员要擅长和陌生人交谈,并且了解他们的需要。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或者精致小礼品要适时发送给那些有潜力的买家,从而达到营销的最终目的。"训练有素,熟悉参展细节的员工,不仅能够分辨出谁是真正的买家,也有助于建立我们公司的专业形象。"他说。
另外,为了争取主动,参展商根据展会现场接触到的买家具体要求,做出及时反应的能力也非常重要。高宏在CSF第一天的中午,就临时开会对产品的价格做了一些调整,"有针对性地对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的不同买家,做了价格策略上的变动,为第二天的详谈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