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绞杀:乱了汽车市场阵脚


 

           双重绞杀:乱了汽车市场阵脚

                       古清生

 

 

汶川大地震以后,许多汽车商们从灾区前线支援回来,忽然发现,汽车市场与以前不一般了。接下来,市场的冷淡令汽车销售商们乱了阵脚,一时间感觉中国汽车市场的寒流真正来临。俺能理解这个心情,一种面对突然而至的市场休克内心生发的绝望性恐慌,汽车生意如何做下去?一些汽车评论员开玩笑地说,不写汽车评论改写股评好了。

俺以为眼下的中国汽车市场休克,不是消费需求终止,而是社会性文化心理调整与股市坠落式暴跌双重绞杀的结果。先说社会性文化心理调整。一场地震,改变了多少人的社会心理?记得《长江日报》的“江花”文艺副刊当时约稿,让俺对地震谈谈简单的看法,俺写的文字可能是最少,那就是“活着就是幸福”。俺的一些朋友,大灾之后均赞同此见,并举例四川灾区的亲戚当时在股市的大户室里,那山崩地裂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赚那么多钱干嘛?活着就是幸福啊!

从疯狂地赚钱消费,到回归坦然而悠然的小市民生活,这个过程直接影响人的消费价值取向。对于大宗消费比如汽车的购买,暂时会受到压抑,因为人已经没有了过去的虚荣的消费观,可以不买的就尽量不买,可以不换车的,也懒得换车,首先要修养一下心情。

股市坠落式暴跌,是一股最真实的力量,15万亿市值几个月灰飞烟灭,7000万股民大部分套牢,率先打消了消费念头就是购车的念头。人们转而轻装从简,能省就省。随之而来的高油价以及城市限车举措,都对购车欲望产生窒息性掐灭。

2008年夏季,一系列自然灾害加上金融市场的超级股灾,对汽车市场的沉重打击既突然又暴烈,直接打破了所有的汽车商的生产和销售计划。于是,一股悲情从中国汽车市场弥漫开来。四月份北京国际车展中,那种豪气干云的自信已经消失,代之以无限的茫然。

实际上,这是一个短期的市场冰期,就如夏天突然而至的一场冰雹袭击,冷度一下降到零点,但等到云散日出,中国汽车市场以其人口和城市的基数之大,消费欲望逐渐恢复,当人们从回到该怎么过就怎么过的常态心理,暂时冷冻的汽车消费欲望随之复苏。汽车市场仍然会一如过去。俺在回答《华西都市报》汽车版的采访时说过,汽车是抵达与逃离的工具,俺经历过地震,震后有车族们列成长龙阵式的车队绝尘而去的景观,令俺们这等自行车族羡慕不已。

所以,地震震不垮汽车市场,汽车市场的低迷源于消费欲望的短路与购买力的丧失。好在今天的小型乘用车的价格,逐渐降至中产阶级可以接受的程度,A级车的价格仍然在降。然而,既然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转变,金融环境也处于悲情境界,汽车商们可能需要随之应变,从车型的市场细分导向,到营销细节的丰富,特别是文化理念上顺应社会主流,提升服务质量以度时艰。

从世界汽车百年历史来看,当今中国汽车市场所遇到的坏消息,与世界汽车市场最坏的坏相差甚远。只是却也必须看到,消费理念的变化,汽车市场的转向也会较大,从过去的追逐新款车,会回归到选择老款车。老款车价格便宜,久经考验皮实耐用,纵然样子比较难看,对于降低了虚荣心的市场,倒是给老款车带来了新生机会。

这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化的大行情将不再有强烈的影响力,如同新华社昨天发布救市评论,而股市仍然按着自己的轨迹行走一样,实际的消费需求扼止不住,虚荣消费大大减免,因而汽车推广的文宣也需要进行一次必要的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