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0年代”问答


1、 价值中国:我们的主题是“生于70年代”,您怎么理解“代”?

房勇:“代”就是一代人,一个时代。用10年来划分不长不短。

2、 价值中国: 许多人都在找时代的代言人,但恐怕每一个人都只能代表自己,而不是整个时代。但是他们一定会有一些共同的历史经历。对于“生于70年代”这个群体,请你说出几个关键词。

房勇:雷锋 少林寺 粮票 改革开放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喇叭 万元户 的确凉 霍元甲 童年……

3、  价值中国:既然说到70年代,就不得不说改革开放,他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您觉得改革开放对个人的影响怎么体现出来?

    房勇:思想上的变化

4、  价值中国:您觉得谁或者是什么作品最能代表生于70年代的人们?

房勇:小虎队 校园歌曲

5、  价值中国:现在的孩子,我感觉对未来的设计感少了很多,很多人会感到茫然,孤单感也越来越强。随着贫富等等的差距的拉大,这种情况越来也强烈。你们那时会有这种感觉吗?你们的学生时代是什么样子的?

房勇:那时虽然贫富差距不大,但学生也有攀比的心态,但积极上进的氛围占了主流。

6、  价值中国:70年代生人,我们印象中他们会读很多书。感觉那个时代更会勾起人们要去完善自身而不是去发财的愿望,感觉他们很快乐。那个年代的人都是怎么看书的?

房勇:看名著,看小说,看教科书,看杂志(预定期刊),看杂书(要偷着看)

7、  价值中国:你怎么看待70年代生人现在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房勇:承前启后的一代,既有传统思想,又能接受新鲜思维,责任感较强,压力多来自社会工作,既有家庭观念,又有独立精神,但个性尚缺乏鲜明特点。

8、  价值中国:70后、80后甚至是90后,这样的一种划分实际上是有一个文化背景在里面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资源开放之后,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更倾向强势。比如90后的孩子,看美国大片可能会更多一些,您怎么看待不同年代人在文化认同上的不同?

房勇:8090后哈韩哈日崇尚欧美文化,不是他们自身的问题,是社会转型期文化侵入的必然结果。8090后年纪尚小,盲目随从,70后静观其变,或无奈思考。这种情况会有改变和回潮的,中国悠久的文化削弱不了,孔子学院开到很多国家,中华文化越来越被关注和研究,老美都能拍出《功夫熊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已经开始体现在文艺和时尚元素上,回潮的时候年轻人自然也会跟回来。

9、  价值中国:70年代人的世界与父辈不同,但是和80年代比起来又与父辈多了很多联系。70年代出生的人在一个萧条时代的末尾出生,在一个社会转向文化反思的时代成长,在一个市场日趋成熟的时代打拼。您怎么评价生于70年代的这个群体?

房勇:幸运的一代,因为一懂事开始就改革开放了,生活越来越好了。

倒霉的一代,因为在接受传统革命教育的同时,社会现象却并不像书上说的那样,价值观和人生观比较波动的一代。

退旧迎新的一代,平凡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