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就应该从心头搬上山头


 

                  丰碑就应该从心头搬上山头


                          王匡忠

  在中国文化发源地的中原,发生了两件很有意思的事:

  一件是,漯河人民群众十六年将他的三任书记落河。

  另一件是,登封捡破烂的为他的市委书记立功德碑。

  臭事,香事、摞在一起能看出什么名堂?

  看出河南人性子直敢爱敢恨。在全国只要一提起河南人,都会说河南侉子性子直。也只有性子直的人,才能敢爱敢恨,做出一般人做不来的事。

  正因为漯河人性子直敢恨,才敢于同腐败现象作坚决的斗争,十六年蹩倒三任书记落水。也正因为登封捡破烂的李怀周性子直敢爱,才敢为活着的登封市委书记张学军立碑树传。

  相对于非等到人死了之后才去追认他是英雄的老习惯,为活人立碑树传不能说不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对此,有人说,李怀周是马屁精!有人就反问道:一个捡破烂的拍市委书记马屁干啥?报刊网络上天天都有那么多人表扬各级领导干部,怎么偏偏端李怀周咋就成了马屁精了呢?真是弄不懂!

  应该说,在报刊网络上写文章为各级领导干部歌功颂德是表杨,李怀周为登封市委书记张学军立碑树传也是表扬,同样都是表扬,只是表扬的形式和体材不同罢了!如果说,李怀周以立碑树传形式表扬登封市委书记张学军是马屁精的话,岂不是以报刊网络形式表扬各级领导干部都成了马屁精了呢?

  李怀周大胆为市委书记立碑是他的权力和自由。再说,从刻的碑文内容上看,都是正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如果,一个公民连表扬领导干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权都没有,甚至遭到质疑和恶骂,还有像讲科学、讲民主、讲荣辱、讲文明、讲和谐吗?

  做人就是要做敢爱敢恨的人。如果,一个民族连敢爱敢恨胆量都没有,还有一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品行吗?还有一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味道吗?只有敢爱敢恨社会才会科学、民主、和谐、进步。

  现在,不管干什么事,为什么一到落实就难了?主要是不敢爱,不敢恨。因此,好事不香,坏事不臭。所以,干好事没人敢说好,干坏事没人敢说坏。久而久之,好事就会没有人干,坏事就会有人争着干。一个社会想要和谐,就必须敢爱敢恨,好事叫它香,坏事叫它臭!

  再深一步探究,为什么不敢爱,不敢恨,好事不香,坏事不臭?就是好人主义盛行!一些老好人成天老好好,你反对的他也是老好好,你拥护的他也是老好好。其实,都是一些风吹二面倒的墙头草的老滑头、老油条、老油子。他们的逻辑是:多栽花,少栽刺,栽花香千里,栽刺扎自己。不说好,不说坏,谁也不见怪。老好好两面光,运动来了不发慌。

  提起油子,要数文风里的油子危害最大,他们通常的手法,就是喜欢无端拔高语言表扬领导干部,这样做的后果:一是损害党的威信、损害领导形象、损害党群关系。二是给领导干部之间造成心理矛盾和隔阂。三是给领导干部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四是文风油子十个就有十个给自己造成很不好的下场。显而易见,李怀周与那些投机专营文风油子的溜须拍马是两码事。

  值得一提的是,张学军在登封干了事实,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丰碑,老百姓为不亏待张学军,把心中的丰碑从心里搬出来立在山头上。无论是对张学军和现任领导干部,还是对将来后任领导干部都是一个教育、鞭策和激励。

  遗憾的是,媒体在立碑之前并没有去光顾老百姓对张学军在登封干的事实所产生的强烈反响,而是在立碑之后还是以对老百姓为他们的市委书记张学军立功德碑质疑进行报道的。如果,老百姓不把他们心中的丰碑从心里搬出来立在山头上,能引发出空前绝后的媒体炒作和随之扩大的深远影响以及所要达到的宣传效果吗?显然不能!丰碑就应该从心头搬上山头!

  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