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个性——秀的自我、秀的无奈


       网络,这个最为迅捷的媒体给我们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在这个世界里,只要你愿意,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你;而在这个世界里,只要别人愿意,一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审视你。网事悠悠,一边在秀着自我,一边在接受无奈的选择。

    “芙蓉姐姐”的个唱开的如火如荼,而对她的评论依旧是言论各异。在一次次的话题背后,没有所谓的对,没有所谓的错。更多的是代表着网民对“芙蓉姐姐”行为的态度,或是不屑、或是认同、或是反感、或是谴责。在“芙蓉姐姐”的“执著”坚持下,似乎有很多人已经发生了观念的转变,开始逐渐接受这种“行为艺术”,人们的态度似乎正趋于缓和。

      究竟“芙蓉姐姐”在坚持着什么?究竟人们还有多少不忿要在网络发泄而过?放平心态看开来,“芙蓉姐姐”不过是表现着自我认为优势的条件,不过是顺着自己的思维把自我的展现通过网络变成公众的视线。我们可以相信“芙蓉姐姐”的网事伊始,是在借助网络这个舞台展示着自我,让屏幕前的自己欣赏着自己的“美丽”。这时的网络与其说是公众媒体,不如说是“芙蓉姐姐”自己给自己搭建的舞台,“随意”是基调、“纵情”是灯光、“舞蹈”是心的笔、“传播”是自我舞台剧的连续。这个舞台里,她要的是个性展现,要的是自我欣赏,更希望能有一份来自公众的欣赏。而人各有志,“认可”更多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太强烈的“自我”在公众眼里就是一种挑恤,一种“找拍”的选择。

      更多的人是选择平静,选择隐忍,选择内心独白,而“芙蓉姐姐”偏偏鼓足勇气选择张扬自我。在她的“才艺”逐一展现时,她不光是收获了表现的满足,更多的是领受着大众的评论与谴责。于是本来简单的行为因为公众的高度关注变的不再简单,她必须坚持,不为证明自我,也为抵住舆论的旋涡。这时的“芙蓉姐姐”已然是秀的无奈了,一面可能是还在坚守自我,而一面却不得不对公众的眼神一一回应,也许不是要说明什么,而是被推上了浪尖无法选择平静的生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便“芙蓉姐姐”选择了彻底隐退,依然会有更多的“芙蓉”现身网事生活。而一个新的开始多了新奇感却少了连续的述说。

      这就是网络的天地,因为“芙蓉姐姐”产生了不同观念的群体,烘托着网事不断,生活每一天都有新鲜感。文艺、文化、经济、体育-------“芙蓉姐姐”已经可以成为一类肆无忌惮表现自我的群族代表。“芙蓉姐姐”群族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娱乐的姿态,一种愉悦彼此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