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pricediscrimination)

  一般说来,价格歧视是指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它还可指一家厂商的各种产品价格之间的差额大于其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以上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因为家里要装修,所以今天我和亲戚一起出去逛一下家具市场,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家具,顺便对市场上的价格作一个了解。我们来到一个卖组合书桌的地方,问老板一套组合书桌多少钱。老板回答280块。我们表示贵了。老板又答230。我们表示还是贵了。老板给出第三个价位200。就在我们即将从后门离开店铺的时候,从前门进来两个年轻人,看上了同样的一套组合书桌,问老板价钱。老板依然是一口280。

  在这里,老板的行为是不是可以看作是一个价格歧视的例子呢?当老板面对一个顾客的时候,他总是想尽量多地赚取利润,而获取高额利润的办法之一就是尽量提高交易价格。但是,老板并不知道每一个顾客心里的最高价位是多少,如果给出的价格过低,老板就得不到最高利润,如果给出的报价过高,直接把顾客吓跑,就更不合算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顾客自己说出心中的价位,即便不是最高价位,至少也是次高或次次高。因此,当顾客上门的时候,老板往往会给出一个比较高的价位,然后等着顾客来砍价,由此来试出顾客心中的价位。

  但如果是一个接近于自由竞争的市场,老板就很难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来试出顾客心中的最高或者是次高价位。因为在一个接近于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如果老板给出的价格高于市场上公平价格,顾客很容易就会从其它的卖家那里购买,尽管老板给出的价格可能仍然低于顾客心中的最高价位。遗憾的是我所去的这个卖家具的店铺并不像是菜场卖白菜的小贩一样是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我所在的城市中只有一个比较大的装修市场,在这这个装修市场中卖大型组合家具的店家只有四家,每家之间都有一定的竞争,但是顾客只能从他们四个家具店铺中进行选择。所以它更像是一个寡头市场,拥有一定的垄断,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竞争。

  老板通过提高报价的方式试出不同顾客的心理价位后,对不同的顾客提供不同的售价,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顾客虽然付出的价格高于自由竞争下的价格,但只要是自愿条件下的交易,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它所得到的效用必然大于或等于大所付出的代价。这依然是一个合理的交易。这就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原来我们千百年前的老祖宗就已经对市场经济有了如此深刻的观察和理解。

  不知道以上的分析是否正确,写得不好,请各位给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