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向左走向右走


  2008年初我已预测:中国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减缓,应对全球金融动荡和国内经济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而投资拉动作用在宏观调控政策之下也难以继续。现在看,中国今年上半年宏观政策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从2007年3月开始,我国CPI一改前些年平稳运行格局而持续攀升。5月通胀压力加大,全年CPI涨幅达4.85,为1997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的目标。此目标难以实现,能够控制在6%就非常成功。这是由于上半年,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国内雨雪冰冻、汶川地震等接连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给调控物价带来了严峻困难。

  由于没有抓住2007年的两次机会,今年通胀的趋势还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首先是国际因素影响,近来有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CPI都已达到了十多年以来的较高水平。其次,初级产品特别是石油和粮食,今年以来增长都在30%以上。最后,下半年肯定还会出现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

  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30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9%,比1至5月份低0.2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上涨7.1%。远高于年初目标。

  我们今年的目标是GDP要跑赢CPI,但现在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经济减速与通货膨胀并行存在,大批中小企业亏损乃至倒闭的情况使得当前外贸、金融等方面问题凸显出来,由此已经引起高层的高度关注。由于外贸出口增速放缓,金融信贷条件收紧,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正在回落,另外,在民众没有增加收入(含财产性收入)的情况下,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不仅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而且还影响到百姓的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居民的生活。可怕的是我们必须要防范滞胀(Stagflation),现在GDP与CPI只争的本质是中国滞胀(Stagflation)的因素正在逐步形成,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但社会利益集团已事先预期通货膨胀会持续下去,哪怕是逼宫也要将通货膨胀因素增加到成本上,而造成物价上扬;在高成本的压力下,民企更加难以生存,失业率因此而提高。无论是否出现滞胀,中国经济当前的状况令宏观调控已处于两难境地。

  很多人在猜疑:中国经济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