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栋:网络PK传统文学


人物介绍:
     邱华栋,男,当代实力派作家。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88年被破格录取到武汉大学中文系。在《中华工商时报》工作多年,现为《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作品被翻译成法文、德文、日文、英文等多国文字发表和出版。
    《青年文学》是团中央系统唯一的纯文学刊物。26年来,《青年文学》培养了一茬茬优秀的青年作家,史铁生、铁凝、张炜、刘震云等几茬作家从这里走向文坛。
抄袭相当于杀人
    邱华栋与《青年文学》的渊源颇深,与刘醒龙、迟子建等人一样,当年也是因为《青年文学》对他的培养,才日渐成名。
    从这个被人称为“才子”的人身上,你依稀可以看到他当年的豪迈与才气。也许正是因为对文学的追求过于执著,对于时下的抄袭风,邱华栋才会说出“抄袭相当于杀人”这样石破惊天的话语。
    谈到这几日网络上流行的“姚抄抄”事件。邱华栋对于也有耳闻,并且说,这太糟糕了。邱华栋对慧聪传媒的记者讲:从文学而言,模仿是可以的,但是抄袭就比较可怕了。
 
网络PK传统文学
    谈及日前有张抗抗刘震云等人参加的“传统作家与网络作家峰会”,刘震云在发言时所说:“发表在网络上的作品,从文字到文学,我觉得还差23公里。”——邱华栋对此表示认同。
但邱华栋又说,在美国并不存在所谓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这个词只有中国才有。   
    我认为网络是可以做为一种承载文学作品的媒介,但是如果以此来划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就有些刻舟求剑了。作为一种介质网络这个媒介是可以介入文学的。但网络文学不存在,不应该把网络与传统文学割裂。
    这就可以解释有很多人为什么并没有在杂志上发表什么东西,但是就开始出书了。现在的写手对于杂志的依存度下降到百分之三四十——以前可能是百分之八九十。因此我们也在考虑和一家网站合作,出电子书。
纯文学与类型杂志
    当记者与邱华栋讲到,现在多数网络小说都是言情武侠玄幻之类。邱华栋笑谈:人类也需要娱乐,这些类型小说的功能就是让人得到新快感。但它在文学的领域里是一个低级的东西。与这些类型杂志相比,邱华栋认为并不存在竞争的关系。反之,他觉得是领域不同。“类型杂志发行得再多,我也不羡慕。我们 《青年文学》是给把文学当作艺术的人来看的。我不反对类型小说的存在。”但同时他又严正声名:“我不因为它们的娱乐性就鄙夷人家。但你也不要看不起我。”
    邱华栋坦言:“我喜欢很多文学大家的作品,近期的作品比如《风雅颂》,《我叫刘跃进》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去读娱乐的小说。读类型小说的人,生命对于他们而言就是消费。”
近一百年书还死不了
    谈及网络,又免不了谈到现在网络盛行的读图时代的风气。邱华栋说:读图代替不了文学的感觉。比如像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拍了好几次,但每次都让人感到不满。因为每个人心目中人物的形象都是不同的。所以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人类只在要说话,还有语言,图像就只能是文字的儿子。
    谈到此,邱华栋又感慨颇深的说:人类在幼稚化,图像化,这种低级化追求的结果是自己把自己给消解掉了。人类在不断的堕落,正把逐渐文字抛弃了。从短期来看,最近五十年,网络是在迅速发展。但纸质的东西也会并存。近一百年来看,书还死不了。这些话让记者不禁有些悲观。
 
近期动作:出90后的专辑
    谈到近期《青年文学》有什么活动:邱华栋说,现在纸张涨价,《青年文学》也想着也要把刊物变厚,发表一些长篇小说,因为还是长篇的东西比较能体现一个读者的功底与特色。他们计划着出一个90后的专辑。当然,发稿的尺度也是以文学性去衡量这些作品。近期也准备搞一些活动会议之类。看来邱华栋在悲观的同时,也在作着不断的努力。
 
    后记:也许有细心的读者能发现,仿佛是在不经意间,笔者把抄袭与网络小说与类型小说联系在一起。当记者问到,能否把“人类在不断的堕落”之类看似比较过激的言辞发表,邱华栋说:有人说过无论什么东西,一经过网络就变形了,但是我并不在意,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误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