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法(广东,学者)
本月初,电信重组尘埃落定,正式实施 “五合三”方案:联通C网卖给电信,G网与网通合并,移动与铁通合并,形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还远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
本次重组并没有使得电信行业未来竞争主体和竞争模式得到根本改变。无论是以前的“五马争先”,还是以后的“三足鼎立”,都只是关门打架的一场闹剧。
中国的电信行业从诞生开始,虽然经历数次重组,但是从来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其竞争主体都是国有垄断企业,电信与移动分拆,是大垄断变小垄断,如今的五合三,也不过是将小垄断又变成大一点点的垄断。
没有民营企业参与的重组,使本次重组变成一次左手倒右手。同时,也将降低未来的竞争强度,使行业竞争变成一种有保护的竞争。而一切有保护的竞争,必然导致深沉的惰性。
在中国电信行业,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局面,在其产业链的下游存在着充分竞争,同时,也诞生了一批强势企业。华为、中兴等不仅成为国内企业巨头,更已经开始走出门, 向世界性企业巨头的方向转变。
与此同时,中兴、华为无法走得更远,只能在非洲、拉美一些贫穷国家扩张,则主要受限于上游服务商的滞后。
在中国,很多先行的行业与企业,已经雄辩地证明,开放竞争才是行业成长的必然之路。
在家电行业,放开配额制供应之后,仅仅用了20年时间,家电行业就打破了当时一些人担心的“将被外国人占领”谬论,相反,正是由于充分竞争,使海尔、长虹、美的、格兰仕、格力、志高等知名企业群体崛起。
与电信行业类似,很多以前的战略性行业,都已经出现了市场化的浪潮,在汽车行业,自鼓励竞争、允许私人企业造车之后,吉利、奇瑞、比亚迪等迅速崛起,而去年,奇瑞更是突破100万的产量,超过任何一家合资企业,短短几年之内,以几乎空白的资源,成长为国内汽车企业的王者。不仅如此,未来中国汽车在技术研发上的希望,也存在于民营企业之中。
本次重组更像是重新排座次,划分势力范围,而非市场需要的变化所致。远离市场需求的重组,无法完成资源优化配置,使本次重组先天不足。必然造成效率低下。
中国移动是电信行业公认赢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但是,与一些世界性企业比较,则显得效率相当低下。中国移动2006年盈利968亿,拥有员工10万人,而同期西班牙电信利润约合人民币6000余亿,拥有员工20万人。西班牙电信的效率为中国移动的3倍,而这种效率,更是在不对等的情况下取得,要知道中国移动作为垄断企业,在国内几乎是万千宠爱于一身,集中了各种资源,而且缺少竞争。
而西班牙电信的强大,也就是在其彻底市场化之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西班牙电信告别垄断,开始进入一个完全竞争的环境,西班牙电信由此逐步强大,后来进入拉美市场,进军全球,成为世界性巨头。
不仅是发达国家通过竞争出现了很多电信巨头,印度也加快了其市场开放的力度。当我们的钢铁行业老大宝钢满足于当“全运会”冠军的时候,开放竞争中的印度塔塔,却已经成为世界钢铁行业的王者。在电信行业,中国相对印度而言的这种尴尬同样存在。自1985年起,印度几乎每隔一到两年就进行电信改革,但是收效甚微,而在2000年,印度开始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电信行业,彻底开放竞争,随后,印度电信业获得爆炸式的增长,为了保持增长,印度在2003年就已经把外资进入电信行业的持股比例上限从49%进一步放宽到74%。
沃达丰、意大利电信公司、Maxis通讯公司、Telstra公司、和记黄埔、新加坡电信、法国电信等世界性的电信企业,全部涌入印度,而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印度的本土电信企业Tata Teleservices、Reliance Communications等也迅速崛起。
在中国,也许电信改革的未来之路不在于关起门来,为了划分势力范围纠缠不休,而在于彻底开放市场,让民营企业有参与竞争的机会,从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强者,才有资格成为真龙天子。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