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宗教的产生——《闲读圣经和论语》



中国人说到《圣经》往往首先联想到的是基督教、天主教、上帝、耶稣,然而要真正了解《圣经》,则不得不了解一下中国人不太熟悉的犹太教,并顺便来探讨一下宗教的产生和分类等问题。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在人类的幼年时期,由于对大自然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将许多无法理解的东西归纳为神的力量。同时,由于对大自然的恐惧和期待,产生了对神的崇拜。崇拜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免除灾难,崇拜的目的之二是为了企求保佑。这样在形成对神的崇拜的同时也形成了各种对神的禁忌,也就逐渐形成了原始的宗教。

原始宗教所信奉的神形成于各个部落,也就是不同的部落信奉不同的神,一个部落信奉一个神。后来随着部落之间的交流,比如部落之间的通婚或战争兼并等,把一个部落信奉的神带进了另外一个部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部落相信两个乃至更多个神的情形。因此,在人类形成原始宗教之前,全部经历了一个泛神论的时代,也被称之为“诸神时代”。

在古埃及,公元前3000之前,埃及被分割成40个小王国,每一个王国都有自己的神明。埃及统一后,所有的神都被保存下来受到人们的敬拜。希腊人希罗多特在公元前五世纪周游埃及后,将埃及人对宗教的虔诚写进了《历史》一书。

在古巴比伦和古亚述王国地区,神明的数量甚至达到3000-4000个,因为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神。有神就有神话故事,至今依然保留在《圣经》中的创世神话就是其中之一。

在古希腊,公元前八世纪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狄塞》中记录了希腊人心目中的众神,其中“宙斯”被描绘成“众神和人类之父”。人死后,灵魂会进入地狱,经过惩罚和审判将进入天堂的故事也是他们的神话故事之一。这些神话后来也直接被引进了《圣经》。

在古罗马,公元前45年,西塞罗写了《论众神性质》,详细介绍了古罗马众神的故事,对于自公元前1000年起生活在意大利的人民来说,神灵存在于任何事物、任何行为,可以在浮动的泉水中,也可以在哭叫的婴儿身上。

在古代非洲,他们信仰万物有灵,并且由于其与大自然的关系不同而信奉不同的神灵,比如猎人、农民,和渔民信奉各自不同的神灵。

在古代印度,约在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完成的《吠陀》介绍了印度的众神。

中国同样曾经有过一个“诸神时代”,遗憾的是西方世界对此缺乏足够的了解。据说《山海经》形成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的春秋时期,原书32卷,西汉刘秀校正删减为18卷。书中详细介绍了众多的中国上古时代的天神和各地方供奉的小神,有趣的是其中许多神的外形与西方的神非常一致,比如有“人面马身”神,这与希腊神话中的“人头马”迪龙神几乎一样,还有“人面虎身”神,这与埃及的“人面狮身”神非常相似,不过这些在《山海经》中都只属于小神,大神则有天帝、炎帝、白帝,西王母等。

在诸神时代之后,产生了“英雄时代”。“英雄”在西方神话中是专指神与人联姻产生的半人半神。希腊人尊崇众神,并赋予这些神以人类的外表和感情,同时也不承认这些强大的、不朽的神具有绝对的权威,他们想象这些神曾参与人类的生活,因此产生了神与人联姻的神话。希腊人最伟大、最著名的英雄是宙斯神与美丽的凡间女子阿尔克墨涅结合生下来的英雄赫拉克勒斯。英雄时代是一个过渡时代,它为将神和人合而为一提供了基础。

在英雄时代之后,就产生了“神化时代”,人类开始将一些杰出的人神化成神。公元前44年,朱里斯•凯撒去世后不久,被罗马帝国宣布为神,人们宣称他已升到众神行列之中。在全国建了许多塑像,供国民崇拜。在中国的历史上被神化得最有影响的人可能是关公和妈祖。

最后是无神论时代的到来。更加确切地说,最初的无神论的出现,应该是从不同部落之间的战争开始,也就是几乎在泛神时代就已经同时产生了无神论的思想,只是这种思想还不被广泛接受。这样的无神论思想只存在于少部分人的头脑中,他们是人类中最早的思想者,他们发现当一个部落的人不遵守另外一个部落的宗教信仰所规定的禁忌,也并没有遭到神的惩罚,在遭到另外一个部落侵略时不管怎样祈祷也并没有得到本部落所信仰的神的保护。这使他们对曾经信仰的神产生了疑问和动摇,最后逐渐形成了神之不存在的认识,于是产生了无神论。比如早在2400多年前,在基督教还没有出现之前,柏拉图的舅父克里底亚,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宗教不过是一位伟大而机敏的政治家高傲的谎言而已。”孔子则在2500多年前就在《论语》中明确告诫弟子:“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当然,真正意义的无神论时代的到来,欧洲也许应该是在文艺复兴之后,中国也许应该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未完待续)
2008/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