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了生存要混迹于茫茫人海,要找个职业,众所周知职场难混,时时要你小心谨慎,不能在背后说人长短。
某校一位副校长平时就喜欢在背后(当面却说好话)对别人评头论足,且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厉害,别人都要差他一等,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一次在教导处办公室里和几个主任聊天,恰逢该校一女老师进来办事,该女教师平时打扮较为新潮,本身人也长得较好,时不时穿什么超短裙,吊带之类的服装到校。副校长等女教师一出门,马上就说道,你看她穿的那个骚样子,东西都要露出来了,这种老师教啥子书哟,只不过是让学生看她那身骚样罢了,如果是我老婆穿成这样,你看老子不把她休了才怪……疏不知这为女教师正好倒回来拿她忘带的东西,听个正着,这下麻烦了,那女教师不是吃素的,什么晕话都骂了出来,丝毫不给副校长一点情面,害得那几位在场的主任们劝解了半天,女教师才摔门而出。之后副校长虽然多次给女教师赔礼道歉,安排工作时也尽量照顾她,但女教师始终对他横眉冷对,有时言语上不留丁点面子,这就是道人短长的代价。
我们有许多人都有背后议论人是非的习惯,其中大多是“非”——说别人的坏话。这种攻击通常是在非利益的前提下说的,于是说人者觉得自己不背负道德意义上的责任,也就放任自己,再加上旁人也有喜欢听的习惯,所以就对自己的这一“恶行”就不加以反思和制止。
上面这件事中副校长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事情的严重性,也没有想到这将给他带来严重后果。其实他作为一校之长,女教师的穿着上是可以当面点一点的,作为老师,在学校里理应不该穿得太露,副校长如当面说出来也许女教师还能接受些,总不至于破口大骂吧。
有个词语叫做“流言”,就是说这话像流水一样会流动,从这张嘴巴流到那只的耳朵里,再从那张嘴巴流到另一个人的耳中。你所议论人家的是非早晚会传到被议论者的耳朵。
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张三对着李四,把王二的是非说了一遍,过两天,李四与王二单独相处,买弄忠心地把张三路论王二是非的话说了出来,也许还会添油加醋地说;又过两天,王二质问张三你是否说了我什么什么,张三问你听谁说的,王二说:李四跟我说的,这还假得了吗?
经过这么一个循环,张三怪李四出卖了他,李四怪王二捅出了他,王二怪张三背后坏他名声。结果三人之间相互仇视,大家都没有好处,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是天天上演的,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的中国人都曾充当过这里边的张三、李四或王二的角色,并且吃过嘴巴惹祸的苦头,但有的人改掉了这种毛病,有的人却没改掉,继续不断地吃这种苦头,一生被同一块石头拌倒无数次。
这种流言蜚语通常是在闲谈时制造出来的。既然是闲谈,就想轻松一点、愉快一点,想要弄出些笑声来。在制造笑声方面,恶毒的讽刺和挖苦无疑是最奏效的。
其实打发时间、制造笑声的方法有很多,天下那么多话题可聊,何必冒险去讽刺、挖苦别人?假如你觉得除了议论人是非外没有别的话好说,那你泡杯茶喝了,闭目养神,看看书报、电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比起冒险议论人好在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