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左至右:新鸿基集团郭炳联、郭炳湘、郭炳江三兄弟)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自古以来,开疆拓土者都希望自己的基业能够永继长青。
新鸿基创始人郭得胜此种奢望尤为强烈,他甚至在公司的外墙上刻下“鸿基永固”四个大字来不断警醒自己和接班人。但在他去世短短18年之后,一场同根相煎的闹剧却在“鸿基永固”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下面轰轰烈烈地上演了,郭氏家业陷入“二世而斩”的危险之中。
2008年2月18日,新鸿基地产在港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郭炳湘,因个人理由即日起暂时休假,郭炳湘职务及职责将由本公司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江及郭炳联分担。一时间,关于新鸿基兄弟反目、桃色事件、健康问题以及绑架的前尘旧事纷纷见诸报端。
5月27日这一天,旷日持久的郭氏兄弟之争暂时划上了句号。新鸿基当天在官方网站上登出通告,称公司董事局会议决定罢免郭炳湘的主席兼行政总裁职务,主席改由母亲邝肖卿担任,行政总裁则由两位弟弟郭炳江和郭炳联分担,郭炳湘将会转任非执行董事。但争斗并未因此而平息,也许才刚刚开了一个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圣人的担忧穿越了2500年的时空,如一个难以消解的魔咒般降临到了新鸿基这个现代化的家族企业身上。
兄弟阋墙是通病
企业越大,矛盾越深,爆发时越是突然和激烈,这几乎成了全世界大多数家族企业的通病。
新鸿基本来是一个家族企业经营的优秀榜样:接过父亲生意后,在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老大郭炳湘、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老二郭炳江和老三郭炳联的联袂掌舵之下,新鸿基地产蒸蒸日上,不但成功将地产业务扩展到内地,同时积极投入酒店、交通、电讯、金融等多元化经营。目前新鸿基的市值已高达3575亿港元,而郭氏三兄弟凭共同持有的42.66%的股权跻身于世界级的富豪行列。在兄弟阋墙之前,香港媒体对三兄弟共操家业的和美不吝赞叹之词,称其“兄弟连心,其利断金”,是业界公认的子承父业最成功的家族企业之一。
而和美的背后是积怨日深。在郭炳湘突然宣布休假后,两位弟弟便突然发难,以大哥患精神科疾病为由试图召开董事会削去大哥职务,而郭炳湘也随即反戈一击,指责有人散播不实言论误导股东,并向法院申请临时禁制令,摧毁了岂图通过董事会推他下台的“宫廷政变”阴谋。郭炳湘同时还大打悲情牌:“兄弟三人,何必相煎?”
纵观全球和新鸿基类似的家族企业,会不幸地发现:兄弟阋墙其实是一种常态。印度安巴尼家族继承人穆克什和阿尼尔兄弟两人之间的争斗,简直就是新鸿基郭氏兄弟阋墙的翻版。曾经如左膀右臂般的兄弟俩人,在父亲迪鲁巴伊猝逝后,开始有了裂痕,并最终酿成了轰动全印度的豪门财富大战。最后在母亲科姬娜的严令下,两人才在父亲祭日来临之前达成和解协议,对家庭企业进行了彻底分割。
而在中国大陆,兄弟分家的名单冗长得让人惋惜,如:国美集团的黄光裕、黄俊钦兄弟,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刘永行、刘永美、刘永言兄弟,远大集团的张跃、张剑兄弟,苏宁集团的张桂平、张近东兄弟……
兄弟相残的缘由
是何种剧烈的撕裂,竟然促使手足之情最终兵戎相见、破碎一地?
最常见的莫过于理念和个性的不合。类似新鸿基这样优秀的华人家族企业,在历经了创始人的传奇经历之后,开始逐渐步入稳健的发展,十分忌讳激进和冒险,下一代的接班人更多地是选择守业。但郭炳湘似乎不安心于仅仅守住父亲的产业,还是期望通过挑战在新鸿基留下自己的印记。郭炳湘的屡屡越轨之举,自然与相对保守的郭炳江和郭炳联产生了矛盾,更是挑战了母亲心目中稳健经营的思想。这就不难理解,矛盾激发时家族成员为什么会对他群起而攻之?
远大集团张跃、张剑两兄弟的分家,源自于对以后事业截然不同的定位——大哥张跃紧紧抓住直燃机空调这个行当,声称要做一辈子、决不改行;但弟弟张剑则极力主张远大多元化,认为直燃机空调未来市场潜在很大危机,于是把精力转移到了远铃整体浴室这个比较超前的项目上。此时,分手成为明智之举。
兄弟阋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几位兄弟之间能力和势力的差距,居功自傲的一方自然不满足于利益均沾。米塔尔家族也是印度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老大拉克什米·米塔尔25岁时便远赴印度尼西亚拓展家族事业,随后又开动并购战车陆续在全球收购了一系列的钢铁公司。但有超强能力和野心的拉克什米·米塔尔为了和两位弟弟撇清关系,把留在印度的家族产业留给了他们,自己成为雄霸全球的钢铁大王。
外力的介入和干涉,也是兄弟互相猜忌、恶语相向的重要诱因之一。据港媒报道,引发郭家爆发大战的原因,与一名身为郭炳湘“红颜知己”的T女士有关。T女士与郭炳湘青梅竹马,但由于郭氏家族的反对而未果。后来T女士进入新鸿基并涉足日深,郭炳湘与其一起进行过500亿元的交易,其中不少是在内地投资,此举自然引来两位兄弟的恐惧和诟病,也是郭炳湘失去郭老太支持的主要原因所在。
另外,父辈对产权界定的忽略或糊涂,也往往为兄弟之间种了深深的祸根。印度信实工业集团创始人迪鲁巴伊·安巴尼,在去世时没有对遗产的分配留下只言片语,这成为穆克什和阿尼尔兄弟俩的一块心病。随着家族事业的日益强大,这块心病愈发肿大沉重,最终病变成促使兄弟相残的心魔。
避免同根相煎
“兄弟连心,其利断金”在商界不乏其例。如康师傅的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兄弟,盛大的陈天桥、陈大年兄弟,安踏的丁志忠、丁世家兄弟,浪莎袜业的翁关荣、翁荣金、翁荣弟兄弟……
但我们同时看到,兄弟分家从某种角度来看并一定是坏事,因为志不同道不合却非要捆绑在一起互相煎熬,那么产生的内耗会反而会大大影响家族企业的发展。
郭炳湘曾在多年前遭遇绑架,后其妻出面与绑匪“谈判”,支付7亿港元赎金才使郭炳湘获释。从此以后,郭炳湘性情大变,有关他患“狂躁抑郁症”的传闻四处流传。郭炳江和郭炳联正是利用了大哥的这个软胁对其进行精确打击,老三郭炳联邀请的美国医生曾确诊其兄患有精神科疾病,不再适宜担任董事会主席职务。而郭炳湘自然极其愤怒,指责两个弟弟使用了“相当恶劣的手段”。家族纷争的不断升级,已经开始影响到新鸿基业务的发展。
像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刘永行、刘永美、刘永言四兄弟,分家后各奔前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黄俊钦、黄光裕兄弟俩当年及早分家,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创造了成功的商业神话;印度安巴尼家族和平分家的计划出来后,也让外界投资者长出了一口气,家族掌控的4家上市公司股票在当天分别取得了从3.9%到24.8%不同的涨幅;而在新鸿基管治权大局已定的消息公布后,立刻引起股市的热烈回应,新鸿基股票升幅扩大至2.23%。
苏宁环球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桂平说起1999年与弟弟张近东之间的分道扬镳颇有感触:“原来是一股道上跑着两辆车,现在是两股道上各跑着一辆车。”
树大要分杈,这是自然规律。在家族企业中,不合则分,即可以避免同根相煎的悲剧,同时也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连锁反应,让整个家族企业毁于一旦。
基业长青绊脚石
在2006年6月的美国《家族企业》杂志上,公布了一份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名单,其中有4家“千年企业”,比如日本从事建筑施工的企业——金刚组,创建于公元578年,至今传到了第40代,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
基业长青几乎是每一个家族企业的美好梦想,但类似于新鸿基这样的兄弟阋墙与分家,虽然有效地切割和阻止了家庭矛盾的继续恶化,防止家族企业滑入毁灭的深渊,但同时也成为基业长青的巨大绊脚石。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兄弟均分家产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思想进一步衍生,便是对家族企业的“瓜分”。所以,华人的家族企业总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均分下越变越小,很少有几代人共同努力累积成富可敌国的家财。企业的分家,实际上迫使企业财富的累积在时间和空间上面临夭折的命运,这成为我们产生“百年企业” 和“千年企业”最大的文化桎梏。
如何防止家族企业越变越小、最后灰飞烟灭?首先是要实现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在家族企业早期,管理权往往和所有权合二为一,随着家族企业的壮大,家庭成员的利益逐渐多元化,自然容易滋生家庭内部的矛盾和腐败;其次,要对家族企业的财产权进行清晰的界定,然后实行财产信托,子孙不再分掉家产,而是集中信托基金进行统一管理,后代只能领取红利。
事实上,郭氏三兄弟今天的纷争,似乎早就在创始人郭得胜意料之中。当年,郭得胜为了避免“不肖子孙”争产分家,便将郭家持有的新鸿基地产权益放到了一个信托基金当中,而基金的受益人包括郭得胜的妻子邝肖卿和他的三个儿子,即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联三人。他这一招极富先见之明——不管今天兄弟三人闹得如何凶狠,但大家却不能把家产一分了之,吵吵闹闹之后还得坐在一起想办法,如何才能让公司更好地经营下去?
——发表于2008年6月11日《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