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教授专著《传统艺术精神的守护与超越》出版


    刘星教授的专著《传统艺术精神的守护与超越/石鲁“以神造型”绘画思想研究》最近已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是目前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长安画派绘画大师石鲁先生的绘画思想的学术专著,被理论界推为“石鲁研究的最新成果”。

    “形”“神”关系理论是中国绘画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问题。在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思潮主流常常存在或倾向于“务实”(即注重“实证”)、或倾向于“崇虚”(即注重宗教般的精神追求)这两种完全分野的方向,相应地,在艺术思想上同时也就出现了或崇尚“以形写神”、或崇尚“以意造”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在整个中国艺术思想发展史上,这两种思想尽管交相存在,但是,由于在整个中国文化精神发展史上“实证”精神并未能占据其主流地位,而是更多地倾向于“原道”、“宗经”和“征圣”意识,所以,“‘以意造’形论”就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并成为中国艺术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学统。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导致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已衰落到了极点,当现代西方建立在科学精神基础上的文化猛烈地震撼着中国人的心灵时,觉悟的中国人意识到必须积极地引进现代西方“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才能挽救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于既倒。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二十世纪初,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问题是倡导“科学”与“民主”思想。反映在美术领域,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为代表的美术青年,积极倡导以“科学的写实观念”,改造传统中国绘画追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人画艺术精神,在中国美术界发动了的一场影响深远的新美术运动。随着中日民族战争的爆发,二十世纪初的新美术运动分化为左联美术运动和延安革命美术运动。由于以最广大的普通民众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代要求的促使,中国的传统美术、各种现代主义流派顿然间“销声匿迹”了,而以“写实性”为主要特色的现实主义美术占据了时代美术的主流地位;加之全国解放后专业美术院校以西洋的写实概念为基础的学院教学模式的确立,建立在西洋写实观念基础上的“以形写神”思想自然成为这个时代的“正统思想”;除此之外,坚持传统的绘画观念,就被视为“保守”和“落后”。在新美术运动倡导面向实物写生、“以真为美”的同时,坚持传统文人画创作思想的艺术家们并没有停止过与“革新”者们的思想争鸣,从二十年代至今,几乎每十年间都会发生一场甚至几场大的美术思想辩论。然而,综观各派思想,他们或崇洋媚外而持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态度,或泥古不化地徒拾古人之陈词,而能融合中西、并在传统绘画思想学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者,则罕见其人。笔者以为,长安画派的旗手石鲁先生,正是一位能够融会贯通中西艺术思想之长、并继承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之优良学统而推陈出新地提出“以神造型论”思想的出色的绘画思想家。

    石鲁于1960年前后提出的“以神造型论”包含了如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涵:一、“意当随物理”;“既以客观为基础,又以主观为能动”。二、“画贵全神……入他神者我化为物,入我神者物化为我,然合而为一则全矣。”三、“以神造型”,“以神变形”;“以形求神,则神微。”四、“临池变法”,“破体化法”,当“以统一为定法,然矛盾变化则为活法”;“我有我法,方为真法、新法也。”“以神造型论”明显地既含盖了一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意存笔先”、“以气韵求其画”(唐张彦远)、“得心应手,意到便成”(宋欧阳修)、“以意造”(宋苏东坡)、“以意运法”(清方薰)“以神推……神能化形”(清华琳)以及“全神”(清华琳)思想,又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在继承中国画论思想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合乎时代精神特点的发展,相对于同时代其他画家或画论家所提出的思想,明显地具有超越之处。

    当然,石鲁的“以神造型论”的提出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在继承了中国古代画论优良传统和西方现代科学的艺术理论的基础上,应时而动,又受着中国美术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初几次关于国画遗产继承问题、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问题、文人画问题的大讨论以及文革中“共产党员成了黑囚”的悲惨命运和精神分裂的刺激,而逐步融会、贯通、升华,才逐步形成的。因此,本文企图从中国画论史的角度、二十世纪上半叶各时期时代思潮变迁的角度以及心理分析的角度,对石鲁的绘画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后来所形成的主干进行了分层的分析和论证,并便揭示出它在整个中国画论思想发展史上地位和价值。

当然,本文所论仅仅为笔者一家之言,不周之处想必是不少的,希望各路专家多多批评指正。

    目录

 

 

绪    ……………………………………………………………………………………

第一章  石鲁“以神造型”论的提出……………………………………………………

1·1     从中国画论学统到石鲁的“以神造型”论…………………………………

1·1·1     原始占卜活动与“以神造”的认识原型……………………………………

1·1·2    “以意造”作为中国画论史上的一个主流意识………………………………

1·1·3     圣贤意识与中国古代画论“以意造”的精神实质…………………………

1·2     石鲁形神关系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1·2·1   “以形写神”——“他神”阶段………………………………………………

            私塾教育与石鲁的认知原型…………………………………………………

            革命美术对石鲁的影响………………………………………………………

1·2·2   “以神造型”——“全神”阶段…………………………………………………

          “以神写形”论的提出…………………………………………………………

           从“以神写形”到“以神造型”………………………………………………

          “以神造型”论对传统的“以意造”思想的超越……………………………

1·2·3   “得意忘形”——“我神”阶段………………………………………………

           关于“愈”的精神分析…………………………………………………………

          “真我”与“理想自我”的分离以及

  “真我”被压抑所造成的病态心理…………………………………………

          “刀”“戈”意象与超越传统…………………………………………………

           精神分裂病中的石鲁的艺术对于常人的价值…………………………………

1·2·4   石鲁的形神关系论三个阶段之内在联系…………………………………………

第二章     “以神造型”论之深入生活方法论…………………………………………

2·1      石鲁对“生活”概念的新解………………………………………………………

2·2      深入生活方法论——“交心”……………………………………………………

2·3      从传统总的规律出发观察生活……………………………………………………

第三章     “以神造型”论之笔墨方法论………………………………………………

3·1      笔墨——中国画艺术的“总归”与“微要”……………………………………

3·2      笔墨之意、理、法、趣……………………………………………………………

3·3      以“雄浑”、“苍劲”、“涩辣”、“潇洒”为核心的笔墨价值观…………

3·4      笔墨之对偶因素的辩证关系………………………………………………………

3·4·1   墨色之辩证关系……………………………………………………………………

3·4·2   笔墨之虚实的辩证关系……………………………………………………………

3·4·3   笔墨之“少”与“多”、“简”与“繁”的辩证关系…………………………

第四章    “以神造型”论之创新方法论——“临池变法”与“破体化法”………

4·1     “以形写神”论之创新方法论………………………………………………………

4·2     “以神造型”论之创新方法论………………………………………………………

4·3      创新方法论:“临池变法”与“破体化法”的提出……………………………

4·4      个人风格的创造理论………………………………………………………………

第五章     影响“以神造型”论形成的各因素分析…………………………………

5·1      二十世纪历次文艺思潮对石鲁绘画思想的影响…………………………………

5·1·1   毛泽东文艺思想对石鲁的影响……………………………………………………

5·1·2   无产阶级情感的确立………………………………………………………………

5·1·3   1954∽1963年三次关于吸收西洋科学写实技法

          与继承国画遗产之关系的大辩论对石鲁的影响…………………………………

5·1·4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石鲁的影响…………………………………………………

5·2     中国传统画论、文论对石鲁绘画思想的影响……………………………………

5·2·1  《淮南子》对石鲁绘画思想的影响………………………………………………

5·2·2   石鲁对白居易“神和而全”思想的发挥…………………………………………

5·2·3  《苦瓜和尚画语录》对石鲁的影响………………………………………………

5·2·4   石鲁对沈括“活法”概念的发展…………………………………………………

结    …………………………………………………………………………………………

后    …………………………………………………………………………………………

附录一  石鲁艺术思想变化年表………………………………………………………………

附录二  与阮荣春教授谈石鲁的绘画艺术……………………………………………………

附录三  论石鲁,兼论批评的原则性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