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照顾表姐一辈子


                                                      风雨十载 姊妹情深
                                                    我要照顾表姐一辈子
      一位16岁的少女,为了照顾高位截瘫的表姐,她无怨无悔的在这个家里一待就是10年。这是女人一生中最绚烂的年华,她留在了这里,为了一份姐妹深情,她承担起风雨飘摇的家,用自己的爱延续着表姐的生命……  

           图为郭夕霞、徐霞两姊妹。      

                   飞来横祸  

  郭夕霞,诸城市贾悦镇西徐宋村人,1993年与前徐宋村王永春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可以说郭夕霞是幸福的,丈夫能干,孩子可爱,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生活在她面前展露了甜蜜的笑容和无尽的欢乐。但是1998年清明节这天,却像一道分水岭,无情的将她的欢笑与美梦画上了句号。

  清明节,按照农村习俗,小姑娘小媳妇都去荡秋千,当时郭夕霞也跟伙伴一起凑热闹。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意外发生了,她荡到最高处时从秋千上摔了下来,一下子就站不起来了。家人及时把她送到医院,经医生手术抢救,命是保住了,可“高位截瘫”这四个字却让她永远失去了哪怕是坐立的机会。医生面对家人的请求,只是说好好护理吧。虽然后来家人带她到89医院诊治,可医生给予的结论也是:无法治疗,只能慢慢护理。那一年,郭夕霞27岁,孩子还小,公婆都快70的人了,这个家该怎么办?  

                        姐妹情深  

  徐霞跟郭夕霞是姑家表姊妹,两人打小一起玩耍,徐霞这个名字还是她上学的时候表姐给起的。郭夕霞结婚后,经常接妹妹过来玩,两人感情好得像亲姊妹一样。知道表姐出了意外,徐霞骑上自行车,跑了10多里路来探望。看到躺在床上的表姐和炕边的小外甥,16岁的徐霞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她当即决定,不论有多苦,一定要来照顾表姐几年。说起当时的勇气,徐霞说,只是出于姊妹感情,觉得应当在表姐最困难的时候帮她一把,至于以后事情发展,她也没有想过。

  从此,徐霞每天骑着自行车,在自己和表姐家之间来回跑,早来晚归,帮着表姐翻身、洗脸、刷牙、做饭、喂饭,一干就是4年。由于郭夕霞高位截瘫,大小便没有知觉,更不能自理,徐霞每天要为她换洗垫在身下的褥子。在郭夕霞家的小院里,无论冬夏,常年都晾晒着换洗的褥子。这么多年来,徐霞自己也记不清到底为表姐洗了多少尿布。邻居们说,人家徐霞对她表姐可好了,一年四季都把郭夕霞伺候得干干净净,身上、屋里什么味道都没有,要是外人来了,谁也看不出郭夕霞是个高位截瘫常年瘫卧在床的病人。别说是表姊妹,就是亲姊妹,能照顾成这样的也不多见。  

                        特殊家庭  

  2001年,郭夕霞父母与她的公婆商议他们夫妻俩离婚,毕竟她丈夫王永春还年轻。可离婚后该怎么办?孩子怎么办?想孩子了该怎么办?这一切的一切让郭夕霞考虑了很多,但最终善良的她还是同意了。为了今后的生活,两家人商量决定,郭夕霞离婚不离家,丈夫一家还要继续承担照顾她、为她治疗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判决了他们的离婚申请。

  为了家庭生活,2002年,王永春南下广州打工,徐霞便搬过来与表姐作伴,照顾表姐和孩子。其间,也有人上门为王永春提亲,但家人担心新媳妇不会像徐霞这样细心照顾病人,让郭夕霞受委屈,而且人家听说他们家的事情后,也就打了退堂鼓。通过几年的接触,徐霞的善良让郭夕霞的父母和公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时,两家老人动起了心思:要是让徐霞跟王永春结婚,对两家人来说,是件最完美的事情,可人家20岁的徐霞能同意吗?有了这个想法,郭夕霞的母亲便亲自跟徐霞的父母商议。徐霞的父母怕自己女儿去了受苦,心里十分不愿意,最后答复还是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当知道这件事情后,徐霞思考了很多,表姐夫老实肯干脾气好,是个好青年。要是自己不同意,把表姐交给另外的人照顾,自己又放心不下。她知道,如果答应,就是对表姐一辈子的承诺,也是自己要承担一辈子的责任,人生路很长很长。但最终她答应了,“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我要照顾表姐一辈子。”

  2004年,徐霞与王永春结婚,婚后,丈夫又回到广州继续打工挣钱,从此她开始了比以前更加辛苦的生活,因为她不仅要照顾表姐的生活起居,孩子的日常生活,还要忙地里的农活,一天下来,只有一个感觉:累。2006年,他们又添了一个女儿,徐霞的生活更忙了。但即便是生活再苦再累,徐霞对表姐的照顾一如既往,毫无怨言。郭夕霞看到,徐霞对外甥视同己出,对自己的照顾还像以前一样,甚至比以前更好。  

                  大爱绵绵  

  徐霞是一个寡言的人,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她丝毫不多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坐在旁边,说自己和表姐是前世的缘分。回想起那些劳累艰辛的日子,她总是说“没啥”。在采访的时候,记者看到,在郭夕霞的炕前有一个轮椅。郭夕霞告诉记者,这是妹妹徐霞和儿子王鹏娘俩为自己买的,儿子自小就跟着徐霞生活,两个人如同亲生母子,看到徐霞妈妈为了照顾这个家庭而劳累,懂事的孩子初中毕业,就决定为了这个家庭,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说着说着郭夕霞的眼角湿润了,要不是妹妹徐霞的照顾,也许自己早已不在人世了。自己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坐起来,坐一坐妹妹和孩子买的轮椅,晒一晒外面温暖的阳光,如果能坐在轮椅上,也可以为妹妹分担一点家务,让她歇歇。

  采访结束了,记者离开了这个特殊而温馨的家庭,但是徐霞心中那股如奔流般绵延不断的姐妹之情,却一直让人心潮难平。在这个普通的农民之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无言的爱。记者也曾问过徐霞,自己付出这么多,图得是什么,她的回答朴实直白得让人心疼,“我要照顾她,这是我的责任,我得对得起自己对心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