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的艺术经纪人


                                  唐冬梅:一鸣惊人的艺术经纪人
本报记者唐强黄强北京报道
2008年4月28日---30日,北京著名的京广中心的3层大宴会厅正在举行中经春季大型艺术品、古董拍卖会。国际著名画家、人民网书画收藏名人库书画名人、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民间交流文化大使、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爱国华裔马永强(SiDiK W MARTowiDjojo)和他的代表作《嫦娥一号组画》(96X87CM)之四、五、六及其《红霞满天 江山多骄》和《姊妹》集体亮相本场春季大型拍卖会。
《嫦娥一号组画》之四、五、六单幅估价30-----50万元,经过十几轮的激烈角逐,之四、之五分别以110万元的价格易主;之六以130万元的成交价,成为广东一位资深藏家的新宠!同场拍出的马永强的《红霞满天 江山多骄》以80万元的价格被山东藏家抱走;《姊妹》以60万元的价格被一位四川藏家揽入怀中。此番拍卖价格,刷新了马永强在中国书画作品拍卖市场保持的新记录!
此前,通过保利拍卖公司,人们对马永强和他的作品有了最初的认识。此次2008中经春季大型拍卖会,马永强再次受到中国收藏家和老百姓的追捧;马永强的中国区全权艺术经纪人唐冬梅,也由一位学者型中央新闻媒体主编,通过策划《嫦娥一号组画》这个华丽转身,成功转型为艺术品、古董经纪人。
                                        新闻记者的多彩人生
唐冬梅1964年10月出生于一个普通石油工人家庭,四川绵阳人。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华北油田当过石油工人,历任共青团干部、宣传干部、专栏作家、记者。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改革报社记者、主编、团中央中国产经新闻报社主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论坛秘书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题组副组长,现为艺术品、古董经纪人、小康建设文化网执行总裁。
10几年前,唐冬梅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改革报社担任记者。在繁重的新闻采访之余,在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著名妇女问题专家刘伯红老师的带领下,从事过《传媒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作为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的子课题,该项研究填补了国家空白。出版过诗集《唱给石油的歌》,在《人民文学》、《诗刊》、《工人日报》等报刊发表了数百篇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学作品。采写、主编了2米多高的中央新闻报纸!唐冬梅爱好广泛,其创作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数年来,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妇女》、《诗神》等林林总总的报刊杂志,读来温婉细腻,极近生活又超然物外,《留住自己放他去飞》、《攀援的晨歌》、《风,没有尽头》、《铜色肌肉群》、《他把一切献给党》、《血色凝重》、《风景》、《生命辉煌》、《草原,不想再寂寞》等数百篇诗歌、散文作品、通讯和报告文学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各种奖项。《13亿中国人民的小康时代已经到来》、〈〈寻求和平与发展〉〉、《伟人的光辉照耀21世纪》、《中国迈着坚实步伐走向世界》、《唐冬梅:小康建设的阶段性检阅》、《 唐冬梅:让小康科学之火成燎原之势》、《 唐冬梅: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小康建设》、《小康中国:唐冬梅》、等重要文章或访谈,清晰地勾勒出她的成长历程。著名时评作家李宏志的《责任感让唐冬梅如此美丽》是对她最准确的诠释。   
       2002年,唐冬梅与中共中央党校合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题研究时,担任课题组副组长,在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前一个月,出版了《中国小康社会发展报告》,唐冬梅任主编。报告的出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先后被全国几十家大型图书馆收藏。 “十六大”刚刚落幕, 2003年元月,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改革报要闻记者的唐冬梅创办了中国改革报《小康社会》专刊,担任主编。从此,中国有了第一张专门研究报道小康社会的专题新闻纸。《小康社会》专刊的出版,使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把“唐冬梅”这个名字与“小康社会”这个时代关键词联在了一起,很多人甚至见面都不叫她的名字,而亲切地称她为“小康”。
    2005年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团中央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等单位共同组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题研究中,担任课题组常务副组长,并担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论坛秘书长。 2005年初,国家邮政总局为了纪念我国小康建设中的这件盛事,特意推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论坛”首日封;2005年11月,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唐冬梅秘书长,并为论坛欣然题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结经验,建言献策”,成为论坛创新工作的精神动力。
                         从新闻到艺术  一鸣惊人入新途
       担任报社主编期间,因为经常签发马永强先生的新闻稿,唐冬梅与他相识。经过2年观察,2007年10月,71岁的马永强先生和夫人找到唐冬梅的办公室,决定:将他几十年追求的艺术成果“传给她”;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文化成为国家竞争力!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分享中国传统文化的盛宴!”,这2个因素,提供了唐冬梅“华丽转身”的条件。
      2007年10月24日18:05分,中国政府宣布“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发射成功。唐冬梅以她20多年新闻记者的政治敏感、文学艺术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她用整整1个晚上的时间,策划了“艺术辉映(回应)科学”的 “嫦娥一号”组画的规模和思路,并且立刻与远在印度尼西亚的马先生取得联系,马先生不顾年事已经72岁高龄,连续昼夜奋战整整一个星期,激情创作了《海外侨胞心向祖国——月球物语系列》“嫦娥一号”组画共6幅作品。这组作品表达了策划人、艺术经纪人唐冬梅和作者马先生对伟大祖国取得巨大成就的热烈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唐冬梅认为,中国以“嫦娥”命名探月卫星,既富有诗情画意,又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的善良愿望。除了寄托中国人的强国之梦,也反映了海内外华人对国家伟大复兴的美好期待。
        2007年11月19日,马永强先生在印度尼西亚将自己创作的“嫦娥一号”组画《海外侨胞心向祖国——月球物语系列》共6幅画,交给联邦快递公司递往中国北京。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11月21日,联邦快递公司通知马永强先生:物品丢失!这个意外的通知,使72岁高龄的马永强先生受到巨大的精神打击!
     “嫦娥一号”组画的策划人唐冬梅心急如焚!但她却冷静地于2007年11月30日早上,向联邦快递公司美国总部、联邦快递公司亚洲总部和联邦快递公司中国总部发出措辞强硬的书面传真,要求联邦快递方面务必全力查找,结果——不到1个小时,联邦快递公司通知———“嫦娥一号”组画《海外侨胞心向祖国——月球物语系列》共6幅画在北京空港海关物流被找到了!
       然而,由于联邦快递延误了整整10天,经过周密安排的捐赠计划已被全部打乱。虽经过多方努力,“嫦娥一号”组画之四、之五、之六的捐赠活动最终还是被迫取消!整个捐赠活动的意义大打折扣!2007年12月25日, “嫦娥一号”组画《海外侨胞心向祖国――月球物语系列》捐赠说明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唐冬梅向中外新闻媒体发布 “嫦娥一号”组画捐赠活动不能继续执行的原因。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新华社、人民日报、CCTV、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艺术家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雅昌艺术网、新浪、搜狐、网易、港、奥、台、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西班牙、加拿大、英国、美国、法国等中外数百家新闻、艺术媒体给予了数以万计的热情关注和报道!
    “嫦娥一号”组画的成功策划与组织实施,一时成为新闻媒体和地铁等公共场所的热门话题!新闻战线老兵、第一次做艺术经纪人的唐冬梅,在涉足艺术领域不足2个月的时间里,就把她自己和她经纪的艺术家马永强,双双推上了雅虎搜索的“热门搜索词”宝座!至此,绚丽多姿的中国绘画艺术大家庭,多了一组美丽的史诗绘画经典————“嫦娥一号”组画;艺术经纪人唐冬梅,也开始了她的新的人生旅程。
     “中华5000年的文化成果灿烂辉煌,让世界分享中华传统文化盛宴,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唐冬梅说,“这是我人生新旅程的追求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