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宦官中的忠义之士



  唐朝宫廷的政治斗争有两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前期女人干政,后期宦官专权。由于女人干政发生在唐朝的上升时期,所以很少有人追究其历史责任。而宦官专权发生在唐朝的衰落时期,因而被历史学家们认定为唐朝衰亡的两大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藩镇割据。其实,将唐朝衰亡的原因完全归结为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并不公平,皇帝无能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试想,如果皇帝具有雄才大略,宦官又怎么会有机会专权呢?

  中国几千年来的正统思想都是维护王权,所以宦官专权历来为人们不齿,加之宦官本身生理方面的残缺,许多人经常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这一群体。实际上历朝历代奸臣弄权的现象比宦官弄权的现象严重得多,危害也大得多,只不过是宦官弄权更容易引人注目而已。生理残缺或许会导致许多宦官心理扭曲,但宦官群体中也不乏忠臣良将,如东汉时期的造纸术之父蔡伦、明朝航海家郑和都是宦官身份。即使是在宦官专权最严重的唐朝后期,也出现了曹日昇、杨复光、张承业多位忠义宦官。

  曹日昇是安史之乱时期的一位宦官。南阳被叛军围困时,唐肃宗派曹日昇去南阳宣慰将士。可是曹日昇到南阳之后,因为有叛军的包围,无法入城。曹日昇没有退缩,打算单枪匹马冲进城去。但负责保护他的襄阳太守魏仲犀不答应,他说如果你被叛军抓住了,皇帝会追究我的责任。幸好曾任监察御史的颜真卿当时也在场,就说:“曹将军冒着生命危险要去传达皇上的命令,为何要阻拦他呢?假使他不能到达,也不过是死一个使者;如果能够到达,那么城中人的信心就会更加坚强。”这时另一个宦官冯廷环也表示愿意带着两名骑兵相助,曹日昇自己也有几名随从,凑成了十骑。于是,曹日昇带着这十名骑兵一起冲进包围圈。由于他们十分骁勇,叛军根本不敢逼近,曹日昇成功进入南阳城中。此时南阳城中的守军由于弹尽粮绝,差不多已经绝望,一见到曹日升,信心大增。随后,曹日升去襄阳为南阳守城将士调运粮草,率领一千人运粮入城,叛军不能阻挡。宦官曹日昇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他的勇气足以令那些叛军未到就望风而逃的唐朝官吏羞愧至死。

  杨复光是唐朝末年一位足智多谋的宦官,多次担任藩镇监军。王仙芝起义时,目光长远的杨复光为避免战乱扩大,曾招降王仙芝。王仙芝派手下将领尚君长按约定来降,却被心胸狭窄的唐将宋威诛杀,导致王仙芝重新领兵反叛。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忠武节度使周岌投降了起义军。一次夜晚,周岌约杨复光前往。杨复光身边的人说:“周岌已经降附贼军,必然要害您,千万别去。”杨复光坚持前往。见了面,杨复光义正词严地对周岌说:“大丈夫感念的只有恩义,你一介平民出身被封为侯,却抛开传承十八代的天子,向贼寇称臣,算什么大丈夫!”周岌哭诉道:“我的力量不足,与他们貌合神离,所以才找你来商量。”于是周岌复归唐朝。此后,杨复光又率军平定荆襄,收复邓州。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天下兵马都监。为平定黄巢起义,杨复光又请沙陀悍将李克用发兵从大原进攻关中,迫使黄巢起义军撤离长安,因此被皇帝封为弘农郡公。王仙芝黄巢起义最后得以平息,宦官杨复光实在功不可没。

  唐末最忠心的宦官大概要属张承业了。唐朝被藩镇将领朱温灭亡后,宦官张承业居然力图复兴唐朝。由于他与勤王功臣李克用关系极好,所以他把复兴唐朝的希望寄托于李克用及其儿子李存勖的身上,一生都为李克用父子奔走操劳、呕心沥血。在辅佐李克用父子的过程中,张承业也显示出非凡的谋略和才干。不过,李存勖灭掉了朱氏后梁,建立后唐之后,却自己做了皇帝。一心复兴唐朝的张承业绝望了,他对李存勖说:“诸侯血战是为李唐王朝,现在我王自取之,误老奴矣!”然后绝食而死。一个宦官对已经灭亡的唐朝忠诚到这种地步,也算得上惊天地泣鬼神了。

  尽管宦官专权是唐朝后期的一大痼疾,但宦官并非一无是处。实际上,从唐肃宗开始,每当长安出现祸乱,拼死保护皇帝的,总是宫中的那些宦官。如唐德宗时长安发生泾师之变,平时口口声声忠君爱国的文武大臣,一个个跑的比兔子还快,唐德宗逃亡时身边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在东宫时的一批宦官。甘露之变后,唐文宗曾感叹自己“受制于家奴”,是个傀儡皇帝。可是,如果没有那些宦官,唐朝没准要早亡上百年。(文/谢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