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经济型酒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而且仍会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全国有25多万家住宿场所可供开发和利用,尤其是6万家达到经济型酒店转型标准的潜在资源的利用。因此,目前对于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大可不必担心。而急需关注的是经济型酒店发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防止潜在危机的发生。
1、飞速发展、物业飞涨、同业竞争等问题导致经济型酒店增长减缓
近一两年,经济型酒店呈现爆炸式的发展,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的数据显示,经济型连锁酒店业排名前十位的品牌年均增长率高达74%,如此快速的发展必然导致众多问题的显现。自2007年以来,我国正经历一场严峻的通货膨胀考验,物价水平高升、物业飞涨、人员工资高启,这些因素都将导致经济型酒店的利润下降。特别是如家酒店2007年第四季度爆亏事件,直接导致市场对经济型酒店的重新认识,七天酒店今年将增长速度由去年的400%降到140%,汉庭酒店也将控制增长速度,以期度过困难期。
2、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经济型酒店融资难度增大
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资本一直是主要推动力。除了如家和锦江之星实现上市融资外,7天、莫泰、汉庭等其他经济型酒店的资金无一例外均主要源于风投支持。而在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中,美林、德意志等不少投行损失惨重,在进行项目考量时更加谨慎。海外资金不再唾手可得的同时,国内信贷收紧亦给行业带来更多变数。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如家等上市公司股价产生一定波动,其他未上市企业的融资和上市估值也受到影响,摆在经济型酒店面前的直接问题就是融资成本提高,难度加大。例如,汉庭酒店集团首席执行官张拓日前向媒体承认,去年7月签订的8500万美元融资协议,是与投资方约定分数次注入,目前最后一笔融资由于付款周期问题未能到账。
3、管理经验缺乏、人力资源不足
在几年的积累过程中,国内的经济型酒店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是与国外一些成熟品牌几十年的管理经验相比,不足之处仍然很明显。在成本控制、服务质量、培训机制、物流配送、企业文化等方面,需要继续改进。
同时,在经济型酒店物业中25%以上为酒店改造的,而且经济型酒店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所以在经济型酒店市场真正从事过酒店行业的人员比例不大,大约只占30%;特别经济型酒店的用人模式简单、精炼,一人多岗、一职全能,因此要求经济型酒店的管理人才必须是不仅专业化,而且更要复合型。因此经济型酒店目前从业人员匮乏,特别是酒店高层管理人员紧缺。
4、市场细分不完全,产品层次不清晰
经济型酒店在中国刚刚起步,尤其是一些民族品牌的酒店,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或者对目标市场的细分工作不够细致和完全,导致了市场重叠或者过于宽泛,产品设计没有层次,缺乏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经济型酒店有三种类型档次:有限服务酒店(Limited Service Hotel),经济酒店(Economy Hotel/Budget Hotel)和廉价酒店(Super Budget Hotel)。有限服务酒店在经济型酒店中属于高档次,经济酒店中档,廉价酒店则属于最低档次。这三种层次的酒店价格相差很大,其硬件设施的差距也非常大,有限服务酒店的客房硬件设施不亚于四五星级宾馆,而一些廉价酒店则在削减成本的思想指导下尽量简化设备,客房设施比较简陋。但是在中国,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非常清晰的产品层次的划分。
5、非理性资本的涌入给产业带来冲击
经济型酒店的高投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资本,但是一些非理性资本的涌入导致了很多问题。一些原星级酒店被资本收购后改头换面冠以经济型酒店之名;一些经济型酒店的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一些资本的真实关注点是地产,只想借经济型酒店之壳进入……这些现象都会搅乱这个产业原本就不是很稳定的秩序,导致一般民众对经济型酒店概念理解的混乱,并且为日后的价格竞争埋下隐患。
6、市场营销手段缺乏,销售预定网络不全
与国外品牌相比,中国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明显缺乏市场营销的意识和手段。尤其是一些区域性的品牌,知名度非常低,品牌形象构建也不够成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除了锦江之星、如家快捷、速8、7天、新宇之星等少数几家酒店连锁建设了独立销售预定网络和电话中心以外,其他很多酒店都主要依靠专业的订房中心和旅行社来销售客房。即使是有预定网络的酒店,其预定技术和效率也不是很高,设计不够完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