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资本与积累(二)


  可变资本与积累(二)

  《理论经济学》第四编(下)社会再生产考察(14—19章)

  第十九章第三节

  第十九章介绍

  从本章所作的社会再生产计算和补充分析可知,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一、二部类间的交换和一、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就是马克思所已阐明的各项基本规律。本章对可变资本与积累的关系的补充研究则表明,可变资本的积累计入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总量,使资本的名义积累率相应提高了。就是说,实际的积累率并没有以这种方法计算显示的那么高,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增长速度也因此而有差异。有鉴于此,严格地讲,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表式所作的关于积累和总产品价值增长的计算,均应有所修正。但这种修正也不会影响那里所阐述的基本论点的正确性。

  三、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补充考察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考察无疑是划时代的,科学上的贡献极为巨大的,对于后人的指导与启示则是深远的。不过,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实际是紧扣着马克思对可变资本的科学分析——有必要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表式计算作补充性考察。不妨预先指出,这里所作的补充性研究,决不会、也不可能动摇马克思的基本科学结论。

  关于简单再生产,不必作什么补充研究。因为我们需要作的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补充研究,关键点是积累,而简单再生产与新的积累无涉。简单再生产的重要前提是以往历史地形成的积累。马克思的简单再生产举例表式是:

  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

  关于社会再生产表式中的不变资本,马克思写道:“代表生产上消费掉的不变资本的那部分价值c,是和生产上使用的不变资本的价值不一致的。诚然,生产材料会全部消费掉,从而它的价值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但是所使用的固定资本只有一部分会完全消费掉,因而只有这部分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固定资本即机器、建筑物等等的其余部分继续存在,并且和以前一样,继续执行职能,虽然它的价值由于逐年损耗而减少。在我们考察产品价值时,继续执行职能的这部分固定资本,对我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它是在这个新生产的商品价值之外而和这个商品价值并存的一部分资本价值。”(《资本论》第二卷439、440页)这里所说的事情的性质就是:存量生产资料和年消费的生产资料,两者在性质上既不相同,在量上实际也不会正好相等。另一方面,因为简单再生产不涉及积累,不管历史地形成的这两者的比例实际怎样,如果假定有关的条件没有变化,社会再生产也就只能按原有的规模继续推移。

  现在考察扩大再生产。作为基础表式,取马克思的第二例。

  Ⅰ.5000c+1000v+1000m=7000

  Ⅱ.1430c+286v+286m=2002

  其中Ⅱv和Ⅱm,马克思原式数值285,这是近似值,为有利于下面的运算,取精确值:1430÷5=286。

  与马克思的假定一样,第一部类的资本家只消费剩余价值的一半,另一半即500用于积累,——重要差别由此产生。从上面的分析可知,除了不变资本的积累必须有剩余价值的相应资本化,可变资本的积累实际不需要花费资本家一文钱。因而Ⅰ500m可以全部体现为追加的不变资本。关于这个追加的不变资本以及社会原有的全部不变资本,一般地,在此假定,年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同数工人推动的存量生产资料的价值正好相等。马克思的计算实际也包含着这样的假定。这意味着,一方面使用的劳动手段(固定资本)的价值远大于年折旧费,另一方面,劳动材料存量一年内周转多次,因而年消费的劳动材料的价值远大于其存量价值。据此可以假定,一年期间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年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等于他们推动的生产资料平均存量价值。关于新积累的不变资本,马克思指出:“在关于积累的这个阐述中,就不变资本是在它参与下生产的商品资本的一部分价值来说,不变资本的价值没有得到精确的说明。新积累的不变资本的固定部分,只是逐渐地、周期地、按照这些固定要素的不同性质而以不同的程度加入商品资本的;因此,在原料和半成品等等大量进入商品生产时,商品资本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流动的不变组成部分和可变资本这两者的补偿构成的。(鉴于流动组成部分的周转,象以上这样阐述是可以的;因此可以假定,在一年之内,流动部分以及由固定资本转给它的那部分价值周转十分频繁,以致所提供的商品的总额,在价值上和进入年生产的总资本相等。)”(《资本论》第二卷590页)在马克思这样的假定条件下,年商品的这部分价值,等于当年积累投入的不变资本周转消耗的价值额,加上新增工人一年的工资额(可变资本)。问题在于,着眼于社会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可变资本,并非来自于积累,而是与社会再生产的扩大相伴相生,增加的新创造价值中用于新增工人当年消费的部分,就如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用之于资本家自身的消费。

  接着上面的研究。已知一部类积累500c,二部类可以积累的不变资本等于

  Ⅰ(1000v+1000m)-I1430c-Ⅰ追加500c=70,一部类积累率为500c÷1000m=50%,二部类积累率为70÷286m=24.48%。

  两个部类内部及两大部类间的交换关系是这样的:(1)Ⅰ5000c在一部类内部交换,

  Ⅰ1000m中的500直接作为一部类的追加c。(2)Ⅱ286v由二部类工人消费,Ⅱ286m中的216由二部类的资本家消费。(3)Ⅰ000v加上Ⅰ1000m中的430与Ⅱ1430交换,一部类工人的消费由此得到实现,一部类资本家所需消费量的大部分也得到实现,二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得到补偿。(4)Ⅱ286m中的70与Ⅰ1000m中的70交换,二部类得到了积累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一部类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由此全部实现。

  就工人和资本家的关系讲,作为劳动力商品的货币交换形式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形式遮盖着雇佣工人实际只是以自己活劳动的一部分生产出自己必须的消费资料这一客观事实,而他作为资本雇佣的可变资本的积累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实现。

  现在,社会的不变资本总量等于Ⅰ5000c+500c=5500c,Ⅱ1430c+70c=1500。可变资本总量作为活的劳动力也相应成比例地增长,其中Ⅰv增加量为500÷5=100,Ⅱv=70÷5=14。全社会可变资本总量为Ⅰv=1000+100=1100,Ⅱv=286+14=300。据此,第二年末社会总产品价值等于:

  Ⅰ.5500c+1100v+1100m=7700

  Ⅱ.1500c+300v+300m=2100

  社会总产品价值9800。对照马克思所作的表式计算,第一部类的追加c为417,第二部类的追加c为153。如果也按追加c量计算积累率,则第一部类的积累率为417c÷1000m=41.7%,二部类积累率为153c÷285m=53.69%(当Ⅱm=286时,积累率为53.5%)。但因为把增加的v,也等同于由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实现的存量资本的增加,据此计算的积累率也就相应提高了。

  接着上面的计算,第三年,第一部类积累率仍取50%,第一部类追加c量为550。第二部类追加c量等于1100+1100-1500-550=150。第二部类的积累率等于150c÷300m=50%。第一部类c总量为5500+550=6050,二部类c总量为1500+150=1650。相应地,一部类活劳动总量为1100+110=1210,二部类为300+30=330。社会总生产表式如下:

  Ⅰ.6050c+1210v+1210m=8470

  Ⅱ.1650c+33Ov+330m=2310

  社会总产品价值10780。第四年,一部类积累c量为1210×50%=605。二部类积累c等于

  1210×2-1650-605=165,积累率仍等于50%,即165c÷330m=50%。一部类c总量等于6050+605=6655。二部类c总量为1650+165=1815。资本家雇用的工人总数,一部类等于

  1210+121=1331,二部类等于330+33=363。社会总生产表式如下:

  Ⅰ.6655c+1331v+1331m=9317

  Ⅱ.1815c+363v+363m=2541

  社会总产品价值11858。总起来讲可以作出以下结论:从上面所作的社会再生产计算和补充分析可知,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一、二部类间的交换和一、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就是马克思所已阐明的各项基本规律。我们对可变资本与积累的关系的补充研究则表明,可变资本的积累计入剩余价值资本化的总量,使资本的名义积累率相应提高了。就是说,实际的积累率并没有以这种方法计算显示的那么高。这里所作的计算之所以年产品价值总量增长较快,——第三年末,马克思举例表式社会总产品价值为10614,我们举例得10780,就是因为后者的实际积累率高于前者。后者第一部类所占比例较大,因而从第二年开始,社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生产资料的价值也相应增加。

  有鉴于此,严格地讲,本书第十一章中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表式所作的关于积累的计算,也应和以上所述一样有所修正。但这种修正也不会影响那里所阐述的基本论点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