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代码(DreaminginCode)》译后记


  
  2007年初,博文视点的郭立总经理打电话给我,说有本书想请我评估。拿到DreaminginCode英文原版,读完第0章,我知道,这书无论如何是舍不得给别人做了。

  软件乃是人类自以为最有把握,实则最难掌控的技术。本书作者罗森伯格对OSAF主持的Chandler项目进行田野调查,跟踪经年,试图借由Chandler的开发过程揭示软件开发中的一些根本性大问题。说起罗森伯格,也算奇人一个。他创办的Salon.com网站,是美国最著名的网上出版物之一。此人全才,编程写作两手都硬,最难得的,是他在高屋建瓴般的大眼光之外,收放自如的好手段。本书是讲一事,也是讲百千事;是写一软件,也是写百千软件;是写一群人,也是写百千万人。我相信,任何一个在软件领域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看完本书,必掩卷长叹:做软件难。

  也因为罗森伯格文笔太好,翻译起来特别困难。在试译首章时,笔下还算流畅,颇以为可以很快翻完全书。孰知再往后做,就迎头撞上拦路虎:古往今来的典故;软件领域的轶事;冷峻中饱含感情的笔调;有如神来般的适时幽默;精当的遣词造句;尚来不及上词典的流行语……读书不妨囫囵咽,翻译怎敢随手抛?盖阅读之快感,快而后有感;翻译是为读者贡献读起来有快感的文字,读者要读得快(快速、快乐),译者必然是快不了的。

  我一向认为,世间语言是相通的。计算机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做软件,是把人类用自然语言表达的需求,翻译为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做软件难,做人类语言的翻译亦难,抑或更难,因为除开信息的表达,人类读者还会要求风格等等几乎不可定量的元素。以信、达、雅三字为翻译效果的判断标准,实在有些模糊。我更倾向于“准确、完整、保持风格”的说法。准确、完整,相对(只是相对)容易一些,而保持风格就难多了。自己写东西越好的人,越容易“看不见”原文风格。翻译诚然是一种创造,但弃原文风格于不顾、只管自己爽的翻译,只好称之为“译述”,自成一体,与原文未免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

  所以,能翻译与自己平日写作风格相近的原文,是多么幸运的事!我翻过两本技术书,非逼着自己去适应原文风格不可,是做了对读者有意义而让译者受憋屈的事。这次翻译DreaminginCode,酣畅淋漓,仿佛酷暑天喝了杯冰冻酸梅汤的神气。键盘声响,是罗森伯格写了我想写的字,也是我说着罗森伯格要说的话。穷一年之功,翻这本300来页的书,值了。

  二次排版完成,我也陷入了失语状态。跟着罗森伯格在软件丛林里转了一圈,回到现实中,原来米奇•卡普尔业已辞去OSAF主席一职,并且会在2008年内撤走投资。OSAF全职人员也立即从27人减少至10人。凯蒂•帕兰特在Chandler项目官方blog上宣布了这条消息①,一时间外界议论纷纷。

  没有人可以指责米奇•卡普尔自私,有篇评论②写得好:“他养活Chandler和OSAF达六年之久,寄望于能做出令人激动的创新PIM套件。……六年后,Chandler仍无定形。……(离开的)时候差不多了。”六年半时间,上百万美元,几十号顶尖高手,换来幻梦一场,此时最郁闷的,当属米奇•卡普尔。在OSAF/Chandler行将就木的今天,本书正可做它的墓志铭。

  “这里躺着一个野心勃勃的开源项目。它曾立志超越Outlook,最后却无疾而终。慷慨的米奇•卡普尔带给它生命,又把命脉从它身上取走。许多程序员以心血养育它,惜乎全不见成效。它是温室中的花儿,有过绚烂的梦想,还未绽放即已枯萎。那软件的花园中,还有多少会渐次凋零呢?”

  韩磊

  2008年5月于北京

  ①消息参见http://blog.chandlerproject.org/2008/01/08/osaf-transitions

  ②评论参见http://blogs.cnet.com/8301-13505_1-9847739-16.html?part=rss&subj=news&tag=2547-1_3-0-20

  (磊按:最后三段文字,抄了1月份听闻MitchKapor离开OSAF后自己写的一篇东西,放在这里刚好合适,读者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