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保姆


         明天就是六一节了,看到路上的小孩,突然想起我儿时的保姆,想起她抱我、哄我的情形。
        说起保姆,她是我一生难忘的一个伟大的女性。我爷爷奶奶过世得早,父母忙于工作,我没人带,于是经朋友介绍,我们家便请了保姆来照顾我。那时妈妈的工资是32元,请保姆每月的支出是15元,但幸运的是我们请到了一个好保姆。
        因为她与妈妈同姓--王,于是我们全家都称她为“保姆姑”。带我时,她已经60多岁,我对小时候的很多往事都还记得很清楚。“保姆姑”中午在我家吃饭,晚上等到我父母下班,她便回家了。记得听父母说过,她老公过世得早,一个人把唯一的儿子拉扯大,帮他讨老婆,但儿子、儿媳都不孝顺。后来儿子招了个上门女婿,对她也不好。她一个人在儿子家对面的杂物间居住。我记得她房间的地不平的,因为是黄土地,没上过水泥的,每天做饭就是一个小炭炉和一个小沙锅,煮粥居多。那时我就觉得他儿子就是我的反面教材,我很讨厌他,他见到我也很疼我(因为妈妈在供销社可以帮他买公价煤油和糖),但我从不理他。
       保姆姑是很典型的中国妇女,节俭持家,对人也很好,尽管没读过书,她带过的小孩却都很乖,读书成绩也好。我小时侯喜欢人抱,她也常抱我,但父母教育我--保姆姑老了,不能让她抱你,你要自己走路,所以我后来经常自己走路。
        保姆姑的随身之物是一把伞,黑布的,但不是自动伞,打开时要手推上去,对比我们家的全自动伞,我觉得很特别,但它是保姆姑带我出去玩遮太阳挡风雨的“宝贝”,我们都很爱惜她,所以我14岁再次看到那把伞时,好像还是新的一样。
        记得小时候,我做错事时,她都很好脾气对我说:弟啊(我们家乡对男孩子的通称),不能这么做。也奇怪,我就听她的,真的不再做。每次经过市集,很多卖东西的,我从不让她买给我吃,她在父母面前表扬我,我以后更不会要她买东西吃,对比现在的小孩见什么吃什么,我那时真的算乖,当然都是保姆教得好。
    5岁那年,我要上幼儿园了,妈妈觉得保姆很好,把她介绍到同事家做了保姆,偶尔父母加班,她也会来带我。每年过年都我们会去看她,给点压岁钱、送点日用品,给她做身新衣服,每次她都很感激妈妈,说很多感激的话。但在我们看来,都是应该的,其实我们把她当成我的奶奶了。
    我9岁时,跟爸爸到县城生活,不久妈妈也调县城工作,她过来送我们,有点伤感,因为以后见面机会就少了。我们在县城稳定后,便请她到县城来玩,带她风景区到处玩,她很开心,一个农村妇女几十年没离开过镇,第一到县城。以后再请她,她便不来了,她说:六十勿借债,七十勿过夜(人老了不找别人麻烦)。后来妈妈过年托人送压岁钱给她,她都不太收,觉得我们读书开销大,不该拿妈妈的钱。
       读大学时,有一次打电话回家,妈说:保姆姑不久前过世了,我们都不知道,她儿子没通知我们,都没去送。我觉得很可惜,这么好的一个人!幸运的是,活到80多岁,她是安详地走了。只是我觉得她的一生太过辛酸,没有一天享受过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