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关注地震次生效应,大洪水或成不速之客!


种种迹象表明,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或许是个多事之秋,天灾人祸纷至沓来,过来的五个月其实已经初现端倪:年初的雪灾,3.14藏独份子暴乱,4.28火车出轨相撞,5.12汶川大地震以及近日南方暴雨,长江轮船相撞等等,都在为今年的不平凡做着诠释。而今年又恰逢“十七大”后政府换届,奥运召开,好事、坏事;开心事、烦心事,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约而同地赶来凑热闹,既考验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叫板政府的执政能力。
在这乱纷纷的来客中,有一个客人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洪灾!有媒体报导,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黄河水利委员会教授级高工王涌泉,近日向记者介绍了2008年海河和黄河确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推测及依据。
据王涌泉介绍,50年来他的一个主要发现就是:黄河总是有一段时间枯水期,然后就有一段时间丰水期。据史料记载,黄河的几次大洪水前,都曾发生长时间的枯水。发生旱涝转变的年份,也就是北半球欧亚大陆大气环流发生改变的时候。当纬向型环流(沿地球纬圈走向运行的东西向的大气环流)强盛时,从太平洋南部和印度洋来的经向型环流就很弱,黄河就枯水,反之则丰水。“大气环流的变化有一定规律,和太阳活动关系密不可分。”

 

根据观测资料,王涌泉发现黄河流域曾发生较大洪水的1933年,其太阳活动状况与2008年较像。而2007年秋季到冬季,长江以南地区严重干旱,这个副热带高压的形势以及大气环流条件,很像1933年。2007年8月,朝鲜已经出现大水灾,其实朝鲜1962年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结果1963年、1964年中国就发生了海河、黄河大水。“这三条都让我们警惕。而2003年、2007年淮河已经两次出现大洪水,雨区已经很接近黄河和海河流域。所以,2008年海河和黄河确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目前,王涌泉已经就此情况做了上报。

资料显示王涌泉先生曾经有过两次准确的预测。1997年缅甸北部发生群震后,身为国内水文界老专家和日地水文学创建人的王涌泉,根据洪水历史规律和1997年秋后印度洋海温增高及非洲东南部频发暴雨洪水,而且逐渐逼近中国的先兆事实,于1998年1月预测当年7至8月长江流域中下游将出现特大洪水,结果1998年大洪水如期而至。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Mw9.3级特大地震发生后,2005年3月,王涌泉向国家领导人反映,“苏门答腊特大地震后,珠江可能发生大洪水”。当年6月,珠江流域果然出现了大洪水。这两次预测,是当代国内外水文界的经典案例。 资料来源于此链接 http://news.qq.com/a/20080530/000665.htm 

我们应当相信科学,相信这些资深科学家的预测与推论。特别是目前尚未到主汛期,而南方多处已经暴雨成灾,这似乎是在预示着什么。有关部门应当密切关注当前动向,未雨绸缪,建立防大汛的应急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这是与我们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建立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相一致的。诚然,预测预报难免有不够准确的时候,万一预测不准也不要责怪这些科学家,毕竟有防无害比有害无防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