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第一次看到散人的贴子提到范美忠的事情,再关注到范美忠。俺除了认同散人的道德价值观,也认同范美忠的另一种道德价值观,而且范美忠有权利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世界上,已经非常完善的民主自由国家,约束的力量就是源于道德,道德乃是文明人的底线。不过,俺不想在这里讨论这个命题,俺移目近乎完美的道德纸张--中媒的地震报道,险些惊异感受到,一场地震--8万个活生生的生命,刹那间提升了中国人的整体道德水平么?
俺觉得,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可能在这场地中,没有提升,也没有降低,只是它激活了中国人麻木于心底的向善之心。
但是,如果俺没有看到一点异声,俺会产生一个错觉,地震之后民族的文明素质与道德水平忽然有了一个大跃进。俺是不相信大跃进之类的事情的,比如股市与楼市,明知道继续泡沫化,便可能将中国推入万劫不复的金融危机深渊,但是谁管呢?俺看到的套牢的痛苦,投机获利的洋洋得意。
回到范美忠。俺觉得范美忠的价值,或者他的另类的勇敢精神,他将心底的话语表达出来,这种真实的表达,它正好可以敲醒陶醉于民族道德水平飚升的虚幻。地震了,学校从此不建豆腐渣工程了?地震了,学校的危楼全部都加固了?地震了,教德跃进到完美无缺的境界了?地震了,全中国的50万所中学的教学楼,就此安然无事了?俺觉得范美忠的文章,比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对俺的震撼深刻得多,它逼近让人窒息。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考察,人的生物性,求活的本能精神,对世界本质还原的判断,它完全摒弃了虚幻的迷雾。
俺发现,这时候要想进入对范美忠的讨论,难度比较大。俺得承认批判范美忠的人们,他们在做最后的抵抗式的维护普世道德价值观;俺得承认,支持范美忠的人们,他们在强化独立的思想与行为的普世逻辑……这两个非同角度切入的评论,其实是关照到了两个思想集群。
但是,就俺从凤凰网的高调文章一律化的情境,俺得说,在这样的一个语境背景下,俺愿意读范美忠一篇文章,而不愿读千篇一律的一百篇完美的文章。
因为,范美忠在第一时间将俺推置在这样的田地:俺设想自己在范美忠那个讲坛,与他一样遇到地震了,会不会第一时间撤腿就跑?还是先行深思熟虑,考虑好民主、自由、道德、社会公议再行逃跑?是让学生先跑,自己再跑?是让女生先跑,男生在后?还是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先跑,差等生后跑?是让领导的孩子先跑,群众的孩子后跑?还是先考虑好一个口号,类似“地震无情人有情,我们要在地震中坚强……地震了,我们不哭……”再跑?总之,想的越多,越是糊涂。
俺觉得,8万条鲜活的生命的逝去,从论从甚么角度考虑,它都是俺心中的疼。俺觉得,从生物性出发(从高标道德出发的文章海洋般多,就是在干渴的山梁上也堵起堰塞湖了),比如神农架原始森林的野生动物,它们在受创之后,在创痛的哀叫声后,它们也会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哀恸不是它们的唯一。生物性是最基本的生命原性,比如被猎人夹住的熊会断爪逃生,这与地震的人表现得一样。
因此,俺觉得,有时候不拉高道德来谈,从生物性来谈这场地震,以保证下一场地震,俺不想牺牲这么多人,该怎么办?俺真的不能确定,俺呆着的地方,就不会发生地震、水灾、火灾……如此看来,在此讨论一些原性的话题,比如范美忠提到的,跑这样一个话题,可能比较有意义。确实,范美忠跑到了安全的足球场,却误入了个人信誉危机的道德场。很多朋友提示范美忠,跑了,就不要说,俺不赞成。
总的看,俺以为范美忠的真实表达,其实也是比较道德的行为,关键是履行“真实表达”这个道德行为的人比较稀有。
世界上,已经非常完善的民主自由国家,约束的力量就是源于道德,道德乃是文明人的底线。不过,俺不想在这里讨论这个命题,俺移目近乎完美的道德纸张--中媒的地震报道,险些惊异感受到,一场地震--8万个活生生的生命,刹那间提升了中国人的整体道德水平么?
俺觉得,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可能在这场地中,没有提升,也没有降低,只是它激活了中国人麻木于心底的向善之心。
但是,如果俺没有看到一点异声,俺会产生一个错觉,地震之后民族的文明素质与道德水平忽然有了一个大跃进。俺是不相信大跃进之类的事情的,比如股市与楼市,明知道继续泡沫化,便可能将中国推入万劫不复的金融危机深渊,但是谁管呢?俺看到的套牢的痛苦,投机获利的洋洋得意。
回到范美忠。俺觉得范美忠的价值,或者他的另类的勇敢精神,他将心底的话语表达出来,这种真实的表达,它正好可以敲醒陶醉于民族道德水平飚升的虚幻。地震了,学校从此不建豆腐渣工程了?地震了,学校的危楼全部都加固了?地震了,教德跃进到完美无缺的境界了?地震了,全中国的50万所中学的教学楼,就此安然无事了?俺觉得范美忠的文章,比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对俺的震撼深刻得多,它逼近让人窒息。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考察,人的生物性,求活的本能精神,对世界本质还原的判断,它完全摒弃了虚幻的迷雾。
俺发现,这时候要想进入对范美忠的讨论,难度比较大。俺得承认批判范美忠的人们,他们在做最后的抵抗式的维护普世道德价值观;俺得承认,支持范美忠的人们,他们在强化独立的思想与行为的普世逻辑……这两个非同角度切入的评论,其实是关照到了两个思想集群。
但是,就俺从凤凰网的高调文章一律化的情境,俺得说,在这样的一个语境背景下,俺愿意读范美忠一篇文章,而不愿读千篇一律的一百篇完美的文章。
因为,范美忠在第一时间将俺推置在这样的田地:俺设想自己在范美忠那个讲坛,与他一样遇到地震了,会不会第一时间撤腿就跑?还是先行深思熟虑,考虑好民主、自由、道德、社会公议再行逃跑?是让学生先跑,自己再跑?是让女生先跑,男生在后?还是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先跑,差等生后跑?是让领导的孩子先跑,群众的孩子后跑?还是先考虑好一个口号,类似“地震无情人有情,我们要在地震中坚强……地震了,我们不哭……”再跑?总之,想的越多,越是糊涂。
俺觉得,8万条鲜活的生命的逝去,从论从甚么角度考虑,它都是俺心中的疼。俺觉得,从生物性出发(从高标道德出发的文章海洋般多,就是在干渴的山梁上也堵起堰塞湖了),比如神农架原始森林的野生动物,它们在受创之后,在创痛的哀叫声后,它们也会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哀恸不是它们的唯一。生物性是最基本的生命原性,比如被猎人夹住的熊会断爪逃生,这与地震的人表现得一样。
因此,俺觉得,有时候不拉高道德来谈,从生物性来谈这场地震,以保证下一场地震,俺不想牺牲这么多人,该怎么办?俺真的不能确定,俺呆着的地方,就不会发生地震、水灾、火灾……如此看来,在此讨论一些原性的话题,比如范美忠提到的,跑这样一个话题,可能比较有意义。确实,范美忠跑到了安全的足球场,却误入了个人信誉危机的道德场。很多朋友提示范美忠,跑了,就不要说,俺不赞成。
总的看,俺以为范美忠的真实表达,其实也是比较道德的行为,关键是履行“真实表达”这个道德行为的人比较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