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生命可以重来
“5.12”大地震在我们心中留下的震颤,持续而久久难以离去。在这段让所有中国人痛彻肝肠的日子里,我不知道我们每个人是怎么度过来的。
泪水和哀伤,这些天里一直伴随着我和身边的所有人。
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些在震灾中被倒塌校舍夺去生命的孩子,还有那些在地震中为抢救学生而舍弃自己生命的老师们。
面对突袭而来的地震,任何人都有理由选择首先保护自己。然而,有一群人,他们没有。他们,就是被我们称为“园丁”的人。面对一场生死考验,他们做出了共同的唯一选择:
——救护自己的学生,用生命!
如果,川西大地一直艳阳融融。谭千秋的一生,也许会在三尺讲台上平凡度过,永远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教书人。
如果,川西大地没有地裂山崩。袁文婷的生命,会沐浴在家乡的暖阳中,走完美丽而快乐的一生。
然而,没有如果。
大难当头,根本就没有时间让他们去想什么是“如果”。
地陷三尺,谭千秋没有时间选择;
楼塌数层,袁文婷不能为己逃生!
面对大难,这些老师只给了自己一个唯一的选择:以己之死,换得他生!
四个学生保住了,谭千秋老师付出的是生命;
十多个孩子救出来了,袁文婷老师的如花生命,却凋谢在余震的瓦砾中……
2008年5月19日,当哀悼遇难同胞的汽笛声在北京上空轰然响起,我和我身边的每个人都是满眼含泪。面对在震灾中逝去的生命,我们只能掬一把泪,为他们送行。
哀思之际,我们需要一些反思,那就是:
没有生命可以重来!
(本文为《新财经》2008年6月号卷首语)
2008-5-23 北京
-------------------------------------------------------------------------------
补记:
大震那天下午,北京虽然有震感,但谁也没想到发生在汶川的这场地震,会是如此惨重。弟弟恰在成都,下午5点多,女儿给我打来电话,急切地告诉我:她联系不上老叔。
从当天下午6点起,我连续给弟弟拨了十几次电话,都打不通。给在成都的一个朋友连拨数个电话,同样打不通。情急之中,给重庆的朋友小范打了一个电话,得知重庆震感强烈,但没有发生重大灾情。向他要了一个他成都朋友的电话,继续拨打,仍然不通……
此时,我已预感到这次地震的破坏性一定小不了。
回家后继续打电话,仍然不能连通成都。第二天凌晨,终于联系上,但没说几句又断了。
此后的几天,成都一直陷于中断联络的盲区。
第二天上班后,急急上网,令人震惊的灾区报道就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