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孙连华对汶川大地震救灾的10大反思


  ---以此纪念汶川大地震死难者、纪念20080519-0521全国哀悼日

  (附件示意图为配合第9条而用)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7天了,我的心一直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而起伏,今天下午,随着刺耳的防空警报声,我的身体在强烈震颤:一种无奈、无助的感觉,仿佛灾难就发生在我所在的北京。

  痛定思痛,做为爱思考的我,绝不能震就震了,过去就过去了!思前想后,对此次地震救灾,我提出了10大反思,以防下一次的悲剧:

  战略大局4条:

  1,(战略:时间)必须从"亡羊补牢"到"预防先导":此次地震的损失是巨大的,不仅有经济损失,更有大量同胞的伤亡!尤其是一些学校的倒塌,无数祖国的下一代命丧瓦砾之下,令我尤为痛心!如果昨天多花些钱盖更结实的学校,汶川就不会有那么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还有就是方方面面的"预案"制度,这样才能面对突发事件做到不慌乱。

  2,(战略:空间)必须从"头痛医头"到"大局统筹":此次地震给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必须反思"经济发展、成本"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救灾工具在和平时期的准备不足是否是为了节省成本?),反思"腐败"与"国家兴亡"的关系(一些房屋的倒塌有无贪污成分?),反思中国的人口为什么要这么多而必须住在山里!

  3,(言和行,救急和长远)必须从"盲目指责"到"冷静(分步)解决":地震发生后,有些人指责地震预测不利,要追究责任。以及指责中国的慈善机构不可信,不该通过他们给灾区捐款。以及指责救灾前两天为什么不空降部队等等。对人心产生一定干扰。我就说:先救急,先把这关过了,再谈别的!所以,我等待救急之后,写了本《反思》文。

  4,(系统科学)必须加强系统研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使"天地人系统"真正和谐起来,此条的意义还包括年初大雪等问题。

  具体战术领域6条:

  5,(教育)必须加强教育,使腐败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避免因此影响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全民防灾、急救知识教育,使人们遇到灾难更理智。即要追求素质教育,而不要死盯数理化式的应试教育!

  6,(信息)必须让信息多头变为更加透明:在救灾过程中,有人竟然搞起诈骗,还有就是一些信息已经过期但仍然在QQ群上广泛传播(例如关于献血的消息。一些地区已经通电话但仍然有人不通过电话直接求救却求助网络,让我们无所适从:不敢信,也不敢不信)。必须让明确信息可以通过政府网站、sina网等网站可以查询,避免谣言及过期信息误导。

  7,(城市/住房/交通)必须重新考虑城市规划问题:建筑防灾、人口密度、绿地规划、交通等等。"十字城镇"适中规模、绿地均布、四方向交通等思想希望可以被规划界借鉴。

  8,(政府的防灾专项)必须认真考虑防灾问题:中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水灾、旱灾、矿难、地震,今年年初又有雪灾。必须把这些放在相当于国家安全的高度考虑。

  9,(增长方式)关于重建过程中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于本次地震造成很大的损失和负担,要想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必须以最优化的方式进行重建!即必须使用"先需再产"的发展方式,而不是"先产再卖"的方式,产业结构才最理顺,效率才最高、最优化(先确定轻工需求,再推导重工设备需求,则不会出现彩电、轿车生产线大量重复建设类浪费、不能满负荷生产等)。可参见附图《两种不同的经济运行结构导致不同的幸福感》则更直观。

  10,(军队)关于军队建设的反思:在和平时期,军队必须做救灾类训练。也要有全民皆兵、全民学习急救意识,以应对灾难(不仅是地震,还有防火、交通事故等),以及全民健身之用!在装备方面,必须保障多少军队规模配备多少比例的某些救灾装备。例如此次的生命探测仪就好久以后才到达、应用。

  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您的思考,以后还将继续完善。

  孙连华

  20080519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