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央视的《对话》栏目看到《和日本制造对话》节目,当主持人要现场嘉宾为“中国制造”未来核心竞争力打分时,中国嘉宾有给满分五颗星的,但大都给的是四颗星,他们的理由是:中国人勤劳勇敢,坚持创新,有国家政策支持,企业也意识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但是,“中国制造”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还需要时间;“中国制造”虽然目前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但从外部来看,已经面临很大的风险,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需要我们去面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给了“中国制造”很多机会,但是企业体制转轨还没有真正实现。
而日本嘉宾给的最高分是四颗星,这位嘉宾认为,“中国制造”最缺的是面对挫折的经验,“日本制造”今天之所以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是因为他们经受了挫折并从中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另一位日本嘉宾给的是三颗星,作为一个跨国公司的创始人,这位老人对“中国制造”有些担心,他觉得“中国制造”技术开发能力不足,质量管理不到位,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制约着“中国制造”的发展;但日本东京的一位经济学教授给出的结论却是“无法评估”,他说一切都在变化,谁也无法预见将来,笔者认为,这位教授的谨慎态度是在告诉我们,尽管“中国制造”需要乐观前行,但的确,我们也需要做好随时应对挫折和变化的准备。
笔者认为,“日本制造”和“中国制造”对话是一次有益的交流,因为我们现在正在走的路,是日本曾经走过的,我们从“日本制造”可以学到很多经验,从而避免了走弯路。“日本制造”之所以有今天,与他们持之以恒的投入,不断向高新技术的挑战是分不开的,“中国制造”要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也必须不断地超越、挑战,永不放弃,坚持到底,这条路不可能一片坦途,挫折会使我们放慢脚步,但也会成为我们的财富,从“日本制造”的今天,我们也有信心看到“中国制造”的明天!
日本京瓷株式会社名誉会长稻盛和夫给“日本制造”的打分也只是四颗星,他说现在的日本青年不愿意选择理工科,而更倾向于追逐名利,这使他对“日本制造”的未来充满了担忧。从他的这个担忧里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制造”也应加强对未来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热衷于选择理工科,教育界和企业界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学到先进的、实用的知识,将来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而日本嘉宾给的最高分是四颗星,这位嘉宾认为,“中国制造”最缺的是面对挫折的经验,“日本制造”今天之所以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是因为他们经受了挫折并从中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另一位日本嘉宾给的是三颗星,作为一个跨国公司的创始人,这位老人对“中国制造”有些担心,他觉得“中国制造”技术开发能力不足,质量管理不到位,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制约着“中国制造”的发展;但日本东京的一位经济学教授给出的结论却是“无法评估”,他说一切都在变化,谁也无法预见将来,笔者认为,这位教授的谨慎态度是在告诉我们,尽管“中国制造”需要乐观前行,但的确,我们也需要做好随时应对挫折和变化的准备。
笔者认为,“日本制造”和“中国制造”对话是一次有益的交流,因为我们现在正在走的路,是日本曾经走过的,我们从“日本制造”可以学到很多经验,从而避免了走弯路。“日本制造”之所以有今天,与他们持之以恒的投入,不断向高新技术的挑战是分不开的,“中国制造”要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也必须不断地超越、挑战,永不放弃,坚持到底,这条路不可能一片坦途,挫折会使我们放慢脚步,但也会成为我们的财富,从“日本制造”的今天,我们也有信心看到“中国制造”的明天!
日本京瓷株式会社名誉会长稻盛和夫给“日本制造”的打分也只是四颗星,他说现在的日本青年不愿意选择理工科,而更倾向于追逐名利,这使他对“日本制造”的未来充满了担忧。从他的这个担忧里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制造”也应加强对未来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热衷于选择理工科,教育界和企业界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学到先进的、实用的知识,将来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