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男人与中国新娘的因果婚姻


  近年来,中国新娘成为日本国际婚姻中的主力军,不仅为缓解日本高龄少子化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部分新娘的到来还为日本“40后”、“50后”、“60后”的中老年男人们,带来了迟来的爱情春天。

  据日本某媒体统计,“2005年,日本每17桩婚姻中就有一个跨国婚姻,而最典型的当属日本男子娶中国新娘,占到当时的80%。”面对男女逐渐失衡的中国社会,中国新娘远嫁日本对本土男人来说,是资源外流;而对部分新娘们来说,国际婚姻被她们视为发家致富的最佳方式。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不同,因此,对婚姻乃至对人生的“消磨”方式也就不同。笔者东瀛留学的第一天,便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位准备到日本结婚的中国女士。这位女士不会半句日语,更没有见过其准日本丈夫的面孔,只是在其姐姐的撮合下,使其从中国农村走进日本农村。不同的是,她在中国没有找到有钱的中国农民,而远嫁日本,使她终于可以用婚姻的方式实现脱贫,尽管其年迈日本丈夫已在农田里挪不动腰身。

  笔者还在日本一家中华料理店里用餐时,遇见一位漂亮的中国女性作店掌柜。这位女士年龄约30出头,姿色却不亚于豆蔻年华的少女,或许是日本海洋气候的高保湿作用,使少妇风姿楚楚动人,高高隆起的肚腹使其面颊上荡起初为人母的幸福美。当笔者与其闲聊时,一位60岁左右的男人走了进来,客气地向笔者及几位同事寒暄后,叮嘱少妇有孕在身赶紧回房休息。少妇在这位老人面前稍显紧张,并不时地向这位老人解释:“只是用中文与几位中国客人聊聊天,也好拉拉生意。”老人走后,少妇不好意思地说,那位60开外的老人就是其日本丈夫,至于其尚年轻貌美为何选择这么老的人作丈夫,少妇的脸红红的像日暮时的晚霞,或许是羞愧难当,说不出话来。

  其实,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经济水准上已经消除了中、洋的差别。除了真爱的国际婚姻外,我们的中国新娘也没有必要通过与日本老人结婚来达到脱贫或媚洋的目的。除了通过中介或其他手段“实现”的中日国际婚姻外,我们也有部分在日华人“就地取材”与日本的男人、女人们组成家庭,并生下象征中日友好的混血儿。当然,爱情是无国界的,相信他们、她们都是通过真挚的情感付出而结成家庭;也相信他们、她们付出爱和情感之后,日子是甜美的,生活是和谐的。然而,在发达却日益贫穷的日本,仍然有我们的国人是为了取得日本居住资格、为了所谓的“配偶者签证”,才与毫无“族源”关系的中老年男女日本洋人组成了无感情甚至无银元的家庭。

  由于无爱、无钱,用国际二字搭建而成的积木似的家,也便岌岌可危地飘摇在风雨中。“闪婚”、“跑婚”、“逃婚”、再结婚等种种不良现象,将婚姻、家庭二字玷污得一无是处。于是,这些“闪婚”或“未闪婚”的“爱情叛逆者”们开始活跃在日本的各色法务机构,“我与日本丈夫离婚后可以继续留在日本吗?”、“我的日本丈夫离家出走,我该怎么办?”、“我与日本丈夫离婚后,我该怎样黑在日本”、“我在风俗店‘工作’被收容,我的日本情人是否可以保释我?”等等触目惊心的问答句,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各种文字媒体上的法务咨询栏目中。

  有人认为,这些不健康的国际婚姻是因经济目的而接轨;也有人说,这些“爱情叛逆者”是为了实现出国淘金梦而莽撞地走出的一步棋。当然,充满真爱的国际婚姻也好,无性、无爱、无健康的“闪、跑、逃”婚也罢,毕竟作为中日两国民间交流的实践者,为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从中国逐渐崛起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来说,笔者认为那些不健康婚姻的缔造者、受害者、蠢蠢欲动的探望者们,还是应该通过一种健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洋人梦。

  当然,每个人都有斑斓的梦想。或许在那些不成功、不健康的婚姻中,远嫁日本的中国新娘、中国新郎们并没有错,而错就错在日本本土的男人、女人们。大多在日本久居的人们都了解,日本文化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对性的解放。中学生、甚至已经有了性能力的小学生们,在家长甚至社会的包容下,通过日本特有的“素质教育”而实践、实现着民主。因此,性自由自然就成了其在民主旗帜下得到认可、甚至受到保护的人权。由是,日本男生、女生的迷你短裤、短裙成为昭示其青春年少的旗帜,在这一旗帜的诱惑下,日本的男生、女生们可坦然地在人生最珍贵的豆蔻年华饱食禁果,在“享受”人生的同时,也为日本的社会治安平添了稳定成分。

  日本是很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日本的男孩、女孩们也便随着年龄的增长很现实地成为男人、女人。因此,在更加现实的资本旗帜下,性已经成为他们、她们青春年少时的美好回忆,而“一天不打工就交不起手机费,一周不打工就交不起房租费,一个月不打工就失去生活费”的残酷现实,使他们、她们彻彻底底地变成打工一族。他们、她们的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也便在无暇、无钱顾及性与家庭的忙乱中寂寥地度过。因此,日本的大学、大学院向世界敞着大门。即便不考试,本国的男孩、女孩们也很少有暇问津。或许日本的男孩、女孩甚至家长们对“不上大学等着穷”、“上了大学立刻穷”研究得比我们国人透彻;“不上大学等着穷”、“上了大学立刻穷”,是日本社会以现代观念对传统教育的彻底颠覆。

  当日本男孩、女孩在由青年向中年、老年过渡的途中,他们、她们也便在极度的恐慌中找寻着人生的归宿。然而,日本社会的性与爱似乎定格在人生中的少年时代。进入中年、老年后,其本国的族人们便在特定的资本环境中寻找着非资本式的补偿方式:男人们将渴求婚姻的手臂伸向发展中国家或贫穷国家,以通过微薄的经济支出,换来身体乃至精神的满足;那些逐渐步入中、老年的日本女人们,可以用以青春为代价换来的金钱到特定的消费场所卖来各籍少年、青年的青春,或者慷慨地投入,与那些年少或年轻的男孩、男人们构建现代式的国际化家庭。

  于是,各种文字的媒体对日本的国际婚姻进行频繁地报道。比如,某日本媒体撰有《日本男人张开双臂欢迎中国新娘》文章。笔者认为,不论是日本男人还是日本社会,他们对中国新娘是欢迎的,即便是不成功、不健康的国际婚姻,也会为日本的老龄化、单身化社会,增添些和谐的成分;为那些饱经沧桑、身心疲惫的日本男人、女人们,带来瞬息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