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恩
世间有一种生活态度,叫感恩。初听起来,也许您不以为意,但在细细咀嚼和口味后,便会释然微笑。中华民族向来就有着“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美德。
“恩”往往和“惠”联系在一起,叫“恩惠”;和“感”联系在一起,叫“感恩”;“感”是悟、是知的意思,我们要时时“知”人家对你的“惠”;“恩”是“因”心而“动”,要“发之于心,付之于行”。
其实,人从母体 的孕育开始,就在恩惠的海洋里沉浸。感恩是一种处世的哲理,一种善于发现美的并欣赏美的情操。在生活中,有许多人赐予我们以“恩惠”,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有养育之恩;师长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有启蒙之恩;领导给予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有知遇之恩;还有大自然的馈赠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客户的信赖之恩……想起这些,便感到感恩无不在。
感恩是“因”“心”而情,它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和力量。
感恩是“因”“心”而爱,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曾看到过这样的情形,一位盲人正要横穿马路。这时,几个小朋友走过来,簇拥着盲人走过街道,并且目送他走很远的路。过了马路的盲人叔叔向他们挥手致谢,脸上洋溢着笑容。此刻,不管盲人还是小朋友,脸上更多的是一种会意的表情,而对盲人命运的怜悯。因为双方都对生活充满了感恩,这种感恩从一颗心流向另一颗心,甚至比“阳光”都容易射入人的心灵,让看到这个情景的路人都暖暖的,心中很是惬意。原来对人、对事的感恩有这么强烈的感染力,它的辐射面竟有这么的广。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外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有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
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就像罗斯福那样,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感恩是“因”“心”而惠,它来自对价值的执着与追求。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先生聚财有道,但更热心公益,乐善好施。有人曾问霍老,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运气,得到了这么多的财富?他这么回答:“因为苍天知道,给予了我这么多的财富,我能够最好地回报社会!“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了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霍英东先生生于忧患,却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在他有心中,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
感恩,使人幸福;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有了这种知恩意识,人就会产生一种强烈 报恩愿望——用自己的勤奋工作和无私奉献,来回报所有人的恩惠,回报社会的恩惠,就能自觉地、无条件地为他人和社会付出责任感,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在感恩心态之下突显出来的各种优秀品质,会驱动着你不断奋发前进,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你更多记住的是朝夕相处的上司与同事给予自己的种种恩惠、帮助和支持;你也许会感觉到在雇佣和被雇佣的契约关系背后,还有一份亲情和友谊。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
生命的真谛,不仅仅在于深刻领悟了生命的风风雨雨,更在于我们心存感恩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自己丰盛人生的过程。感恩,沉淀了心灵的浮躁与不安,消融了不满与不幸,播种了爱心与希望。
当人人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种美好的情愫必将遍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